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机关诉讼--完善我国行政组织法的一个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太高 《河北法学》2005,23(9):31-33
机关诉讼是指由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行政机关权限争议的一种诉讼类型.机关诉讼不仅符合司法最终解决纠纷的法治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弥补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缺陷,进而引导我国行政组织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诉法第84条第2款规定:“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解决。”这项规定划清了国家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间处理争议案件的权限范围。其立法精神是为了避免因主管权限不明而互相推诿,使有争议的案件得到正确、及时的解决,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司法实践中往往由于对本条规定的误解,从而作出不妥的答复。如港胞陈某  相似文献   

3.
机关诉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权限是国家行政体制内的权力分工,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之间会在权限方面发生争议,权限争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我国需要引进机关诉讼这一权限争议的解决方式,以加强行政法治化建设,促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4.
现代行政权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各类行政机关之间围绕行政权限发生的争议也随之日益增多。这不仅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而且会严重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并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魔兽争霸"网游监管权之争即是其中典型。当然,目前已经存在一些解决权限争议的行政惯例,但行政惯例的作用有限,且有悖行政法治的基本理念。从行政法治的视角来看,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拓展行政权限争议解决渠道,完善相关争议解决制度,以促进行政权限争议解决过程的规范、效率和公正。  相似文献   

5.
法治视野下的我国行政机关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雄 《河北法学》2006,24(7):21-25
当前,我国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争议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解决渠道,这些争议往往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一方面明确规定各行政机关的权限、尽可能减少行政机关之间权力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赋予权力争议机关寻求争议解决的法律责任、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行政系统内部权力争议解决机制、完善行政机关第三人诉讼制度和构建机关诉讼,将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争议"绳之以法",以促进法治政府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传统法学理论认为,司法职能为司法机关所独有,这是由司法职能的统一性、专属性决定的。在我国,只有人民法院才是司法职能的唯一拥有者,其他主体都不能具有司法职能。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客观需要强化国家行政职能。国家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机关适用一定的体规司法性质和因素的程序解决部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这一传统法学观念逐渐被突破,大量的规范行政活动的程序性规定,促进了行政司法概念的产生,其具体体现为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行政仲裁等。因此,行政司法指的就是依法由行政机关适用一定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  相似文献   

7.
刘淑满 《法制与社会》2011,(24):154-155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监督机制,也是行政争议解决方式之一。由于立法技术的不成熟,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机关设置,法律责任承担、审理程序及与司法的衔接问题上都存在诸多不足。当务之急是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8.
确立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受案范围应遵循的原则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对哪些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争议拥有司法审查权。它解决的是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处理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问题。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问题,关系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哪些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争议可提起诉讼,也关系到人民法院对哪些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争议有审判权。它集中反映了国家通过司法途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和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监督程度,在整个行政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正…  相似文献   

9.
在复议改变之诉中,作为复议被申请人的原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机关应当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因为当下制度设计已为复议被申请人作为第三人留有空间,符合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目的与价值取向,可为行政权限争议解决提供新路径,行政隶属关系并不排斥复议被申请人的诉讼第三人身份,符合“有利益就有参与”的基本法则,复议被申请人与复议改变之间有利害关系.利用制度空间和既成之诉“一并审查”、“附带解决”相关问题已成诉讼经济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各国诉讼制度实践的普遍做法,我国应逐步确认和拓展法院在行政权限争议诉讼调处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政争议是我国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和公民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争议。在我国,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行政争议分为若干类,例如经济行政争议、外事行政争议、劳动人事行政争议、公安行政争议、文化教育行政争议、司法行政争议等等。根据行政争议内容的不同,又可把行政争议合为三类:第一类是当事人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因征纳税收发  相似文献   

11.
黄芳 《行政法制》2004,(4):31-34
行政复议是法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审查行政主体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并作出相应裁决的行政司法行为。行政复议通过行政司法途径,依特定的行政复议程序解决行政争议。行政复议兼具行政性与司法性于一身,是一种行政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理质疑张伟国行政处理,是指除行政仲裁外,我国行政机关以调解或作出决定的方式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我国行政机关素有解决民事争议的职能。目前,除劳动争议由行政仲裁解决外,其他大量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如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自然资源权属纠纷、...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主体的权限争议分为因管辖权限而发生的争议和因权限行使而发生的争议.权限划分不够科学,过度谋求部门利益,社会事务日渐复杂,技术规范日趋繁多,是行政主体权限争议发生的原因.解决路径包括完善行政组织法,科学设定行政机关的职责,合理配置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职权;完善自行协商程序,必要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完善上级裁决程序,明确裁决启动程序及责任分摊;完善行政协助程序,必要时达成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4.
法学论坛现代社会行政自由裁量权被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广泛运用,由此由行政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当形成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合理而引发的行政争议日趋增多。该种争议如何解决,相对人如何获得充分救济已引起广泛关注。行政复议法规定对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在司法领域,因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合理权益受到侵害的相对人获得司法救济与保护的机制却不完善,构建和完善对不合理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和司法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运作的司法控制很有必要。一、不合理具体行政…  相似文献   

15.
行政裁判之执行制度是解决行政争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重要途径,也是法律实现的重要形式。行政案件的特殊性,使得行政诉讼执行难在当事人双方并不具有同等的程度。由于司法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以及法律规定的疏漏,行政裁判执行难尤其是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的执行难已成为我国执行难的一大痼疾。这种状况不仅使行政审判举步维艰,而且降低了司法权威。解决行政裁判执行难的关键在于解决对行政机关的执行问题。而要完善行政裁判执行制度,就必须进一步改革司法体制,加大对行政机关拒不履行行政裁判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91,(2)
行政复议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手段。行政诉讼是通过司法机关,即各级人民法院运用司法手段解决行政争议;行政复议,是通过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解决行政争议。为了有效地实施《行政诉讼法》,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复议法。制定行政复议法,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但其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行政履行判决作为我国法定的判决形式,目的在于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由于履行判决司法适用中存在程序空转和诉权保障不足等现象,履行判决实质解决行政争议效果不明显。文章结合域外经验和我国审判实践,从履行判决的司法审查标准、司法审查强度、判决基准、内容履行程度等方面,提出实质合法性审查标准、合目的性及履责程度审查强度、裁判时机成熟及实体性裁判等适用规则,从而促进实质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是解决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相对人发生的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的重要制度,也是行政当事人获得司法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准司法性质,其目的是迅速纠正行政机关违法的、不当的行政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复议法颁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及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较大程度上仅依赖单一的诉讼途径,导致司法不堪重负,解决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各类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包括突破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限制,挖掘仲裁的优势;强化知识产权调解的效力,发挥民间调解知识产权争议的作用;改革行政处理机制,优化行政机关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职权等。各争议解决机制之间既相对独立、可供选择,又紧密对接、协调共存,形成以诉讼为最终解决手段和保障的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