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继 1 92 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造成了惨景空前的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这场浩劫使法国遭受重创 ,牺牲人口近 6 0万 ,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久久难以平复 ,引发的社会问题亦日趋尖锐 ,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小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与自由。存在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法国得以复兴 ,并最终发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十分时髦的哲学流派。由于存在主义作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向身陷困境的人们提供积极的答案 ,而仅是满足于提出问题 ,其“介入”便受到两方面的攻讦 :一方面 ,坚持传统理念的理论家及代表右派的大资产阶级谴责以萨特为代…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民众政治信仰和政治意愿的变化以及民众对政党态度的变化。法国的经济模式长期表现出对全球化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所引起的社会危机进而又带来了法国民众的政治认同危机。而政治认同的危机反过来加重了法国的社会问题,增加了执政党的执政成本,外交成本以及维护法国国际地位的成本。法国的政治认同危机是欧洲形势的一个缩影。对于法国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欧洲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3.
从奥朗德和执政党面临的局势看,法国似乎正陷入“不改革不行、改革即引发危机、而危机又反过来制擎改革”的泥潭。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政治研究中心命名为“2013法国,全新的断裂”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法国“民众对于政治生活的愤怒达到极致”。当前奥朗德的信任度现已下跌至30%,成为自1981年以来法国“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经济困顿、社会问题重重、政治激荡,多重危机交互激励,令法国政治运行于高风险之下。法国的启示在于说明了国内经济停滞的危害性和经济发展重要性,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需注意力度和处理好同民众的关系,而内政上的压力是无法通过外交行动来实现解除的。  相似文献   

4.
杨小舟 《法国研究》2006,(2):95-100
法国在伊危机中的外交活动的特点2003年在安理会是否授予美英对伊动武的决议案问题上,法美两国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外交幕后角力。法国在伊拉克危机中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美英发动战争前,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第一阶段,美英发动战争前,法国一面游说各国,争取支持者;一  相似文献   

5.
张莹 《法国研究》2013,(2):85-89
法国大革命通常被视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大革命及其之后法国社会所经历的民族主义可以被归结为两种:"开放的"和"狭隘的",这两股民族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存在着过渡、汇合甚至是妥协。今日法国深陷社会、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在面对欧洲一体化、全球化、外来移民等问题时,民族主义思想在法国大行其道,其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逐步崛起极具代表性,它意味着"狭隘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在法国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欧债危机中法国的欧洲政策——在失衡的欧盟中追求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骥 《欧洲研究》2012,(5):29-45,2
追求"法国领导的欧洲"是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欧债危机改变了欧洲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欧洲经济治理领域和外交安全政策领域权力结构的分化。面对一个失衡的欧洲,萨科齐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路径: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展现强势的领导和进攻性,在经济治理和危机应对领域与德国共同领导并展现出妥协性。危机使得"法德轴心"再次成为欧洲事务的领导核心,但却呈现出"法国主张、德国内核"的特征。法国大选和左派的上台为再平衡提供了契机,奥朗德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了新的路径:通过内部和外部制衡来平衡德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权势,追求一个更加平衡的欧盟。  相似文献   

7.
阿尔贝·加级是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文学大师,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法国20世纪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加缨在47岁时不幸于车祸中罹难,但他留给后人的作品在法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永世长存的。长篇哲理小说《鼠疫》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积极入世的一面,不仅在社会认识功能,而且在文学审美功能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特别在人物塑造方面更是可圈可点的。因篇幅所限,笔者只想就主人公里厄医生形象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加级认为文学…  相似文献   

8.
当代法国伦理学的发展,直接受着历次重大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和改造。二十世纪初的实证主义,三十年代的H.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直觉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人格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以及今天的结  相似文献   

9.
陈蕊 《法国研究》2012,(2):7-12
作为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代表作家,阿尔贝.力口缪在其戏剧作品《误会》(Le Malentendu,1944)中注入了对生存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思考。加缪的死亡观之形成,不仅与作家的个体经验和感悟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文明“直面死亡”的传统。本文试对《误会》中的死亡主题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揭示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荒诞”与“反抗”。  相似文献   

10.
1983年初,法国国内掀起了一场颇为激烈的、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它是由法国所负的巨额外债引起的。有人指出法国正濒临负债累累、无力偿还的边缘。有人则认为法国的对外债务问题并未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更多的人结合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对外赤字就日益增长的外债所产生的危害展开了辩论。为什么法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一场辩论?法国的外债究竟是多少?迅速增长的债务是如何形成的?法国会不会出现象某些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以及法国的对外负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负债有什么不同?本文拟结合这些问题,对法国的对外债务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钱翰 《法国研究》2011,(3):18-26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发生在西方的重要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黑格尔式的本质主义,关注具体的存在问题。它对中国现代和当代思想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在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存在主义成为中国“入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了中国接受存在主义的过程,重点分析其在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中的作用,并认为,存在主义将继续成为中国文论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法国骚乱凸显了法国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治理危机,作为其移民政策的共和模式亦受到广泛质疑。本文以2005年法国骚乱为切入点,研究法国政府在2005年法国骚乱这一少数族裔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做了哪些政策调整,以及这些调整能否有效地应对2005年骚乱凸显的问题。2005年法国骚乱后的法国移民政策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对外的入境与入籍政策上进一步收紧,在对内的移民社会融入政策上注重从移民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入。但总体而言,新政策虽有局部微调,但本质不变且还有加强,技术层面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价值层面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Ⅰ荒谬无非是我们不知道或不想费神知道的逻辑的倒错形象外界事物通过瞳孔反映到视网膜上的是一个颠倒的形象,然而,我们习惯了,总以为这是正的。这种本来的荒谬是存在主义的揭露对象,然而,并不是存在主义第一个揭露荒谬。在这个问题上,维昂和萨特是一致的。四十年代,鲍里斯·维昂一度追随存在主义,他同萨特的关系比较密切。萨特,德·波娃,加缪及《现代》编辑部的成员经常出席维昂的家庭舞会,维昂的妻子就在该编辑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岁尾,一场"黄马甲"运动以燎原之势席卷法国,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黄马甲"运动旷日持久、轮番升级,从一场反对燃油价格上涨的示威运动演变成抨击马克龙政府无作为的严重政治危机。这场示威运动意味着法国民众与马克龙政府间积蓄已久的矛盾大爆发,深刻揭露了政府长期面临的国民经济疲软、民心向背、难民群体膨胀、极端政治势力崛起等执政危机。执政危机的出现并非偶然,其根源在于法国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病、代议制中的民主赤字以及不同民族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冲突。曾经民心所向的马克龙政府究竟能否在"多事之秋"化危为机,重振法兰西雄风?法国的未来究竟是国家治理与人民意愿的良性互动,还是政府无能与人民反抗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奥朗德,作为社会党人候选人,在法国正面临着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如何克服国际金融风暴和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挥大国作用等重大课题的这种形势下就任法国总统,法国同中国关系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对他来说不言而喻。入主爱丽舍宫后他将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文化政策?这样的文化政策基于什么样的中法关系?其目的性何在?等等。这是本文将要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国当代著名的评论家让·玛丽·道莫纳克(JeanMariaDe.menacn)针对哲学的价值和影响说过一句十分耐人寻思的话:“当一些观念被宣扬而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它们所占领的地盘是表面的。”与此相反,一种哲学思想,只有经受各方风雨,才会促进人们对它进行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使之牢固地占领其更大的“地盘”。让一保尔·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包括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从开始为人所知时起,便一直引来种种论争,承受着各式各样的评论,这本身就说明了萨特及其存在主义的价值和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法国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和国内移民问题是极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的重要原因。法国主流社会同移民群体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而背后深层次的是法国公民身份与移民多元身份诉求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的共和主义身份模式失效的背景下,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提出的身份纯粹化纲领有可能将进一步激化矛盾。只有在法律平等承认的前提下,提倡宪法爱国主义、加强社会内部的情感维系、增强信任与团结才能走出当前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8.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体制下,法国建立起了现代国家应急安全治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一系列相互协调的应急安全机构和运行机制。法国主要的应急安全机构有内阁会议、中央日常管理机关、内政部与相关各部、国家专员和地方政府等。运行机制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的中央决策、地方各层级的危机干预以及应急安全的评估和监督等。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恐怖袭击之后,“伊斯兰恐惧症”在法国不断泛化、外溢,穆斯林群体和主流社会陷入双重困境。穆斯林群体生活更为艰难,对世俗社会的认同每况愈下;而法国政府在穆斯林问题上也面临两难境地。“恐伊症”或者说法国的穆斯林问题,反映和折射的是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和挑战,亟须整体性的认知和解决思路。本文认为,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社会后果、移民融入模式的困境以及所谓两个“平行世界”的不平等,尤其是政治资源上的不平等,构成了法国“恐伊症”的重要根源。而化解现实存在的社会群体间政治经济差异及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富有希望的法国社会,才是解决法国穆斯林问题的正道。法国的“恐伊症”是欧洲穆斯林问题的一个缩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更呈现出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由问题是莱布尼茨哲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他在他的著作《神正论》中把自由与必然的问题看成是理性的两大迷宫之一,并认为它“困惑着几乎整个人类”。而“自由”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又是他整个哲学的目的。他在《存在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