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构建精干、权威、高效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政治机关运行机构,既是完善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需求,也是实现政治工作间接和直接作战功能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根源在于二元经济结构。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需要实现城乡政策一体化,城乡制度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常飞 《求索》2012,(3):161-163
新时期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地位的转型,城乡二元体制中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的农民转型,完成城乡二元体制中弱势地位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平等地位农民的转化。而要保障农民地位的转型,就要改变当前一些法律路径走向,即从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向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和素质平等的转化;从保护经济权益向保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的全面保护的转化;实现从保障性法律制度向保障性与发展性并重的法律制度的转化;从赋予抽象权利向落实具体权利转化。  相似文献   

4.
刑事执行一体化思想源自刑事一体化构想。现刑事执行一体化不仅成为我国刑事法学界的共识,而且成为党中央对司法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应然部分。司法行政系统刑罚执行一体化是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应有之义和改革的必由之路。推进行刑一体化,必须有统一的行刑管理体制和一套完整的行刑工作机制来保证。通过行刑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最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建制规范、机制协调、体制保障、法律监督"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一体化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提出"同步推进、分步实现"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首先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广覆盖",即建立多层次、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其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即消除城乡基本服务体制的二元化,构建城乡一体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最终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即消除人们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占有、服务设施和条件以及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既有的差距,实现人们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统筹的理念,说到底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城乡统筹的结构转换和相关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实现城乡平等、和谐发展,必须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5,(5)
加快推进海澄文一体化是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助推琼北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打造国际旅游岛升级版的重要举措。以"六个统一"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海澄文一体化。争取到2020年,以全省约1/5左右的土地、1/3左右的人口实现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量,形成海南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8.
根据鄂湘赣皖四省的构想,打造“中三角”,要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和生态保护一体化.其中文化一体化是各方合作的思想基础,是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根基.本文分析了“中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揭示了阻碍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及舆论宣传等方面的障碍,提出了打造“中三角”文化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特殊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贯彻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特殊过程 :由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决定 ,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过程的核心任务 ,就是缩小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差距 ,其前提条件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而要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又只能尽快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村金融体系并受到国家的特殊资助和保护。我国已经具备了这一可能性。从贯彻社会主义效率原则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特殊过程 :旧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市社会保障低效率、无效率 ,甚至成为当今城市各项改革的重要阻碍因素。因此 ,加速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过程 ,既是尽快提高农村人口保障水平的过程 ,又是加速市民社会保障市场化的过程 ,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预算体系的过程 ,是加紧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肖万春 《湖湘论坛》2009,22(4):84-86
要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城市统筹发展,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一是建立健全长株潭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体制,加快以扩大县权为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进一步改革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三是建立支持性多中心新型城市化体制促进长株潭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优化;四是建立健全城乡产业融合体制;五是建立完善城乡资源环境一体化管理体制;六是着力防范和化解城乡统筹体制创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实现打防控一体化是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综合性的警务运作体系的建设过程,这个综合体系的建设推进过程,也是打防控一体化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有“四方面要求”,即体制建设的要求、机制建设的要求、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队伍素质的要求;“五方面重点”,即采集输录、流转整合、分析研判、查证应用、评估奖惩。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全面小康,必须破解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黄泽夫 《政策》2008,(4):12-21
刘善桥——着眼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主要观点:建设“两型社会”应着力建立三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产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长期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市社区教育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极不均衡,造成城乡社区居民不能公平地享受同等的社区教育。因此,应突破体制瓶颈制约,破解城乡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难题,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社区教育一体化,完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城乡社区教育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决水危机是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除了抓好引水、节水工程,更重要的是抓源治本,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体化的、高效有序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并进行体制创新,实现水务建设、运营、管理市场化、企业化、集约化.  相似文献   

16.
徐新 《政策瞭望》2012,(4):31-33
"十二五"时期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关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福祉增进,关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关键点和难点都在于如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将体现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水平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形成各城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经济一体化格局,但我国现行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制度障碍,却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要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导向和机制,必须消除现行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障碍,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20)
<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今后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和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先导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取得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前主要聚焦于两个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二是市场一体化,以期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上述基础设施和市场体制的完善和进步,有利于提升市场驱动力,形成建立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分工合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驱动只是形成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海盐县公安局主动把公安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上,重点探索建立了"点上控、线上巡、块上守"的网格化巡逻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如何汲取经验教训,增强打击能力,提高防控实效,突破观念、体制、机制、考核等"瓶颈",实现一体化、高效化目标,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一要转变"三方观念",坚持观念先行,凸现打防控一体化建设新地位;二要把握"三个环节",坚持系统优化,求得打防控一体化建设新突破;三要发挥"三大功能",坚持信息带动,实现打防控一体化建设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并且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路径,主要包括: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以指导,更新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念;二是制定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政策;三是以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为重心,推进各项体制机制一体化;四是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