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继"三个自信"以来提出的重大命题。文化来源于历史,文化自信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文化的集中表达就是价值观的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高度体现了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空穴来风,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的提出对于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现实内涵和发展内涵。其内在构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实质的执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增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注意在物质文化创新和精神文化创新有机统一的协同实践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以及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有机统一的整体实践中多方面、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和发展,是由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共同构建的一个具有内在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精神和实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与自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集聚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是指文化建设主体对待文化发展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整合的结果。新世纪新阶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做到对自身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之自觉,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之自觉和对未来文化“建设创新”之自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阐释,更需要在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渐培育.但这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逻辑前提,即要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真正认同、高度自觉.认知、认同、自觉和自信环环相扣,逻辑递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性创新、创新性继承体现为三个"有机统一":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内在要求,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的最新认识,是对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坚持、实践和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是基本原则,在发展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具体的现实条件为转移;自觉和自信的有机统一是重要目标,理论自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为基础,是一种较高程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又能更好地增强理论自觉,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彼此相依。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中国道路的这些精神特质从不同方面发力,促使"道路自信"得以生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涵括实践形态的"中国道路"和理论形态的"中国道路"两种道路形态,它们的相互作用为建立"道路自信"奠定根基,它们既服从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方向又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展现出的精神特质汇聚成"道路自信"生成发展的源流。以"道路自信"坚守"中国道路",要以"实践自信"提供深厚实践基础,以"历史自信"提供历史传统基础,以"文化自信"提供心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始终不渝的自信,这种自信有着鲜明的特征。这种自信观与中国未来发展,与"三步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其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研究和把握这些自信的基本特点,对于当代和未来坚定并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5,(8)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作为十八大对中国人民提出的时代要求,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理论指导、制度保障的充分信心。培养国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的科学认识,构建国民"三个自信"的理性大厦,有助于提高人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凝聚力,进而内生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性的自信,这种理性表现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冷静心态,表现为在成就面前的清醒认识。这种理性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领悟,基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理性,有利于继续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有利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顺利发展中秉持科学态度和理性心态。  相似文献   

11.
赵凌云 《学习月刊》2013,(19):18-20
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大势、中国国情以及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对国家发展前途、民族未来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三个自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伟大的思想自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精神成熟.  相似文献   

12.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理论体系的完备成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最显著标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愈益高扬、更加坚定。这种理论自信根植于改革开放实践提供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体现于对改革开放时代课题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彰显于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型文化观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文化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对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科学总结和创新发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对国外文化的开放性之高度统一,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到全新境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发展繁荣中愈益彰显其真理品格与历史意义。这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海峰 《党史博采》2013,(4):17-18,2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三个自信"的提出,基础在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客观比较、在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三个自信",必须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总"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保持理性自觉与清醒自信。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夺取新的伟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言,我们当前强调的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锤炼、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护和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践行。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1,(12):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体现了我们党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要把握难得历史机遇,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贯彻落实全会的战略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理论学刊》2012,(1):7-10
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在这整个文化体系的活动中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一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信仰基础;二是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三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宝贵历史经验、坚定人民立场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认同,生成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指示要求,就要厘清历史自信的理论机理和实践逻辑,从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激励全党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凝心聚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在理论本质上体现了新时代"时代精神的精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大脑"的高度整合与有机统一。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系统把握其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历史意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学懂弄通做实的全面自觉与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