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东南亚》1991,(2)
一、乌多姆赛省 乌多姆赛省(Oudomxay,又译乌隆赛)位于上寮中部,与丰沙里、南塔、波高、沙耶武里,琅勃拉邦五省交界;北接中国,南邻泰国,是上寮中心枢纽,战略地位重要,不仅沟通上寮各省,而且是中、越、泰三国商品交汇处。面积24,190平方公里,是老挝第二大省(仅次于沙湾拿吉省22,080平方公里),包括十一个县:孟赛、纳莫、孟拉、孟明、孟昏、巴明(芒北边)、帕乌隆、巴塔、孟阿、孟洪沙、川洪。人口291,000人,在全国居第五位(仅次于沙湾拿吉、占巴塞、琅勃拉邦、万象市)。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 ,海外华人无论在世界上哪个洲 ,哪个国家 ,哪怕是已经迁徙他国几代人 ,或是刚刚迁入他国 ,都在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而竭尽所能。笔者趁2004年1月到老挝进行学术考察的机会 ,顺便了解老挝的华文教育情况 ,从中感受海外华人赤子之心。目前 ,老挝有华文教育的学校共6所 ,即位于首都万象市的老挝国家大学和寮都公学、北部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的新华学校、中部甘蒙省他曲华侨学校、南部沙湾拿吉省坎他武里市崇德学校和占巴色省巴色市华侨公学。除了老挝国家大学中文专业属于政府办外 ,其余5所有华文教育的学校全是当地华侨华人创办起…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92,(2)
一、沙湾拿吉省 沙湾拿吉省(Savannakhet)是老挝最大的省份,是下寮五省之一,面积22080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人,仅次于万象市和占巴塞省,位居第三。该省横贯下寮北部,东邻越南广治省,西邻泰国木达汗府,北接甘蒙省,南连沙拉湾省,共144乡、1523村,分为12个县、区。  相似文献   

4.
琅勃拉邦位于老挝上寮琅勃拉邦省南堪河和湄公河汇流处。市区呈L字形,面积大约二平方公里,四面群山环抱,东有普沧山、普爽山(或称普掌、普壮)西有普陶山、普娘山,城中央矗立着景色秀丽的普西山,山高157公尺,是琅勃拉邦城的象征。全城人口约六万(1957),居民大多数是佬族,其中离城区东北三公里处,有两个傣族  相似文献   

5.
老挝人民大部和其他国家傣-老族(包括中国云南的傣族,缅甸的掸族,越南的岱泰族,泰国东北的老族等)以糯米饭为主食。 老挝的糯米约有13个优良品种,其中最有名的是黑糯。黑糯是老挝的“黑五类” 食品之最。产地主要是在上寮,而以琅勃拉邦省的黑糯最为有名,是历代老挝国王指定种植的专作为国王副食品及祭天祖的主要祭品。 据说,在古代,黑糯也和象牙犀牛角一样作为进贡中国皇帝的贡品之一。老挝人民把黑糯和薏米,鹧鸪豆(红豆)一齐称为高级的药用食品,对肝病、肾病有治疗作用,其含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1,(3)
沙耶武里省 沙耶武里省(Xayabouri)是上寮西南边境省,是老挝视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重要的一个省份,西与泰国有漫长边界,东、北接波高省、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和万象省。面积11,795平方公里,分为五个县:沙耶武里、孟平、巴莱、更陶和么丁。省会沙耶武里。全省人口180,000人,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5人。 沙耶武里省经济发展潜力不小,1988年以来变化较大,尤其是巴莱、更陶、么丁三县。  相似文献   

7.
老挝华侨华人的人数随老挝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老挝华侨华人约有16万人。1975年老挝解放,有些华侨华人担心时局不稳,纷纷设法迁往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泰国、美国等国,致使华侨华人人数锐减。以首都万象为例,解放前华侨华人人数不下10万人,而今仅有6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老挝全国的华侨华人人数现已不足2万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沿岸和各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尤其聚居在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巴色、塔曲等大中城市。在这些华侨华人当中,广东潮汕籍人占多数,因此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功…  相似文献   

8.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北部,比邻中国、越南、柬埔寨,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0万,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境内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地理气候合适,自然风光优美,有珍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如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琅勃拉邦市,世界文化遗产占巴塞省的瓦普石窑,川圹省的石缸群,万象市的塔銮、凯旋门、玉佛寺、西沙吉寺和下寮老泰交界湄公河大瀑布等。老挝各族人民有悠久的历史、多种多样的风俗和好客的品质。近几年,老挝利用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龙族     
老龙(自称),寮龙人,这是分布于泰国(共计1380万人,主要居住在北部和东北部)和老挝的族系,为老挝的主体居民(共计240万人);也有少量分布于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属南亚过渡人种,讲泰—傣语系泰语族的老龙语。重要的方言有万象语和琅勃拉邦语。文字(老挝文)是在万象方言的基础上于14世纪末开始使用的书面语言。信奉佛教。  相似文献   

10.
老挝华人现状及社团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92,(1)
老挝的华人主要分布在万象、琅勃拉邦、会晒、北本等湄公河沿岸城镇。上寮的川圹、丰沙里等地也散居着不少华人(多为云南籍)。此外,老挝北部山区一些被称为“老松族”的苗族也自称从中国迁居而来,至今仍以华人自居。 万象是老挝华人最为集中的城市。据称,在1975年以前仅万象的华侨、华人就有20多万,目前,整个万象的华人总数不到一万人。琅勃拉邦是老挝华人的第二个主要聚居区,总人数原有六千多,现仅一百余户,八百多人。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关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91,(1)
波高省(亦译宝盖省)是上寮(老挝北部)六省之一,位于老挝西北边境,与缅甸、泰国交界,共同边界长分别为92公里和95公里,毗邻著名的“金三角”地区。原是南塔省(又称会公省、会晒省、上湄公省)的一部分,1983年6月始独立建省,面积4970平方公里,是老挝最小的一个省份。全省分会晒、屯碰(又名孟南碰)、孟崩三个县,共21个乡、271个村,9900多户。人口约6万(1990年。1985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为54925人,1987年增至5.9万),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2人。多民族聚居,老龙族、老听  相似文献   

12.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老挝的流传和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蕴联 《东南亚》2006,(3):58-64
《罗摩衍那》在老挝有多种传本,如万象传本、傣语传本,称为《佛陀言教》、收藏于琅勃拉邦王宫用安南语写的《托拉毗》、《小楞枷国》。《罗摩衍那》广泛传传于老挝寺庙,如万象省的缸塔寺、波喔寺、班拿算寺、班洪寺、侬伯安寺等都收藏有《罗摩衍那》的手抄本。1973年印度学者Sa  相似文献   

13.
大河 《海内与海外》2004,(5):29-32,28
奇石、国宝、金蛋蛋科学家们找到了这座天然的生物化石库,犹如找到了一把开启一个个科学之谜的金钥匙。如:恐龙是如何产生的,它何以发展成为地球的霸主?在白垩纪早期,恐龙为什么集中到西峡产蛋?当时正是恐龙繁衍的兴盛时期,为何如此多的恐龙蛋没能孵化就变成了化石?还有,遍布欧、亚、非、美、澳各大洲,以及南极洲的恐龙,为什么在白垩纪晚期突然从地球上消失?因此,西峡恐龙蛋化石、骨化石群的发现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科学家研究恐龙的起源、繁衍、生息、灭绝的原因,可为人类预防类似的自然灾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教训。大自然鬼斧神工恐龙蛋劫后…  相似文献   

14.
老挝克木人分布在上寮的万象、川圹、琅勃拉邦、丰沙里、南塔、乌多姆塞、波乔及沙耶武里等省。克木人有许多支系,主要有克木霍、克木别、克木困、克木乌和克木勒等。其中,克木乌是最大的一个支系。早期在丰沙里和琅勃拉邦省沿乌江居住,后来逐渐分布到各地。克木勒、克木霍、克木别和克木困主要生活在乌多姆塞、南塔、波乔及沙耶武里省。其中,克木勒仅分布在南塔和乌多姆塞两省的某些地区,如乌多姆塞省那磨县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是克木勒。克木人各支系在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没有大的差异,其语言只是语音语调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籍中、有关中、老交往的史料非常丰富,中、老交往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琅勃拉邦古代称芒耍,原是老挝北方比较强盛的成邦国家、中国古籍所记载的“挝国”可能指的就是芒耍。在法昂统一老挝前,在老挝存在几个城邦,而这些城邦都自称是佬人,中国与芒耍(琅勃拉邦)的交往应该比在中国古籍中出  相似文献   

16.
“金三角”动荡不安的背景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三角”,是指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的地带。中南半岛古代被称为“苏万纳普米”,意为黄金之地,或称黄金半岛。因此,缅甸、老挝、泰国也被称为黄金之国,其交界处就称为“金三角”。我们现在所指的“金三角”包括缅甸掸邦和克钦邦的部分;老挝的波乔省(原会赛省)、乌多姆赛省、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的部分地区;泰国的清莱府和清迈府、夜丰颂府、难舟的部分地区。“金三角”是中南半岛地势最高的山区,有“黄金半岛屋脊”之称,面积15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7.
老挝的泰族     
老挝的泰族是老挝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省份,尤以华潘(桑怒)省为最多。老挝的泰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老挝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老挝分布区域最广的民族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泰族就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老挝的上寮地区与今越南西北广大地区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历史上记载的  相似文献   

18.
蒋炳庆 《东南亚》2004,(4):49-53
老挝现在的版图在历史上曾被分割为几个独立的王国 ,它们均有自己的文献记载。在这些王国文献中 ,只有琅勃拉邦王国的古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老挝民族 (至少是老挝北部地区人民 )的真正起源。有关这一方面的内容可参阅马丁·斯图亚特·福科斯 (MatinStuart-Fox)的《老挝澜沧王国的兴衰》 (TheLaoKingdomofLanXangRiseandDecline)一书。在书中 ,他对老挝历史的演变作了详细的介绍。最早的一部文献是公元 1 51 2年编纂出版的《坤博隆传》 (PhunKhunBorom) ,它是老挝琅勃拉邦文献中最著名的。Phun是古代老挝文字中的一个词 ,意思是“历…  相似文献   

19.
南掌王国,是1353年老挝族建立的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从建立至1713年分裂成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三个小王国为止的360年间,它经历了统一、强盛到衰亡的过程。南掌王国在老挝的历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着重探索南掌王国强盛的原困,这将有助于对老挝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与深入的研究。一据老挝和泰国学者的研究,最早统治老挝的为吉蔑族和占族,老挝族则迟至八世纪才移居老挝境内。例如当公元757年老挝族到达老挝,并占领了现在的琅勃拉邦作为南掌王国的都城时,该城名为孟骚(Muong Swa),是属于吉蔑族的卡族(Khas)统治的领土,被占领后改名为孟川铜(Muong Xiong Thong)。老挝族便在这一带定居下  相似文献   

20.
(一) 鼓 鼓与老挝人的生活习俗关系密切。老挝的鼓有许多种类和用途,常见的有; 象脚鼓(Kong hang,直译为长尾巴鼓,因与我国傣族象脚鼓相似,故借用其名)。古老的象脚鼓长约一米,用紫檀木、香坡垒木或其他优质硬木制成鼓身。鼓面蒙以烘干的牛皮,有绳索或布带系着头尾,可以挎在身上用手拍击。熟练的鼓手可以一边拍打一边按节拍作出各种舞姿。这种鼓多用于民间娱乐活动,作为一种民间乐器,象脚鼓(或单面小鼓)与木琴(La nat)、圈钹(Vong seng)、圈锣(Khong vong)和寮笙(Khen lao)组成老挝民族乐队,已搬上舞台,既可独奏,又可合奏、伴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