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筷子趣闻     
正三千多年前,筷子还未出现时,古人吃饭用手抓取,吃肉也是如此。儒家礼教古书记载:聚餐时抓饭不得乱抟,或者把粘在手上的饭拨放回去。且饭前必须洗手,不允许两只手相互搓一下了事。筷子于何时出现,不得而知。不过到了西汉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筷子,但名字叫"箸"。"筷子"之名,有说是长江上的桡胡子喊出来的。桡胡子在"血盆"里讨饭吃,险象环生,航行中忌讳之事很多。例如,"箸"与"住"同音,停止的意思。航行之船停  相似文献   

2.
王珍 《世纪桥》2014,(7):41-42
筷子当中蕴含着明礼、关爱、睦邻、守望等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前形势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本文试图以"筷子"的传承为例,以筷子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为媒介,分析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意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我们加强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以筷子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媒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得理饶人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一位禅师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禅师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禅师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遮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  相似文献   

4.
在韩国,节约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行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历来都是头等大事。我在韩国上的第一堂课,正是在餐桌上开始的。韩国的筷子大多是用不锈钢做成的,长度是我国筷子的2/3,小巧  相似文献   

5.
正"以小见大",即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有的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忽视不得的。箕子发现商纣王的生活越来越奢侈腐化,他问宫中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必须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须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  相似文献   

6.
《管子·牧民》有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仓禀实"了,"衣食足"了,却出现了"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开着小车上访""拥有百万资产争低保"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对改革发展的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为此,宜丰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以保  相似文献   

7.
<正>"筷子旅行"拼车旅行平台正式上线后,它不但是西藏最大的微信拼车平台,还同时提供国内接近100个城市,国外接近300个城市的旅游租车服务。公司从成立到上线短短2个月的时间,就先后获得微信海200万元和梅花创投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筷子旅行的创始人兼CEO就是33岁的朱水旺。朱水旺出生在一个菜农家庭,父母起早贪黑在菜市场卖菜,十分辛苦却收入微薄。如果当天的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0,(5):57-57
<正>杨凤霞在3月17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撰文指出:据央视3·15晚会曝光,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熏硫磺、石蜡、双氧水等多种化学药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触目惊心。其实,就算是一次性筷子没有卫生问题,我们也应  相似文献   

9.
民间酒桌上,那些不擅长拳令的人,为了热闹场面,往往以"老虎·棒棒·虫虫·鸡"的游戏助兴,即"棒棒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啄虫,虫蛀棒"。游戏时,两个饮者筷子一碰,口中同时呼出其中的一样,以定输赢。如此简单易记的"拳令",老少皆宜、男女兼用。而且,四样东西首尾相接,循环往复,饮者大呼小叫,旁观者随声附和,加之筷子舞动,确实能给酒桌上增添许多乐趣。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用"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来形容某些人。其实,尽管"骂娘"表明一个人对现状不满,但毕竟他是在吃到肉之后的骂娘,这与饿着肚子骂娘是有天壤之别的。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筷子:内藏千万“猴毒”将一次性筷子折断,用放大镜对准筷子的折断处,也许你会发现一张张“猴子脸”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小小的横截面上。这些“猴脸”便是筷子加工过程中毒害物质的残余,有人称之为“猴毒”。  相似文献   

12.
关爱他人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个人分别去了天堂和地狱。在地狱里,他看见人们用一双一米多长的筷子在吃饭,可无论怎么用力都很难吃到嘴里,于是大家互相埋怨、乱作一团;在天堂里,人们也使用这样的筷子吃饭,但却秩序井然、其乐融融。原来,天堂里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筷子:内藏千万猴毒将一次性筷子折断,用放大镜对准筷子的折断处,也许你会发现一张张猴子脸密密麻麻地排列  相似文献   

14.
正近来读到的一篇文章中提起已经很少使用的一个概念——"滑坡谬误",泛指各种未有充分证据,便轻率断定因果关系的不当推论。有趣的是,文章中还拿成语"象箸之忧"举例。起初心生疑窦,最终豁然有悟。"滑坡谬误"是夸大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背后的思路却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大概是中国传统一直教导对坏事情要防微杜渐。如同"象箸之忧"的缘由,从筷子逐渐过渡到杯子、饮食、衣服、住所……故而,"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最终推演出,一双象牙筷子毁掉一个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15.
在华中农业大学,许多大学生外出就餐时会带一双筷子,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在青海西宁,不少公司白领、公务员兜里都揣着公交卡,自觉少开车、不开车……从点滴做起,生态微行动难能可贵. 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决策者和各级政府,也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行动.美丽中国需要"美丽公民",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行动,也可以汇成建设生态文明的无穷正能量. 建设生态文明,与每个家庭的生活、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政府有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企业有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责任,千千万万的你我,在自己的生活中该履行什么责任呢?  相似文献   

16.
正国人就食,传统用筷。然于其使用,却有天壤之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王公贵族多用精美绝伦的金银筷、象牙筷,平民百姓只能使用普通的竹、木筷。《韩非子·说林上》中就曾讲述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制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纣王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用明犀碧玉做的碗盘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用来盛小米蔬菜,势必要  相似文献   

17.
如今,出外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在人们眼中,一次性筷子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尤其是在没有消毒设备的小餐馆吃饭,更是首选餐具.  相似文献   

18.
正土壤,是人民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肥沃的黑土地对于祖国而言,则更为重要!"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便是人们形容黑土地肥沃与宝贵的常用词。审视黑龙江省的这片黑土地:今天,让我们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里,品味黑龙江人奋斗耕耘70载的恢宏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中国寓言说,一根筷子一折就断,而一把筷子怎么也折不断.由此引出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中国寓言说,一根筷子一折就断,而一把筷子怎么也折不断.由此引出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