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职务犯罪案件初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社会,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为社会各方面所广泛关注。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实现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法律地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初查的必要性,并对初查中成案意识的相关内容和初查与地方党政的关系进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2.
初查制度是检察机关在侦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逐步摸索形成的特殊办案制度,是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阶段和环节,同时在与纪检机关办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职务犯罪初查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与纪检办案衔接价值三种.这三种价值对初查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都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初查行为是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自然延伸和逻辑前提,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实践表明,职务犯罪初查行为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遇到了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与问题,本身不规范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推进职务犯罪初查行为的规范化进程,全面发挥职务犯罪初查程序功能,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的普遍正义,推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管理及初查工作的改进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案件线索管理及初查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能否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着案件查办的成败。在职务犯罪日益复杂的今天,案件线索管理及初查工作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为办案人员所重视,同时存在的某些问题也引发了一定关注和思考。本文对规范案件线索管理、提高初查工作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初查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工作实践中广泛存在,虽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初查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但初查制度的合法性在学界仍饱受质疑。同时,由于受法律制约,初查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的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初查制度陷入困境,反思现行独立性立案程序是找到初查制度出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电磁信息痕迹作为一种新型的侦查方法,与传统痕迹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电磁信息痕迹的侦查价值越来越突出,并在职务犯罪案件初查、案件审讯、挖掘线索和案件追逃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线索初查成案率不高、线索查处难度大,成了目前职侦工作的瓶颈。目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举报线索成案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职务犯罪举报线索成案率须通过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加强举报宣传、扩宽线索渠道、增加线索举报数量以及加强线索管理和评估等多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由于相关立法较为粗糙、办案实践又迫切需要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司法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初查侦查化的现象。职务犯罪初查侦查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不同纬度解读:一是从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初查的制度运行及行为内容维度检视现实困境中的初查侦查化;二是从程序设计和制度保障维度建构理想图景中的初查侦查化。  相似文献   

9.
从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实践出发,对被调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十分必要,但是相关法律条文却对此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检察机关解决实践需求与法律禁止之间冲突的路径皆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职务犯罪“客观立案条件”思想的存在衍生了职务犯罪初查无法克服的缺陷。检察机关应树立正确的“主观立案条件”思想,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之后的初步侦查,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可以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应立足于职务犯罪侦查的法律监督属性,针对职务犯罪的现实危害性,树立“职务犯罪侦查权威观”,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对证人也可以采取强制到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须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的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并以此为据,将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属于越权立法。初查中局限性的调查手段,根本无法适应查处职务犯罪的实际需要。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一种侦查制度,属于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14.
论公诉职能中的刑事诉讼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监督职能是公诉职能的应有之义。刑事诉讼监督的方法主要有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开展侦查监督、运用刑事抗诉权进行刑事审判监督以及通过初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开展刑事诉讼监督。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包括公诉一体化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和通报机制、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起诉的内部制约机制等刑事诉讼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自侦经济案件的初查王朝勇自侦经济案件的初查是检察机关对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筛选后进入立案侦查的必经程序,初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犯罪案件的成案与否和大小,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一、经济罪案初查的特点初查是指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在接到举报线索、交办案件后...  相似文献   

16.
初查是指立案前的审查,修改后的刑诉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审查”,这是初查的法律依据。初查不是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但对于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来说,却十分重要。没有立案前的调查,就不可能保证立案的准确性。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是职务犯罪,一般来说,犯罪手段都比较狡猾隐蔽,社会危害性是潜在的。收到的控告、举报材料等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只有对此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调查,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只有经过认真…  相似文献   

17.
目前职务犯罪初查监督机制主要分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种,其中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同级检察机关的横向监督、上级检察机关的纵向监督以及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自身监督,而外部监督则主要包括人民监督员监督、实名举报人和控告人监督.职务犯罪初查监督价值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重实体监督、轻程序监督,重静态监督、轻动态监督,重柔性监督、轻刚性监督,重内部监督、轻外部监督.因此,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初查监督机制需要逐步实现程序监督跟进,加大动态监督力度,增强刚性监督力量,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应以《律师法》的修改为契机,顺势改革侦查制度,将初查制度纳入侦查程序,实现初查的侦查化,以此推动刑事司法改革,促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初查活动主要解决立案前"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是后续进行反贪污贿赂、反渎职工作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职侦案件的成败。但在司法实践中,初查遭遇许多"瓶颈",如初查方式匮乏,影响案件查办效果;初查证据效力不明,影响案件质量;初查随意性大,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初查计划不详细具体,针对性不强。鉴于此,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如确立初查的法律地位,制定严密的初查计划,有效地配置侦查权,加强侦查人员的能力培训等。  相似文献   

20.
初查制度在实践中客观存在,但是初查并非一个正式的法律概念。相应地,无论是相关司法解释还是学术论著中,有关初查的界定众说纷纭。为赋予初查以合法性,正确指导初查实践,有必要就初查做出准确的界定。从评析现有初查界定入手,立足于初查的现实,将初查重新界定为:人民检察院针对经审查可能存在职务犯罪的线索,为判明该线索是否具备刑诉法规定的立案条件而进行的必要的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