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于1913年春至1918年夏、1920年夏至1922年冬,先后在湖南一师学习、工作了8个春秋。即便于1923年4月调党中央工作之前而两度不在一师的日子里,他也以母校及其附小作为自己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到教师再到职业革命家;二是由非凡的师范生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再到杰出的革命家。湖南一师印证着毛泽东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站在时代巅峰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又是个性突出的普通人,他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因为一块肉就绝交——"以后再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1913年到1918年五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曾对他的同学周士钊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3.
张启俊 《世纪风采》2006,(11):43-43
农四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02师,是解放战争时期由苏北和苏中地方武装改编的一支部队。1952年4月,该部队奉毛泽东主席“屯垦戍边,生产待命”的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奔赴苏北沿海、沿江开垦建设。1953年4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报请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国营淮海农场”。从102师到农四师到淮海农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我们党内有一位特殊的、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没有亲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却给敌军以巨大的杀伤力;他没有任职过我军任何职务,但其作用绝不亚于一位将军。 正因为他的特殊作用,毛泽东说他“能抵几个师”。 周恩来指着他,向张治中、邵力子等客人说:“他是1936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你们一定猜不到: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泽东主席就先看到了。” 这个神秘的传奇人物,就是被称为“中共超级特工”的大名鼎鼎的熊向晖。 熊向晖,在对国民党的秘密情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斩荆披棘的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革命烈士罗学瓒也曾在此上学,他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他与毛泽东相交相携的真挚友谊也为他短暂一生增添了亮丽色彩。立志在匡时罗学瓒,号云熙、荣熙,1894年生于湖南湘潭县马家河镇。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与毛泽东成为校友。四师并入一师后,罗学瓒与毛泽东同分在第八班,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同学。与大多数同学不同,  相似文献   

6.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0):14-17
1959年盛夏。在庐山举行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心忧黎民。挺身而出,于7月14日向毛泽东上“万言书”。对“大跃进”等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万言书”引起毛泽东的极大不满。他下决心和彭德怀——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和他并肩厮杀的战友分手了。毛泽东严厉地批判彭德怀上书言事是向他挑战。是攻击社会主义。7月23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言严厉批判彭德怀,扭转了庐山会议方向。随后。他召集全体中央委员到庐山开会,解决彭德怀的问题。胡耀邦因此上了庐山。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带着1950年5月7日毛泽东给王汝霖的亲笔信,访问了王汝霖的儿子王漠仁、王漠礼,他们高兴地对笔者说:先父王汝霖,于1892年出生在江永(原永明)县桃川镇上圩王家村。先父生前多次和我们讲起他与毛泽东的交往。1913年,他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学习时,与毛泽东是同班同学,且同住一间寝室。先父曾用名汝之,毛泽东字润之,都有个“之”字,汝之比润之大一岁,所以他  相似文献   

8.
1906年,毛泽东13岁,从师毛字居,读《左传》、《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所收文章,上自东周,下迄明未,共220篇,几乎都是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古文精品选本。其中有北宋范仲淹的《严先生调堂记》和《岳阳楼记》两篇文章。毛泽东很喜爱《岳阳楼记》,读得烂熟,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志趣,对他很有影响,启迪着他开始去关注社会、人生,有了一种橡俄的社会责任意识。1913年IO至12月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所做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几次写到了范仲淹。如11月23日《修身》…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7,(6)
毛泽东的做客与请客毛泽东不愿成为特殊的客人。1931年4月的一天,中央红军在东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到红三军团4师2团检查战备工作。中饭时,团长叶长庚到伙房,把自己的2斤腊肉拿出来招待他尊敬的“毛委员”。毛泽东吃饭时,看见别人是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麾下,名将如林,其中,上将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原名杨世俊,191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南乡文家市的一个中农家庭。1930年5月,他在平江参加红军并入党,改名杨勇。他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艰苦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1950年国庆前夕,张干在湖南一师时期的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时任一师校长的周世钊,到张干所在妙高峰中学看望旧日的老校长。“张校长,”周世钊仍然像35年前一样称呼张干“,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啊,”张干一惊“,他还记得你?”“我们常通信。张校长,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3,(11):41-41
在延安时期,曾经发生过“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故事。当时,毛泽东到各个干部学校给学员作报告,经常是安步当车,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毛泽东的住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当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毛泽东碰到迎面走来接他的四个人。毛泽东打量了一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相似文献   

13.
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的历史由来,还得从青年毛泽东说起。 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成为杨开慧父亲、该校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毛泽东、蔡和森和同学们经常到杨昌济家登门求教或聚会。杨昌济和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都是湖南的知名学者,三家交往颇深,时相往来。因  相似文献   

14.
程子华是与毛泽东认识比较早的一位山西籍将军。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认识了毛泽东,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加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以后,程子华一直追随毛泽东。在毛泽东的眼里,程子华是一个大老实人。他的军事才华、政治工作水平,以及做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剿”程子华,1926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底,领导湖北大冶兵暴成功。1930年6月,在率部攻打江西瑞昌时负伤,到上海治疗。1931年4月,从上海经汕头、潮州、闽西根据地,到达江西东固红军总…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20,(8)
正王立庵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课老师。他对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给予了理解,并通过努力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并与其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知人善教的好老师1914年春,因一师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到一师续读。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杨昌济、王立庵等人。王立庵是毛泽东的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喜欢读书,他对唐代诗人韩愈的痴迷是从青年时代开始的。1913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学习。国文老师袁仲谦是前清举人,蓄一大把胡子,对学生要求很严,要学生学写桐城派古文。正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开始钻研韩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光荣亭坐落在“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的上杭才溪圩坪河畔。 享誉“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才溪,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亲自培育的中央苏区模范乡。从1930年起到1933年11月,毛泽东曾三次到才溪,在那里开展社会调查,写下了光辉的《才溪乡调查》,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革命热情。后来毛泽东又在拿国工农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称赞说: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经常在堰塘江河里游泳,以增强体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尤其是在他晚年,毛泽东以其惊人的胆魄,一次又一次地劈波斩浪,畅游长江。据统计,从 1956年到 1966年这 10年里,毛泽东畅游长江竟达 18次之多,这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顽强性格为世人所敬佩。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他所著的《漫长的革命》一书中就写道:“当毛出现在长江上,全世界都震惊了 !”   毛泽东决意要到长江游泳。当副卫士长孙勇回来报告说可以游泳时,毛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7位威名赫赫的开国上将中,邓华是从井冈山时期就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冲锋陷阵,此后的各个革命时期,毛泽东都给他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领袖与爱将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当红二师政治部主任邓华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毛泽东请不自禁地伸出姆指赞道:“红军中还是有秀才的!”1936年2月初,在陕北延长县的临夏镇,聚集着红一军团大部分师以上干部,他们正在这里举行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内容是聆听毛泽东作关于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战役部署报告。时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名将如林,其中位列上将名录的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原名杨世俊,191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南乡文家市的一个中农家庭。1930年5月,他在平江参加红军并人党,改名杨勇。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艰苦时期的磨练。半个多世纪来,杨勇驰骋沙场,战功卓著,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文革”爆发后,杨勇也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