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心净气自清     
古人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其中,"德"最为关键,有"德若水之源"的说法。德清,则水净,靠的是自律;德污,则水浊,需要净化。春秋时,宋国的子罕为官清廉,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收,说:"你以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下你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还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心净,追求品德上的"洁癖",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约束绳,时时规范着子罕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良言拒贿《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才能佩戴!”子罕回答:“你有你的宝贝,我也有我的  相似文献   

3.
李泉 《党课》2013,(12):68-69
古人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品德崇高至关重要。作为领导干部来讲,要做到洁身自好,保持良好的品行和作风,就必须常备“六盆水”,荡涤灰尘,永葆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德为立国之基”.“德为国之大宝”.“德为才之帅”。对共产党人而言.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修养,才能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治国理政的优秀领导人才,才能带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5.
志当高远     
理想,我国古代叫做志。有志,就是有理想;没有志,也就是没有理想。我国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廉政名言     
以德为宝的子罕春秋战国时期,子罕在宋国任司城。有一天,一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前来献给子罕。子罕说:“我从来不收别人的馈赠,你还是拿回去吧。”献玉的人说:“你怎么不收呢?我拿这块玉给玉工看过,玉工说这是一块宝物。我把宝物献给你,你为什么推辞呢?”子罕说:“我已经有宝物了,所以不收。”献玉的人感到十分奇怪,问:“你的宝物是什么?能否给我看看?”子罕说:“我的宝物就叫不贪。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我们各有各的宝物。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你丧失了你的宝物,我也失掉了我的宝物,是使物各失其所。…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很显然,古代就把品德修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德”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支柱,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也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创  相似文献   

8.
做人与做官     
社会在发展,但人们评判好人好官、人品官品的基本标准没有改变。常说的堂堂正正做人,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正直勇敢,与人为善,有高尚的品德;清清白白为官,就是为官要清政廉洁,勤政为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良好的官德。古人云:“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因此,高尚的人品与官德是做人做官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对“德”解释为“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培养良好的官德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刘宝贵 《共产党人》2005,(10):43-43
春秋时宋国有贤人子罕,官至辅政。国中有人得了一块硕大而明洁的美玉,于是赶快去献给他,可子罕不受。献玉者问;“您为何不要这块玉呢?这可是工匠鉴定过的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啊!”子罕答:“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安其宝。请把玉拿回去吧!”  相似文献   

11.
品德,就是常修为官之德古语云:“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战国策》)。品德反映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完美的人格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再大的才能却填补不了人格的缺陷。自古及今,人们都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不可能当好官、做善事,靠投机钻营,不管官做多大。也只不过是“庸官”、“贪官”或“佞官”,只能败坏风气,危害社会。历史上,有多少贪官污吏、奸臣贼子祸国殃民、陷害忠良,搞得世道乌烟瘴气,惹得天怒人怨。典型的有唐代的李林甫、杨国忠,宋代的秦桧、贾似道,明代的严嵩、魏忠贤,清代的和坤、李鸿章等等。“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大戴礼记》),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遭到社会和人民的唾弃,并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2.
在沈阳德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一位人人都竖大拇指的“德氏大姐”。她是冷饮厂的一名采购员,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德氏大姐”凭着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端正的品德,能为公司省钱的绝不多花一分钱;在工作中积极动脑,兢兢业业……德氏集团的企业精神在她身上真正得到了体现,而“德氏大姐”只是集团众多优秀员工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3.
白杨林 《党课》2013,(20):66-67
夜读史书,看到一则“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相似文献   

14.
如何考察干部的“德”? 首先,要明确考德内容,制定具体“评德”指标。主要应考察“五德”:一是政治品德,要看“三服”,即服务中心、服从大局、服务人民的具体表现;二是思想道德、要看“三自”,即是否自谦、自律、自励;三是职业官德,要看“三实”,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是群众的带头人,不仅要在工作、事业上出类拔萃,而且应该在如何做人上成为部下的楷模。领导者的做人之道很重要,较之领导艺术、管理才能、专业知识等方面,往往对下属有着更直接、更显著的影响。私心重、好虚荣者,其下属就可能多有谄媚、溜须拍马之徒;办事不公,好弄权术者,其部下就可能出现进谗言、陷忠良之贼。而象包公那样为人清正、为官廉洁奉公者,则自然上梁正、下梁也正。所以古人有训:“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相似文献   

16.
论品德境界     
品德境界分为三类四种:恶德境界、无德境界和美德境界:美德他律境界与美德自律境界。恶德境界是坏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恒久说来,是不遵守道德的:他违背道德干坏事——纯粹害人、损人利己和单纯害己——必定是恒久的;而遵守道德干好事——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则只能是偶尔的。无德境界是品德的中立境界,是无恶德亦无美德的境界,主要是儿童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交错地遵守道德和不遵守道德。美德境界是好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必定恒久遵守而只能偶尔违背道德:处于美德他律境界者大多数的行为必定遵守道德;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者的行为则近乎百分之百地遵守道德。不论处于恶德境界,还是处于无德境界,道德都不会真正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只有处于美德境界,特别是美德自律境界,道德才能真正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王斌 《党的建设》2011,(11):44-44
金塔县坚持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根据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分类细化干部“德”的考察标准,创新干部“德”的考察方法。一是干部“述德”。领导干部在年终述职大会上向全体干部职工和“两代表一委员”全面陈述自己“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郭庆晨 《党课》2014,(3):78-80
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大臣,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彪炳于史。子罕的为官清廉,最为著名的是关于他“以不贪为宝”的故事。《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述了这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呈献给你。”  相似文献   

19.
廉洁的力量     
“廉洁”,是一个光芒四射极具魅力的字眼。她标志着公正、公道、清正、美好等等内涵。在当今社会,“廉洁”二字是人们给予某人、某个机构或某个政府的崇高评价,人们对这个评价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七甚至超过了对其能力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说“德”     
说“德”李炳智德,品行、品质之谓也。古往今来识人、用人、评人皆以德为先。故学校育人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国家用人重德才兼备;近年所言干部“四化”标准,其第一所要仍以德(革命化)为先。德,一个举足轻重的字眼,于历朝历代兴衰存亡紧密相关。无可置疑,轻德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