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有着悠久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之一,它植根于广袤的中华沃土.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歌唱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民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意识形态的社会主流文化,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心.以外来文化为补充和借鉴的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其主流文化更强烈地表现出它的民族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取决于它的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发展民族艺术.让民族声乐走进校园、走向大众.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东方意境美学特征的诗意电影形态。诗意电影的特征是:散点透视的镜头语言、抒情言志的表意方法、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以及散文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在寻求、表现、创造意境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实践,它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率先规范了中国古典诗歌重视意境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发展方向与历史格局,促成了以“意境说”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诗论美学的诞生与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在全球化大浪潮下,以好莱坞电影为典型的美国流行文化正强势地冲击着世界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生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人正不断探索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涵的电影艺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逐渐崛起,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电影这门诞生不过百余年的艺术形式了解绚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影》中运用影视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审美意涵、思想观念。本文将通过对《影》这部电影的分析,阐述中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的呈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粤语(俗称白话)电影,是广府文化的一种艺术门类,是海内外粤语人群中最有市场的电影。被誉为"引领广东电影第一次浪潮、粤语电影的拓荒者"的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王为一,不仅以他的粤语电影《珠江泪》、《七十二家房客》等立下了丰碑,而且以他的电影艺术观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本文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视角,简介了王为一关于粤语电影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阐述,旨在为推动广东电影新发展加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处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与国有性双轨运行的背景下,“娱乐”作为市场诉求在电视艺术的创作中作为卖点而被积极地营建着。患了文化贫血症的电视艺术的生态环境使得电视视听的艺术性更加边缘化,受困于“娱乐”诉求下的电视艺术生命必须破茧而出,以其独特的语言美创造和传达生命的冲动与激情,用我们的审美情怀营造时代艺术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这一文化精粹,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呈现出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其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是:秦汉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发轫时期。以汉代上林苑为标志,园林主要是帝王狩猎和游乐的大型乐园。魏晋至唐代,由"隐逸"精神觉醒的自然审美意识所决定,原先专供帝王贵族狩猎的园林逐步嬗变为山水园林,同时,私家园林开始大量涌现。宋代到清代,园林修建的数量和建造园林的质量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要高。南宋园林建筑精致华美,景观匠心独运。明清园林建筑重在完美地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园林意境的创造到达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衡量诗美的最高艺术境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所创造的清新淡雅、优美宁静的意境 ,主要原因正在于诗人采用了虚实相生、动静相应、声色交融、时空交错等艺术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9.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对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禅宗文化。禅宗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文人士大夫所吸收,在他们所创作的园林艺术中得到充分表现。文中从禅宗美学、意境等方面作出理论阐述,进而对园林中的禅宗意境进行解读,从一个新的角度探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0.
舞蹈文化是以舞蹈语言即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舞蹈语汇为载体,以舞蹈观念、意蕴、功能及审美为内涵,以舞蹈习俗、装束及配乐为表征等构成的文化体系。骆越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使之成为其民族文化体系中一组亮丽的篇章,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1.
壬申秋月,在全国书画万里行活动中,有幸赴敦煌、云岗、龙门考查揽胜,收益颇丰。石窟文化艺术、气势磅礴、意境深邃,使我为之震惊、为之倾倒。激动之余,特撰文以与读者共享。石窟文化艺术,是随佛教在中国的产生而发展的。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东汉修庙造字,至魏、晋、南北朝达到顶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尽战争折磨、饱尝离难之苦的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苦闷,希求得到解脱。这种社会环境迎合了佛教理论的宗旨,给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最好的土壤。佛教文化迅速在汉文化中融合、成长、发展起  相似文献   

12.
张莉莉 《工会论坛》2007,13(6):137-138
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崇尚自然的同时,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与意境特征之间渊源关系的追溯,探讨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造园旨归。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和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彼此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创造了华夏文化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各民族形成民族凝聚力、共同创造历史文化的诸特点,并就当今加强民族凝聚力、推进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4.
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是作品的灵魂。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历来讲究景与情的有机结合。画家借景抒情,情由景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需要画作者凝情聚感,笔墨外显,虚实结合。意境产生于画家的创造,完成丰富于欣赏者的想象,构成了绘画作品最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李彬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9):151-151,155
诗歌之所以能够表现得生动、完美,引人入胜,主要取决于它对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创造出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从不同层面对意境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特征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族民间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息息相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传承的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宝贵结晶。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要适应时代发展,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遵循民族民间文化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功夫熊猫》是一部好莱坞动画大片,是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电影作品,其新奇的视觉效果和中国元素的大量运用,成为散发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电影佳作。从这部海外拍摄的中国题材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其表现形式尤为值得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者思考,并以此为参考。以新的写作方式向世界呈现具有东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民族音乐艺术就是其重要的组织部分,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已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以达成健全的人格教育,创造丰富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吟咏古典诗词,可以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可以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形成社会推动力;可以弘扬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向心力。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去中国化"使"汉字文化圈"萎缩,"再中国化"则是当代中国文化世界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强国的关键在"文化输出",文化的崛起在于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创造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体系,实现民族文化的世界化。面对半个多世纪的西方"去中国化"战略,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地提出"再中国化"战略,实现文化元素的再中国化、生活的再中国化与精神的再中国化,以"再中国化"推进民族文化的崛起,进而实现中国文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