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瑞雪 《中国律师》2012,(5):46-48,49
当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知识争议解决领域的地位大幅提升,2011年ITC受理的美国337调查数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位。337调查已经成为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遏制竞争对手的利器和平台。继2010年出现的智能手机厂商相互提起6起337调查后,2011年包括索尼和LG、苹果和三星、HTC和苹果、LG和欧司朗等竞争对手之间均相互提起了美国337调查。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较量不同,国外公司针对中国企业的美国337调查仍基本沿袭了过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  相似文献   

2.
一、2010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1.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数量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2010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攀升。2010年ITC受理了58件美国337调查.大约是2009年的两倍.是ITC历史上受理美国337案件数量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美贸易中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从1986年至今,美国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已有56起。鉴于日前已有大量关于美国337调查基础知识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337调查的概念及其威力。下文将基于笔者代理美国337案件的实际经历介绍美国337调查程序中对于中国企业生死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2013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一)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数量 在过去的13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ITC受理了41件美国337调查(以在2013年立案为标准进行统计),比2012年略多。  相似文献   

5.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06,(12):13-16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利费等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所有被诉企业的美国市场,在普遍排除令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牵连到所有同类企业的对美出口和销售。因此,337调查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无异于继反倾销以后的又一劫。不应诉将导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缺席裁决中国涉案企业败诉,但是,许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并不愿意不战而降,它们正在法律行业中寻觅捍卫其合法权益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6.
燕子 《中国律师》2011,(7):40-40
美国市场是各国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外公司纷纷开始借知识产权以遏制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其中。旨在打击进口产品知识产权侵权的美国337调查制度就成为了国外公司的重要武器。近年来,中国企业卷入美国337调查的案件急剧上升,涉案数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7.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8.
目次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二、应对“337调查”的现实考虑及指导思路三、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基本策略和应诉措施四、中国政府应对美国“337调查”的政策导向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随着我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口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而中国企业也正成为“337调查”的主要攻击对象。在历史上,欧、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依次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 B.V.等几个申请人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30多家强化地板生产商或进口商作为被申请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称这些被申请人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销售的强化地板侵犯了Unilin在美国的某些专利权利。其中,有17家中国企业成为本案的被申请人,涉案行业产值高达200多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29日,ITC批准了Unilin的申请,正式启动“337调查”程序。中国共有11家企业对本次337调查进行了应诉,其中,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获聘担任国内5家强化板企业的代理人,是代表全部应诉企业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在经历了申请人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并完成了应诉答辩、调查取证以及提交专家报告和听证会阶段的较量后,2006年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行政法官卢克恩(Luckern)先生发布了对本案的初步裁决:(1)申请人Unilin的779专利无效:(2)德恒所代理企业的涉案产品没有侵犯申请人的292专利:(3)德恒所代理的某一应诉企业的某些产品没有侵犯任何涉案专利,今后将畅通无阻地出口美国。至此,德恒所代理的5家中国被申请人企业在应对本次“337调查”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 B.V.等几个申请人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30多家强化地板生产商或进口商作为被申请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称这些被申请人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销售的强化地板侵犯了Unilin在美国的某些专利权利。其中,有17家中国企业成为本案的被申请人,涉案行业产值高达200多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29日,ITC批准了Unilin的申请,正式启动“337调查”程序。中国共有11家企业对本次337调查进行了应诉,其中,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获聘担任国内5家强化板企业的代理人,是代表全部应诉企业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在经历了申请人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并完成了应诉答辩、调查取证以及提交专家报告和听证会阶段的较量后,2006年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行政法官卢克恩(Luckern)先生发布了对本案的初步裁决:(1)申请人Unilin的779专利无效:(2)德恒所代理企业的涉案产品没有侵犯申请人的292专利;(3)德恒所代理的某一应诉企业的某些产品没有侵犯任何涉案专利,今后将畅通无阻地出口美国。至此,德恒所代理的5家中国被申请人企业在应对本次“337调查”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  相似文献   

12.
一、回顾 (一)2009年337案件的中国企业立案情况 在过去的10年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337调查审理便捷、迅速以及排除令法律威力强的两大特点,开始选择利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作为其知识产权纠纷的裁判场所,这导致了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例如.2006年后337调查案件的数量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见图一)。  相似文献   

13.
郑荣昌 《江淮法治》2011,(16):16-17
持有中美两国律师执照的冉瑞雪是北京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WTO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远东专利分会联席主席。 她是美国337调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拓人.代理337调查案件最多的中国律师之一.极少数作为主要代理律师列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案件法律文件上的中国律师.也是第一个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为可以接触对方当事人商业秘密、从而能够实质代理337调查案件的中国律师。  相似文献   

14.
美国贸易体制当中的337调查,被律师行业普遍看作是重量级的业务选拔赛,整个过程以难度大,时限紧,律师的收费高而著称。全世界规模较大的律师事务所都有一些精英团队来竞争此项业务,近年来国外的律师事务所日益重视中国337调查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拓,有一些外国律师事务所337业务的高级合伙人就多次来北京和媒体会面。  相似文献   

15.
专利     
"强化木地板八项权利要求被判无效——中国地板企业德威专利中的八项权利要求无效,让一些企业暗喜;但实际上中国地板行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337调查封锁后,德威曾成功阻击西方地板大鳄FAUS专利侵权,此次德威专利倘若无效不知对国内地板行业是福是祸。"专利指标落后,华企无缘全球创新百强汤森路透日前评选出"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共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与去年一样,中国公司今年仍然无一上榜,美国入选企业居首位。汤森路透的这一评  相似文献   

16.
"337条款"的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电池案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是因为它是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337”大棒以来惟一获得全胜的官司。从1986年我国皮毛大衣遭遇美国“337”调查后,接连不断,今年前8个月就遭遇7起。中国企业几乎是连连溃败。让中国企业窝火的是,败诉很大原因不是自己没理,是对“337”调查的陌生。所以,我们特意请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伟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337”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 ITC)发起了 11例“337” 调查。在11 个案件中,其中四例指明了中国公司作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调查的对象,占案件总数的36.4%。近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受到调查,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即业界俗称的“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这个出台于1922年的条款,尽管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质疑,但  相似文献   

18.
"337"这本毫无意义的三个数字,却成了当前的热门词汇.或许鲜有人道出我国<刑法>337条规定的是哪个罪名,但却有数不尽的商人、律师、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对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以下简称337条款)的内容倒背如流.美国337条款的威力数倍于<刑法>第337条的"逃避动植物免疫罪",自1986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首次接招以来,337条款让我国的出口制造商吃尽了苦头,与之交战,轻则一个企业牺牲,重则整个行业覆没,一役过后.毫发无损的无法得见,侥幸生还的也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不受进口涉嫌侵权产品侵害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近几年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问题之一,2007年6月5日,美国方面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首次正式起诉到WTO法庭。本文借以这一事件,针对美国"337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实施"337条款"的原因,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应对"337条款"。  相似文献   

20.
小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