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就是城市价值观念和城市意识在农村的扩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作为中心向农村呈辐射状推进。在我国也就是,通过城市带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城市辐射农村的科技教育文明,通过城市带动农村,使其在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达到现代水准。但是,我国在城市经济的带动下,农村经济获得发展,农民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民自身资源的些许丧失及受传统因素的持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存在多种弊病,严重的影响农村的城市化进程。这其中,凸…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将重心都放在城市,对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环境的顾及相对较弱。农村不仅要受到自身在环境保护、生态破坏方面的限制,而且还有承受来自城市的污染,一直承受着来自自身和城市发展双重性的环境代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完全融入到农村的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乡村生活中,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创立多维的制度工具,严格控制污染向农村转移,全面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产生了大量闲置劳动力,加上参加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又极微薄,致使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服务业,妇女则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那些常年留驻农村的妇女被社会学家称为"农村留守妇女"。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职业教育,对提高我国妇女整体素质,稳定农业生产,确保我国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在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促使留守妇女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城郊结合部、农村小集镇等地方出现了一批不仅包括城市户口居民,还包括农村户口居民;不仅管理机关企业工商户.还管理农业生产的社区(本文暂时称为农村社区),如江苏常州市建造了以安置征地农民为主的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借鉴城市社区的管理制度、考评细则和工作经验开展工作。随着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仅靠借鉴城市社区的相关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因为,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在打造国家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的过程中,对远离城市中心的农村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时,应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增强贫困地区持续增收的能力。在产业扶贫的模式选择上,要避免政府主导,激励市场主体自身的积极性,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经营、销售模式,提升农村贫困地区的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和经营意识。  相似文献   

8.
双面观察农民工流动中的犯罪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在城市吸纳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城市和农村都存在潜在的导致犯罪的不安定因素。针对城市而言,农村人口流动导致农民工群体产生。农民工自身底层意识和城市传媒选择性报道都会带来农民工犯罪现象产生甚至加剧。针对农村而言,农民工流动也带来留守家属的安全隐患和农村青少年犯罪。因此,农民工流动中的犯罪预防主要需要做到:使农民工认同城市、城市传媒正确引导、关怀留守家庭成员以及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管理创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必然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镇化使一个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服务集聚,实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传统方式转变,并产生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西北地区农村社会发展机制还不完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还不完整,农村社会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西北地区农村发展和企业生产投入的要求。所以我国政府以西北地区农村发展为核心,致力于构建"落后乡村—中心城市—周边城镇"农村社会三维发展模式,实现在科学发展观领导下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长期对西北地区农村社会历史演进研究,我们意识到健全农户和企业良性利益机制的重要性,所以实现西北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城市商业中心带动周边城镇和落后乡村的发展,积极响应政府一带一路战略,及时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形成经济带,实现政府治理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型,天津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于滨海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环境。我们运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分析方法,研究天津城市经济活动的变化,指出工业作为城市经济基础的地位受到削弱,服务业发展较快并且基本经济活动上升很快,服务业中许多行业的基本部分明显大于非基本部分,得出的结论是今后应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既是农村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又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加强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城乡融合,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突破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以天津作为样本城市,利用CNKI检索工具,重点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城市经济学在应用研究方面关注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保持了该学科研究的时效性、集中性等特点,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应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学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学科特性,积极借鉴和吸收理论进展中的新鲜成果,及时破解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制定依据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就业矛盾激化的深层原因,是长期以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资源配置上的城乡差别和城乡发展失衡所造成的。因此,协调城乡就业关系的根本方向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缓解城乡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是城乡统筹和地域联动。同时,还需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区作为统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地域,其范围的界定对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提出了基于城市经济区的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思路。然后,通过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选取14个中心城市,运用零售引力模型,计算出了各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并根据城市经济区划的原则把福建省划分为8个城市经济区。最后,从区内和区外两个方面出发,依据多增长极战略和点轴发展理论对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构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住房改革的市场化推进,物业公司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以石家庄市某一新建商品房小区为个案,剖析了城市社区多元主体背景下社区治理的运行实践。物业公司作为经济组织,经济理性凸显,对社区公共事务缺乏参与动力与热情;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使其难以履行自治主体职责,而代表居民利益的社区自治组织明显发育不足。在目前的社区治理实践中,多元主体之间的责任与角色不明进一步使城市社区治理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独特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影响,民族地区低碳城市建设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大和行政灵活性较强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建设、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基层政权组织,连接着政府和城市社区,在城市建设及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显得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要求,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对街道办事处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推进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城镇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年均8%以上的高速发展,成为了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使城乡金融结构的对比越来越不对称,这种城乡金融结构上的不对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经济发展和金融产业城乡结构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表明城乡贷款结构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会影响到城乡储蓄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证明了我国加大对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