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许德珩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具有考验性的艰难历程。他从立志探索马克思主义到接受、宣传以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六十年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他本人也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整个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内容丰富,贯穿了他革命活动的始终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希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本文对李大钊思想的这一转变作一论述。一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认识的起点在哪里?党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的断裂”是阿尔都塞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分期中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与他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同时又是他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尔都塞提出他的断裂理论,目的在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区别开来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但是,由于阿尔都塞过于重视结构的作用,或者说。他的结构主义观点使他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要想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要经历的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部分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涤荡着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预示着一种新型文化的崛起。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到后来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历程。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问题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大钊最早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并强调这种结合“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早在1919年8月,针对胡适关于“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良主义观点,他撰…  相似文献   

6.
客问一:根据新的研究成果,请分析一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答: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思想误区:我们习惯于用某一二篇文章作为某人接受某种主义的标志,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尤其是忽视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思想者对主义进行理性审视的科学态度。与一般的革命者不同,李大钊首先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学人、教授,他对主义的理解的确需要经历一个理性的过程。以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看,他曾说过,“拼上半生的工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他反复陈述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崇高信念,确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这与他从四川到法国这六年的生活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在赴法前后的岁月里,现实的困厄锤炼着他,他的理想经历了从破灭到重塑的过程。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他的立场经历了从早期朴素爱国主义者到坚定共产主义者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崇高信念,确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这与他从四川到法国这六年的生活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在赴法前后的岁月里,现实的困厄锤炼着他,他的理想经历了从破灭到重塑的过程。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他的立场经历了从早期朴素爱国主义者到坚定共产主义者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小知识     
新布达佩斯学派:最初是以卢卡奇(1885-1971)为代表的,一般来说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后来以卢卡奇和他的学生为主体的布达佩斯学派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分化的过程。1989年前苏联、东欧剧变前后,由于外国、  相似文献   

10.
把一个1.72米的个头、体重不足100斤、脸上架副眼镜的书生模样与一个成天钻山洞战死神的工程兵结合起来,实属有些牵强。而当真正走近他的岗位,感受到那些可歌可泣而他却习以为常的经历时,你会发现"人不可貌相"这话一点都不假。  相似文献   

11.
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党的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必然要求,是中青年领导干部自身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校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而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政治信仰,不是因为马克思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它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虽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但它仍不失其巨大的影响力。马克思当年提出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即将迈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而他理解和解决时代课题的思考方式不但没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大钊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人物。他首先投身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理论上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他首先全面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开启了中国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他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来指导中国实践。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李大钊是传播唯物史观的先驱。一、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的第一人80年前,他开始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展开积极活动。当时,一方面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仁人志士为挽救祖国危亡进行的斗争,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先后遭到失败,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已经在实践中宣告破  相似文献   

13.
知名史家彭明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出了较早研究和探索。他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情况,分析社会主义者的国情结合历程,诠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回顾彭明的开拓性贡献,总结他的相关学术思想,能为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马克思的事业》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历史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创新性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150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伟大而鲜为人知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不是专门的历史学家,但他的特殊经历使他与中共党史有着不解之缘.他对党的历史十分熟悉,对党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重要事件和人物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所蕴含的史学思想,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党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留给党史研究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许多曲折,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嬗变可见一斑。这个命题的演变是由各种原因综合而成,其中交织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与时代化的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中共历届主要领导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成功地进行了伟大的  相似文献   

18.
张青希 《求实》2013,(Z1):89-91
<正>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5,(3)
<正>蔡和森不仅提出了全面深刻而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建党思想,科学系统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全面探索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些理论。其中,他结合社会实践对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艰辛探索,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读书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 作者:韩毓海 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创新。性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150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伟大而鲜为人知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