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订后的刑事诉论法 ,虽然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地位 ,并为其规定了在诉讼各阶段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但从司法实践来看 ,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不能得到完全实现。造成被害人不能有效参与刑事诉讼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国际上刑事司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把被害人规定为诉讼当事人,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角度分析,这种把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到当事人高度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在司法实践中也名不副实。被害人的刑事诉讼中的科学定位应当是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根据特殊的诉讼参与人的定位,被害人应当享有一定范围的程序启动权和广泛的程序参与权。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报应刑理论指导下,刑事司法过分地关注对犯罪的打击,而忽视了对被害人权益的维护。在以惩治犯罪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刑事司法之下,被害人由此成为司法程序中备受冷落甚至遗忘的人.二次被害也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近年来,受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理论的影响,并随着其导向下刑事和解制度的兴起.特别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新增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地位问题就更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是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犯的人,应当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保障被害人的人权,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也不会侵犯被告人的权利和国家对犯罪的追诉权,不会破坏诉讼结构.因此立法和司法实践应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经历了从权利被漠视的"诉讼参与人"到刑事诉讼主体——"当事人"的历史过程。然而,纵观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历史发展,我们却不难看出,从1979《刑事诉讼法》到1996《刑事诉讼法》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理想与现实"的困境。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出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被害人尴尬的"当事人"地位——既不完全又不完整的"当事人",仍然延续1996《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在进一步构建我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之际,不断探索被害人地位的理性界定,走平衡各方利益的再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6.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国际范围内,日益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正成为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一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诉权保障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予以保护的实际状况,是衡量该国刑事诉讼活动是否文明、公正、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标志。我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显加强了对被害人诉讼权益的保护,一规定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相应增加被害人一系列诉讼权利。新刑诉法实施后,司法仍关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视角下的刑事和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是上世纪中叶出现于西方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为解决轻刑刑事案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案,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关注这一制度,在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来,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刑事和解以个人本位为分析视角,在坚持传统刑事观念给予犯罪人关注的同时,也极大地体现了对被害人的人文关怀,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地位大大提升,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更多的保护等都彰显现代法治理念精神,无疑这些对于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略论犯罪被害人的地位及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被害人参与权的改革和发展,是国际刑事司法政策的一个突出方面。犯罪被害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其在诉讼中的地位,也成为国际刑事诉讼法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但是,我国对犯罪被害人的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和补偿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9.
反映恢复性司法精神理念的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对被害人与犯罪人双方主体地位的尊重,寻求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利益价值最大化,它被认为是在刑事诉讼价值多元化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平抑社会冲突、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对被害人权益救济的一种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应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颇为争议的问题。基于维护司法民主和促进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应赋予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被害人上诉权,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