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土耳其帝国日薄西山的过程中,欧洲列强开始了争夺帝国遗产的斗争.其中,俄国是瓜分土耳其的总导演.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的1787-1791年俄土战争是"东方问题"最后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18世纪60-90年代,即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其中也包括通过西欧的“中国风”、俄中贸易、向中国派传教士和研究汉学著作等多种途径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接触。对中国文化的接触与吸收,促进了俄国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俄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过新教运动。大约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起,由信奉新教的德国移民把新教传播到俄国南部。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新教运动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扩展。这使得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大为恐慌,因为它与东正教旧礼派一样对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的统治造成了威胁。对于沙皇政权来讲,精神的力量是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沙皇政权利用东正教会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在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沙皇政权开始对新教徒采取镇压政策。到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在东正教会与沙皇政权的联合绞杀下,俄国的新教运动失败。这使得新教运动在俄国社会锻造一个像西欧一样的中产阶级的努力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俄国,承继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继续遵循俄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自上而下调节经济的政策。每一次的皇权更迭都伴随着一场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发生,对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俄国货币制度的演变,更是历经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国历代沙皇拯救国家经济危机的策略以及治国安邦的既定方针和传统。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6.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各阶段被塑造成不同的历史形象.1985年以前,苏联学界以批判尼古拉二世的剥削统治为基调.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填补历史空白点",由此尼古拉二世的"血腥沙皇"形象逐渐转变为遭受苏俄政权迫害的"牺牲者"形象.2000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册封尼古拉二世一家为俄国圣徒.2008年,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社会法律地位,犹太人开始逐步接受俄国文化,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卓越的人才.他们的艺术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俄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1581—1700年西伯利亚殖民机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早期殖民地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它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在俄国征服和统治西伯利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人占居西伯利亚问题同征服西泊利亚问题密切相关,正是通过移民占居使“异族人”的西伯利亚逐步变成了俄国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最后征服。一、十月革命前时期的研究早在17世纪就有人注意到占居西伯利亚的历史问题。专制政体的拥护者IO·克里扎尼奇第一个提出在西伯利业殖民中政府的决定作用的观点。他称政府的政策是“驱逐人民到关厢去”①。18世纪的贵族史学认为存在两种占居外乌拉尔的形式:军事一政府的和实业的形式,其中第。种形式具有绝对决定的意义。r·。·米勒指出,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后追求“软黄金”——貂…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人为什么翻越乌拉尔山东征西伯利亚 ?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在俄国征服西伯利亚史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9世纪俄国杰出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深入研究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南亚国家。据我国史籍记载,公元一世纪,已以“扶南”的国号而出现。七世纪,扶南为其北部属国真腊所取代,建立了真腊王国。八世纪初,分裂为北部的陆真腊和南部的水真腊。八世纪后期,为爪哇的夏连特拉(Sailendra)王朝所征服。802年,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802—850年)重建了真腊王国,开始了柬埔寨历史上存在六百余年的吴哥王朝时期,并以光辉灿烂  相似文献   

12.
奥斯曼帝国晚期意识形态混乱困扰着处于孕育发展状态中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这构成了齐亚·格卡尔普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格卡尔普对较有影响的各种政治思潮进行了分析与批判,重点批判了奥斯曼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帝国传统与宗教普世主义,倡导并支持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土耳其民族主义,其最高理想是通过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民族化,摆脱外国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世俗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土耳其的伟大民族复兴,并最终实现土耳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萨维茨基认为蒙古—鞑靼时期是俄国历史的必然阶段,蒙古时代对俄国的思想文化、国家制度和地缘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中俄两个相邻的封建大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了两次侵华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英法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是19世纪末,俄国推行"和平征服"中国的策略,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使东北成了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决定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帝俄晚期,俄国海军在客观地理条件、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家整体政治经济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下始终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在帝俄时期,俄国海军延续彼得一世以取得出海口为目标的军事战略,但地理条件的制约和工业生产能力的落后直接导致俄国海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大溃败。日俄战争后俄国海军部提出了规模巨大的海军军备重整计划,但帝俄晚期复杂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限制了海军军备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导致俄国海军与欧美海军强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帝俄晚期俄国海军实力的薄弱导致苏联在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压力下选择进一步压缩海军发展空间以集中力量发展陆军、空军和战略核武器,最终造成苏联整体安全力量的畸形膨胀。  相似文献   

17.
18—19世纪,沙皇俄国征服哈萨克草原的同时,也拉开了俄罗斯人向广袤的哈萨克草原移民的序幕。沙俄的移民是沙皇为维护自己统治而进行的带有封建侵略性质的土地占领,因此具有残暴的殖民掠夺性。  相似文献   

18.
一、德国的土耳其移民的发展历程目前,在德国的330多万移民中,土耳其移民占220万左右。德国的土耳其移民根据不同时期移民的特点可以分为劳工移民、家庭团聚移民和政治难民。  相似文献   

19.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历史形态、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化的反思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改革之后的俄国社会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二是俄国新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上层,尤其是与上层密切相关的知识阶层,他们代表了俄国文化的现实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俄国的民族性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成长中的俄罗斯文化必然是多面性的文化;民族传统和欧洲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俄罗斯灵魂。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2日,土耳其与以色列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别,这是自1980年双边关系降至该级别以来第二次探底。国际背景转变、土耳其政坛力量变化,以及以色列外交缺陷凸显,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三大主因。长远看,土耳其实力有限、土以关系恶化机会成本增大,以及土耳其战略的西方取向,决定了两国关系仍有回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