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也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基于京津冀区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文章以交通经济为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京津冀三地的资源、产业发展等情况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途径进行间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是党中央作出的新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以中关村科技创新为龙头和牵引,从京津冀乃至全国发展的高度,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要求,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围绕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学研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加快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注入动力和活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整体共同进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医改在路上     
张涛 《北京观察》2015,(4):12-15
<正>近些年来,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首都医疗改革迎来新的机遇。2015年,京津冀整体医疗协作的格局将会走向何方,引来了各方的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09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政府主导和公益性的方向,新一轮医改的大幕由此拉开,思想上的分歧、利益上的纠葛,致使医疗改革推进六年以来,仍然还在路上,远未抵达终点。近些年来,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首都医疗改革迎来新的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从战略共赢的角度看,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区域转型问题,突出以功能调整和建立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双转型,加快区域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增强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作用。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功能调整是其"焦点"。北京市近年来率先提出了六个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中心城  相似文献   

5.
葛剑平 《北京观察》2014,(11):34-35
正京津冀三地政府要克服小区域本位主义的思想观念束缚,牢固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的理念,以国际化大视野、大格局思考发展,以战略思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长期以来,以首都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提出了许多战略模式,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论述,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着力点,不仅有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动能加速聚集,而且有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格局更新换貌。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从而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赵弘 《北京观察》2015,(7):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分蛋糕而是联手做蛋糕。只有做到"理性思考+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有效实施+持续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才会有实效。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推进区域创新合作,在领导体制、协同机制、新一代卫星城建设、公共服务政策均衡化等方面创新突破,形成大区域的创新功能分工和创新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破解区域发展的协作难题。京津冀地区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成的城镇化道路,快速、浓缩的城镇化模式在新时期碰到了"天花板",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突出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有北京的地标体系,天津有天津的地标体系,河北有河北的地标体系。三地发展水平不同,地标体系参差不齐。而这种高低不同的地方标准体系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素。因此,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新地标体系(以下简称"京津冀新地标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今世界,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在区域内制定并实施新的地方标准体系。比如说,东京城市圈,东京与附近的千叶县、崎玉县、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报》2014,(10):27-31
一、问: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联动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天津加快实现城市定位、服务首都、服务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1.
《北京观察》2019,(2):4-9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各位专家从不同侧面畅谈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境治理设想与建议,很有深度和见地,对于今后的工作很有建设性,我们将认真研究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中。借此机会我也简要介绍一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环保规划编制情况和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一、京津冀协调发展环保规划编制情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目前,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人与自然关系最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从完善京津冀产业协同合作机制,加快发展功能性区域中心城市,合理分配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等多方面寻求突破口,从而实现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观察》2015,(2):32-32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委员们就京津冀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委员和专家学者分别就影响和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好两个协同。既要在京津冀区域内统筹产学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又要把产学研协同创新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去谋划落实。一是聚集一流水平的科技资源。吸引北京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国际研发机构等高端资源融入本市创新体系。二是承接一流水平的高端产业。围绕天津高端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各地在积极组织落实.北京市的重点任务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成为重要制度保障. 目前,影响北京产业疏解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治理结构还尚未建立.首都北京的城市规模大,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的集中,京津冀三地难以平等开展合作,跨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建立新的治理结构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齐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开这个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回顾农工党中央和各级组织在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方面的议政建言成果,深入了解当前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商讨推进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3月24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8.
<正>1.在舆论引导上,党报要先行一步,更要主动作为。天津日报以今年两会作为重要切入点,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主题报道的重点、亮点和创新点,力求做出声势,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力。两会开幕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即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天津日报因为动手早,选题准,预案周全,部署详细,牢牢把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2.在协同发展上,党报要舆论造势,更要身体力行。两会期间,三地党报合作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的报道,把国家发展战略的宣传由点连成了片。三家党报总编辑,共同研究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报道和党报合作的长效机制,并签署了合作纪要,达成了七方面的合作意向。截止到目前,各项合作进展顺利,特别是在旅游资源的互通共享方面,三地同频共振、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报》2014,(20):26-3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是继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天津面临的又一历史性机遇。一、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是?答:习总书记“2.26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党中央从全国大局出发,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国家层面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而且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郭隆 《北京观察》2015,(1):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渤海湾畔,激情涌起。2014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部分民主党派市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