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确理解和把握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本着公平兼顾的原则,积极平衡协调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关系,依法保护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有效缓和、化解当前现实社会中因各种利益冲突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实现整个社会有序和谐、充满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段德敏  张旭 《新视野》2023,(1):105-112
任何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离不开对公共利益的认定,但在任何给定的政治共同体中,“什么是公共利益”却又是最困难的问题,这一问题既涉及认识论的问题,又关乎政治生活本身。早期政治哲学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在精英主义的哲学思辨和对话两种模式之间分野,但又都共同地对单纯数量聚合的原则进行了批评和否定。现代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使得多数决成为无法完全绕过的方法,更广义的聚合理论也构成了现代社会理解公共利益的主流范式之一。协商理论对聚合理论的批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等人对多数原则的批评和对理性对话的强调,但它同时也具有现时代的独特性,如对社会阶层关系的关注和对开放性的要求等。后结构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建构主义理论则更倾向于批判性地反思“公共利益”之“公共性”本身,特别是强调其中的支配甚至暴力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高志宏 《唯实》2012,(5):73-78
公共利益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源泉,也是公权力合法化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利益形态而存在,并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等利益形态相并列。公共利益的独立存在决定了法律从奉行国家本位到个人本位再到社会本位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李蕉  刘安卿 《党史文苑》2009,(12):59-60
土地征收中最突兀的矛盾无疑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而目前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这种撞击显得有些异常,公共利益被滥用而私人利益得不到伸张.因此,必须明确的是,公共利益应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私人利益为终极追求与归宿,在行政征收中须准确把握这两点,从而有效地回归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收中最突兀的矛盾无疑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而目前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这种撞击显得有些异常,公共利益被滥用而私人利益得不到伸张。因此,必须明确的是,公共利益应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私人利益为终极追求与归宿,在行政征收中须准确把握这两点,从而有效地回归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部门利益冲突的解析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无形之中加大了政府机构运行的经济成本,甚至可能加剧社会和政治风险,究其原因,公权力和经济利益挂钩、政府职能划分不清以及行政监督不力等因素对部门利益冲突的产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要化解这些冲突,防止政府的公共权力被追寻私利的各个主体分解,需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进行大部制改革,同时进一步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行政立法和行政监督,从而实现政府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李海青  赵玉洁 《探索》2005,1(5):184-187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必然造成市民社会中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团体之间关系的紧张。市民社会只有依赖法律,才能对利益的多元性、集团化倾向进行有效协调。在成熟的市民社会中,多元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交往沟通使得社会内部逐利行为的格局得以平衡与稳定,从而奠定现代法治的思想基础。而在市民社会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的失衡更加表明了法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防止因利益冲突而引发腐败,是世界各国在行政伦理方面面临的共同课题。美国是防止利益冲突实践较早、制度较完备、执行效果较好的国家,研究其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分析其特点,对于深入推进我国反腐败斗争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湘潮》2007,(5)
在当代社会,对隐私的保护日益重要。对于隐私权案件的解决关键是要发现隐私权利益与其他相关利益的冲突,从而依靠法律上的价值来衡量相冲突的利益,作出选择。我国未来的民法典立法应对隐私权进行宣誓,而其具体的适用规则应体现在具体的案件中,及时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共政策伦理价值与利益冲突受制于实证主义“价值中立”以及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局限;根源于政府与“特殊利益”集团的妥协。西方学者运用“原则政治”和“利益政治”概念揭示了公共政策运行中的政治悖论,提出重建“契约主义政治的合法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晋芳  罗小丽 《先锋队》2013,(27):34-36
反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应对,不仅从体制改革、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大惩治和预防的力度,而且运用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并形成了为社会所认可和遵循的廉政文化体系。一个廉洁的政府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廉政文化的建设对于维护政府形象、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出,是在2005年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并于2007年写入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12.
小剑 《先锋队》2011,(16):57-59
透明国际2009年和2010年公布的清廉指数,韩国分别得5.5和5.4分,在被调查的近180个国家和地区中均排第39位。这说明韩国已基本脱离严重腐败国家的行列,但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仍然不满意。韩国国民权益委员会委员长李在五表示:韩国  相似文献   

13.
冯准 《新视野》2012,(1):90-93
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与补偿作了更为具体、细致的规定,使该条例更具实践价值。然而现实中围绕拆迁的权益纠纷不是靠几个条例或规定就能解释清楚的,在政府侵权与公民维权的表象下,往往还隐藏着诸多利害关系。针对这些方面,需要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发掘真实境况,努力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陈答才  吕越颖 《求实》2017,(5):66-78
近年来海外研究关注了中国腐败现象和反腐败斗争的多方面内容,不仅涵盖国内腐败的定义、特征、成因及腐败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系,还对中国反腐制度、方式、机理、效果、发展方向以及群众的认同程度等作出分析,这些研究关注到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并将相关研究纳入到宏观的治理格局之中,但较少能够产生中国本土化的理论,其支撑材料也有存疑之处。在研究方法上,海外研究偏好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等实证性方法,但存在一味追求"科学化"的倾向和一些重要研究范式的缺失等瑕疵。未来的廉政治理研究应在继续拓展视野的同时逐步发掘本土性特色。  相似文献   

15.
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反腐利器,是许多国家杜绝和惩治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一种常用手段。目前,全世界有97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入法。深入分析借鉴国外财产申报制度实施的特点和做法,对推动中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  相似文献   

17.
房宁 《理论导报》2015,(2):57-58
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重点是守住"底线",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击惩处违反法律、触犯社会秩序和超越社会道德底线的社会行为,只要"不犯法",政府就不管百姓事。西方与我国都奉行和强调依法治国,但西方国家更注重法制的实施,注重对于法律和制度的实际落实。与我国社会治理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治理中特别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倾向采用经济处罚规范社会行为,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通 《学习月刊》2014,(24):21-22
腐败,就像一个纠缠不休的幽灵,困扰着每一个国家,严重威胁着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严重腐蚀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世界各国对腐败危害的认识日益提高,预防腐败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长时间的预防腐败实践中,有些国逐渐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反腐败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里主要是借鉴国(境)外预防腐败的经验,吸取反腐败的教训,为我们建立和完善反腐败机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国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个方面,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中有很多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非现实性冲突概念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含义,其原因是社会成员的剥夺感和受挫感,现代化过程引发的社会挫折感容易导致社会冲突,社会冲突有缓解敌对情绪功能,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矛盾。西方各国化解社会冲突的主要措施是保障公民自由平等权利,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提高全民公共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共同价值的认同感。我们要高度重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倡导和谐执政理念并消除社会不公,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和社会组织调节的作用,把冲突纳入规范、有序、可控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王全成   《党风建设》2001,(2):21-21
反腐败斗争历经八年的风雨历程,可谓逆水行舟,每一步都似有险陷之忧,业内人士深知其中的艰难。人民群众对党中央部署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寄于很高的期望,道理很简单:腐败行为不仅秧及党和国家利益,而归根结蒂秧害的是百姓的生产与生活,甚至生存。腐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加大反腐败力度的由头也就源之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