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的登临权是船旗国专属管辖权以及公海航行自由的例外,是一国军舰或军用飞机对在公海上实施了国际犯罪行为的外国船舶进行登临的权利。适用登临权的国际犯罪行为包括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贩毒、海盗等。国际社会不仅对其享有普遍管辖权,而且还通过大量的单边的或多边的努力来加强对其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域外刑事管辖权是域外管辖权的一种,是指一国超越其领域范围的刑事司法权利,也就是一国的刑事司法管辖权及于一国领域之外的人或行为,意味着一国刑事管辖权的域外扩张.关于各国域外管辖权的行使,国际法已经形成一系列原则.就我国而言,要实现域外刑事管辖权需做好两方面的国际合作:一是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二是加强国际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从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内容。其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权既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保障人权实现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的实现依赖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004年3月,我国已经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因此,探究社会保障权的保护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社会保障权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权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表述,社会保障是指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来说,养老权是公民在年老时要求家庭和子女提供赡养与扶助,以及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养老社会保障的权利。权利有三种存在状态,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养老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国际社会早已通过国际公约的形式确定了包括养老权在内的社会保障权。我国的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养老保障权,即将养老权这种"应有权利"转化为了"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5.
数字权利在本质上是一套独立的新兴权利,具有新的赋权方式、权利结构与运作逻辑,而不是“数字内容的传统权利”。从内涵来看,数字权利最终保护的是个人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自主决定利益以及在数字空间中的“行动自由”;从外延来看,数字权利和数字人权、数据/信息权利、算法权利等概念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在数字社会,数字权利能够细化为“消极数字权利”“积极数字权利”“工具性数字权利”三种形态,三者分别塑造了权利概念层面的选择功能、权利话语层面的保护功能、权利制度层面的规范功能。在体系构造上,可建构数字生存权、数字人格权、算法正当程序权、数据财产权四元并存的权利架构体系,实现数字社会价值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6.
我国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表面上看起来较高(当事人地位),也被赋予了很多权利,但由于这些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瑕疵,实行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我国侧重于对犯罪人人身惩罚权的满足,对被害人经济求偿权的保护则显得不够,也没有设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诉讼外的社会援助制度.我国应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努力实现被害人、犯罪人和国家三者利益的平衡,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著作权法》谈学术期刊编辑流程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莉 《长江论坛》2005,(5):60-61,63
随着国内期刊与国际接轨的进行,期刊编辑与作者的版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从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获酬权诸方面谈起,期刊编辑与作者都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准绳,规范自己的编辑和创作行为,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处理好期刊编辑流程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采访权的法律属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界对保护采访权呼声日益高涨。但采访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权”,是“权力”(power)还是“权利”(right),理论上模糊不清。采访权是源于宪法的一项权利,是由宪法权利派生的权利。殴打记者既侵犯了人身权又侵害了采访权。采访权受到侵害的完整救济需要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段必杨  蒋莹 《思想战线》2013,(Z1):200-203
难民是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弱势群体,但是其作为人类的一员所享有的权利是不能被否认的。难民流亡后,其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生存问题,作为正常的负有劳动义务与愿望的社会成员。难民对于工作的渴求是固定存在的。维护国际难民生存权是国际难民保护的前提,而难民工作权的保护,与其生存权的保护息息相关。本文试从难民工作权具体内容及其保障,难民工作权保护立法以及对难民工作权保护的建议和展望等方面对于难民工作权的国际法保护问题加以浅析,望以抛砖求引玉。  相似文献   

10.
李铭  王劭荣 《前沿》2004,(7):138-141
正当防卫行为是一种排除犯罪性行为 ,由于它的表象特征是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此许多人对之不受到刑事制裁难以理解 ;同时公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权利受侵犯的时候 ,也会采取一些防卫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这一权利呢 ?本文就从正当防卫的含义及构成要件的角度进行浅略分析 ,试图说明正当防卫被规制在刑法中 ,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是有利于社会的 ,应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