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现代性成长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现代性成长是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价值。本文从建构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出发,揭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现代性困境,并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分析农民现代性成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民现代性成长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努力促进其现代性的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农民现代性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了农民现代性与农村文化事业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促进农民现代性的成长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创新形势政策教育,重点是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动员亿万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地投身到这一伟大实践中来,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农民了解形势、掌握政策、…  相似文献   

4.
何周华 《传承》2008,(4):52-5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具有现代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农民可以分为农民工和留守农民两大群体,本文借鉴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性的七个主要指标,通过统计调查,分别对这两大群体进行测量,应用比较分析方法来探讨农民的现代性现状及有无外出务工对两大群体现代性成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农民现代性整体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逸  梁文宏 《传承》2012,(13):93-95
农民作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得益者,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现状、现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鹃 《当代广西》2006,(16):40-4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大县的临桂县,在这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是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临桂县以突出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通过兴办乡镇工业集中区,把工厂办到村里,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水平,拓宽农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过程。新农村建设,必须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全面推进农村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对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总体来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洪宝 《前沿》2007,(6):188-19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区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我区农村牧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要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组织各部门力量、动员村民自主自愿参与,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离不开平安建设这块基石.当前,社会矛盾多样,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立足安徽本土现状,通过对各类群体性事件、信访案件的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关的应对原则,是探寻平安建设体制、构建和谐安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提出:加强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任务,现在经常在报刊上和谈话中出现,这两者当中都有"社会"这个概念,但在用法上有时似乎不尽相同.比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提法上,社会建设所说的"社会",就和整体性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概念不同;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又出现过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说法,把这一说法和四位一体的论述放在一起,又好像"社会"这个概念所包含的是同一个意思.不仅如此,在日常的书面用语和口头表述中,社会这个词也是不断出现的,其范围大到整个人类,小到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家庭.除范围外,也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用法.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对社会这个概念进行准确定位,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这样对更好地加强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张杰 《青年论坛》2014,(6):7-12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建设,三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与共同的基础,同时又存在区别与各自的侧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源于推动了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强化了本科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提升了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其建设的可行性源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一体化建设的目标,真正使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机融合,必须树立一体化建设理念,着眼于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徐新 《理论月刊》2002,(12):52-54
以人为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现实发展,这是由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决定的,也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目标提升。在道德实践中,要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正确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既见“物”又见“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而党要做到领导有方、执政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体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才有坚实的基础.构建和谐社区,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T街道社区工作者的调研,分析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寻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监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改造文化,在改造罪犯活动中起着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系统分析了监区文化应当具备的特质,客观地指出了当前监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阐明了监区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网格”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详细分析网格技术在公安领域和计算机领域中的异同,论证了网格技术的先进性,并进一步结合沧州公安“网格化”打防控体系,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计算机网格技术应用于公安网格化体系,形成警务电子网格(PEG),同时对未来的警务电子网格体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新东方》2011,(1):63-65
文化兴岛,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文化建设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灵魂,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常.海南文化建设基础弱、底子薄,任务十分艰巨.但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海南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中央文化改革发展一些列最新政策等,又使得海南文化建设的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0.
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全过程,为党的政治建设输送了新鲜血液。党的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于党的建设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加强党的建设,用制度建设的理论创新开创政治建设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贡献中国力量的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