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  相似文献   

2.
常海 《党史博采》2003,(11):36-38
周恩来“大无畏精神”挽救危局 张学良“一本初衷”舍身为国 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而周恩来更是在张学良心目中留下了不泯的印象,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话直截了当,人很聪明,我俩见面感情极好。”1936年4月9日夜,在国难深重的时刻,俩人在延安(时称肤施)初次秘密会晤,谋求携手抗日  相似文献   

3.
报刊文摘     
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总政排练场审查出国文艺演出节目,对京剧《霸王别姬》及项羽其人,有过一针见血的评语。有趣的是,每句评语都不过三四个字,而且皆以“一”字打头。当戏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听劝阻,决意出战时,周恩来评道:“一言堂。”项羽回到后宫,虞姬继续规劝:千万不可发兵,以免中了周恩来“一”字评霸王。刘邦奸计。但项羽不容分说,回绝道:“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恩来评道:“一家之长。”演到项羽孤军深入,落进了刘邦设计的埋伏圈时,周恩来评曰:“一意孤行。”项羽终于被困垓下时,周恩来评曰:“一筹莫展。”当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29日《书刊报》上发表了一篇摘自《新闻汇报》的文史轶闻———《周恩来蓄须明志》(以下简称《明志》)。《明志》一文说: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曾气势汹汹地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则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那天早晨,他才把胡子剪掉,实现了十年前的誓言。众所周知,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把屠刀高高举起杀向共产党人。周恩来更是他悬赏缉拿的“要犯之一。”周恩来这时蓄起了…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和其他许多有关周恩来的书籍,都说周恩来祖辈是从祖父一辈起,由浙江绍兴迁居到淮安的,而周家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法更是各不相同,可谓众说纷纭。 周恩来1964年8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西花厅对他的部分亲属说:“到我们祖父一辈就迁到了淮安了。” 周恩来的胞弟周恩寿1983年5月4日下午在北京医院802房对淮安的王树荣、王旭馗等说:“我们周家从绍兴迁居淮安大约在光绪中后期年间。” 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霔1982年6月18日在上海家中对淮安的宋立勤等说:“我曾祖樵水公大约在同治年间至苏北做官的。”  相似文献   

6.
冷月 《党史文苑》2002,(3):9-13
周恩来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强烈、执著、深厚的感情。在处理同志、战友、夫妻关系方面,值得称颂。下面整理的是几则真实故事。为“金属块事件”赔礼道歉周恩来从飞机上拍电报给“楼外楼”周恩来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要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楼外楼”吃饭。1957年三四月间,草绿春深,大雁南归。周恩来、贺龙陪同外宾到杭州,在“楼外楼”举行宴会。菜肴上过“叫花童鸡”、“葵花迎宾”后,又上来了周恩来很喜欢的“双味脆梅”,周恩来照例站了起来,给在座的中外宾客一一夹菜,然后自己夹了一块慢慢…  相似文献   

7.
见证周恩来“蓝天情思” 第一次见到王伏林老人,是为纪念周恩来的94诞辰。那天到场的有周恩来的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组的研究人员等50多人。听介绍的人说,“王伏林同志,1951年到1958年,1964年到1966年两次出任周总理的秘书,负责经贸工作,是周恩来大秘书中较为年轻的一位。”我望着王老那和善的面容,微笑的神仪,心里充满了敬意。  相似文献   

8.
翔宇 《党史博采》2004,(4):4-11
1974年和1975年,是周恩来辞世前最后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而又讲策略的斗争,给予邓小平以坚决支持。由于周恩来在党内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在全党全国人民心目中有崇高威望,他在这两年对“四人帮”的斗争和对邓小平的支持,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最终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基础,也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周恩来最后两年的政治交待。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28日—3月6日的《书刊报》刊载了一篇注明转载自《文摘旬刊》的《周恩来的三个母亲》的文章,文章开宗明义就说周恩来有三个母亲“:生母万氏、继母陈氏、乳母蒋氏。”据笔者考证,称陈氏为周恩来的“继母”是不对的,正确的称谓应为“嗣母”。清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年末,周恩来已经出生了八个多月。周恩来20岁的叔父周贻淦染上了肺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医治好的。无奈的周家人愁眉不展。当时,淮安的民间有个旧俗:就是当病人病势沉重时,用大喜的事来“冲”,就有可能将病人的病“冲”好。于是,周家就先给周贻淦取妻…  相似文献   

10.
当周恩来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时,他的才能就已崭露头角,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周恩来的一位国文老师说周恩来的作文写得“心长语重,机畅神流”。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学生!”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他的才能为校董严修所器重,他称周恩来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说:“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lop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这项任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党同志、各民主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负责人对周恩来的高度了解、信任和支持。lop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现在尚不能确定,还需要同民主人士商量,但“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开国大典后,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之为‘“内阁总理”的周恩来,便把主要精力放在筹建新中国首届“内阁”——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12.
顾保孜 《湘潮》2004,(2):13-15
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不是来学习,而是来治病的,走下飞机的周恩来胳膊上吊着绷带。在延安时,周恩来和江青一次外出,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强烈、执著、丰厚的感情。在处理同志、战友、夫妻关系方面,也是很值得称颂的。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为“金属块事件”赔礼道歉, 周恩来从飞机上拍电报给“楼外楼” 周恩来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要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楼外楼”吃饭。三、四月间,草绿春深。周恩来、贺龙陪同外宾到杭州,在“楼外楼”举行宴会。菜肴上过“叫花童鸡”、“葵花迎宾”后,又上来了周恩来很喜欢的“双味脆梅”。周恩来照例站了起来,给在座的中外宾客一一夹菜,然后自己夹了一块慢慢咀嚼起来。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在处理西安事变及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在重庆工作期间,龙飞虎是他的警卫副官。龙飞虎跟随周恩来13年,智勇双全,忠心耿耿,周恩来叫他“老虎”,向毛泽东介绍龙飞虎时说:“老虎坦诚、勇敢、可靠、正直。” 跟随周恩来去西安 龙飞虎是江西永新县人,1915年出生,1928年参加了工农红军,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长、便衣队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在“诞生”一节里写道:“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殿魁曾任山阳县知事”。在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开头也写道:“到周恩来祖父周殿魁一辈时,他这一支家族就离开绍兴,迁到了淮安。”1946年9月,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也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lop年8月2日,周恩来在京对部分亲属谈话时说:“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过花,号云门,字殿魁,这名字有封建思想,想中科举。”笔者手头还有一份《周氏家谱纪略)复印件,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十分肯定地说。她口中的“这个人”就是已故中国总理周恩来。目前,她正在为周总理立传,书名叫《周恩来的世纪——1898至1998》。虽然周恩来逝世于1976年,但韩素音还会在一个附加的章节里描写他的影响,直至1998年,即香港主权回归后的一年。他知道,周恩来曾于  相似文献   

17.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新中国新闻、侨务、外交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与周恩来很早就认识,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之一。在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生前讲道:“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周恩来曾说过“: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对此,廖承志感叹道:“这是实情啊,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不仅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而她的女儿囡囡又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疼爱的干女儿。”早在1924年大革命时期,16岁的廖承志还…  相似文献   

18.
博览之窗     
周恩来虚心向施今墨请教 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1925年,孙中山在京卧病,曾邀他参加会诊。 1953年4月,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施今墨。周恩来说:“施老先生,我想请您当老师,谈谈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啊!”施今墨说:“总理您太客气了,今墨不过一介草药医生。” 周恩来说:“您是专家,搞事业不听专家意见,不懂装懂,独断专行那是要吃亏的,我今天是虚心求教,请千万不要  相似文献   

19.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的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全由我们负担和照顾。他们的父母为革命牺牲了,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现在,他们都在健康地成长。”周恩来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经他们夫妇…  相似文献   

20.
《周末》1998年2月13日7版刊载了浙江仲向平的文章《周恩来的嫡亲表妹王去病》一文.其实王去病不是周恩来的嫡亲表妹,史实如下:其一,周恩来父亲一辈只有嫡亲兄弟四人,没有女性.1996年,周恩来大伯父的孙子、周恩来侄儿周华章同志曾寄给我一份他祖父周嵩尧写给总理办公室何谦秘书的一封专谈周恩来亲属的信.信中明确交待“总理没有胞姑母,也没有胞姐妹”.现在该信内容已收入党建读物和中国青年两出版社联合于1998年2月出版的《周恩来家世》一书.其二,据周恩来嫡亲侄女周秉宜同志写的周恩来的《姑母周桂珍和姑父王子余》一文说:“周桂珍(1873—1913)是周恩来大伯祖父周晋侯的女儿,按大排行,她应是周恩来的二姑母.”“ 189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