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9月,演艺界中最低调的一对情侣-董洁与潘粤明在北京举行了婚礼.董洁以"谋女郎"成名,主演过电视剧<金粉世家>.而潘粤明以文艺青年形象著称,曾主演过<京华烟云>和<白蛇传>等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2.
都达夫的<沉沦>与鲁迅的<孤独者>所塑造的"零余者"与"孤独者"是新文化运动不同阶段的两个先觉者形象.虽然他们对待孤独与死亡的态度不同,但他们都很孤独并且由孤独产生的复仇意识是相同的.孤独者魏连殳是零余者"他"的形象的深化与发展.在创作上,这两部小说都具有自叙性和复调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
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被认为是个体死亡继耶稣之后的第二大悲剧,数千年来引发了无数的关注。一个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理想的哲学家,却被他为之奉献一生、标榜着所谓的"民主、自由"的雅典城邦判处死刑。从苏格拉底之死折射出了雅典民主制无法掩饰的弊端,只有从新思考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古希腊文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个人话语艰难地从群体话语中脱离出来.作者们自觉摆脱或者消解多少年来规范性的意识形态对作家的支配和制约.小说<花煞>从民族--国家的话语层面过渡到个人话语层面,创造出超越社会集体想象和意识形态的西方形象,并由此而实现了对社会集体想象物中的西方形象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一书是戴维.洛奇的代表作之一,广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的关注.<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尖锐地讽刺了学者们迫名逐利的虚荣心,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  相似文献   

6.
人是活在盼望中的人.大凡各种宗教的产生,都是试图为当时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处于迷茫困惑中的人民和社会提出一个盼望.犹太民族由于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盼望,这种盼望可被称为末世盼望或弥赛亚盼望.旧约的核心目的是应许弥赛亚的到来.耶稣的信徒们认为,耶稣身上实现了所有应许,因此耶稣就是弥赛亚.从某种意义上说,耶稣的第一次降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弥赛亚,他将在第二次来的时候开始弥赛亚的工作.耶稣信徒对弥赛亚的这种理解已经颠覆了传统犹太人的弥赛亚看法,成为一种新的神学创造,因而形成新的宗教--基督教.但对基督徒来说,由于没有人知道耶稣再来的具体时间,所以这仍是一个等待中的盼望.  相似文献   

7.
<飘>是一部取材干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情况的长篇巨著.<飘>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作者通过其博大的笔触展示了那个动荡时代南方种植园经济社会的巨大生活画卷.而且,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典型而鲜活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主人公形象--斯佳丽·奥哈拉.试图从主人女主人公错综复杂的品性、擦肩而过的爱情、成功的事业方面去阐述斯佳丽的反叛传统的新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文坛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作家,其中就包括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和着力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生活的女作家威拉·凯瑟.这两位作家对当时的女性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分别体现在他们的<菊花>和<啊,拓荒者!>这两部作品中.所以拟通过对这两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讨这两位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并揭示20世纪中期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矛盾、渴望、追求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进而展现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思维方式是<共产党宣言>的方法论以及马克恶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特色.<共产党宣言>的思维结构和理论框架、主要观点、精神实质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宣言>蕴涵的战略性思维方式.用战略性思维方式解读<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准确定位<宣言>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杂志创刊于1930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以十三四岁到二十岁之间的青年中学生为拟定对象,是一份影响深远的综合性教育杂志.<中学生>杂志把传授写作技巧作为文学与教育的一个结合点,<中学生>杂志中的散文都是写给读者的范文.这深刻影响了<中学生>杂志中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马晓彬 《学理论》2014,(5):40-41
尼采自称是西方历史上最坚定的"敌基督者",其对道德和宗教的批判无疑是属于他哲学中最有名的部分,尼采对于基督教的反对迥异于以往哲学家对于基督教的批判。尼采认为基督教的创始人实际上是保罗,而不是耶稣,保罗解释了耶稣之死,并将耶稣否定的"罪与罚"的逻辑,实际上又重新归给了基督教。而保罗对于耶稣形象的曲解,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耶稣的心理学类型特点,也正是这种心理学类型倾向导致整个基督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否认,而转移为对彼岸世界的信以为真的肯定和向往。  相似文献   

12.
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世界具备三种形态:大自然的声音、人物话语和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民间音乐>、<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等小说中,三种声音水乳交融的穿插在行文中,而来自民间的音乐逐渐成为主旋律.这体现了民众与权利者平等对话的自由精神,是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化世界感受.莫言将"五四"以来被遮藏的民间话本小说、戏曲的声音重新发掘出来,是对当代文坛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格列佛游记>评论多关注小说的讽刺内容及其主题思想,揭露18世纪英国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矛盾,从而说明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较少关注小说讽刺艺术真正的源泉.试从"陌生化"理论分析<格列佛游记>的独特讽刺艺术,试表明其艺术魅力来源于作者在形象创造、语言描写、修辞手法及叙事视角上采用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圣经>对西方文学影响至深,其中魔鬼撒旦作为恶魔原型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并演变,其文学象征性日益丰富和复杂.西方文学史中四个不同时期创作的撤旦形象展现出其形象生成和发展的轨迹.文学只要不停止对善恶辩证关系的思考和表现,撒旦形象就会一直发展下去,并不断丰富人类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中职教育中提高选修课教育的数量与质量是目前学分制改革中的却存在许多困惑.通过对本校06级<园林绘画>与<盆景艺术>二个课程选项选修课班级学生的调查,结合本校及兄弟学校对选修课管理制度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提高当前选修课教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萨满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源头,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广泛渗透于东北民众的生活方武及民风习俗中,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东北作家董谦的小说<荒界>的审美取向.小说中没有凄美的爱情故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几乎是男女结合的终极目标,显现生殖崇拜观念的深刻影响.小说中塑造得最传神的女性形象兼具母性和神性的双重人格,闪烁着远古先民极度崇拜的始母神和萨满的影子.作品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粗大、强悍、充满野性的气质.萨满教文化是<荒界>精神风貌的最权威的雕刻者,塑造了这部小说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于1984年出版,并获得了法国享誉最高的龚古尔文学奖,而且畅销全球,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情人>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描述了一个白人少女与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男人凄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杜拉斯笔下的中国男子风度翩翩,富有而大方,充满了魅力;却始终面目模糊,给人留下印象的是他的胆怯,他的沉默和他坚忍而热烈的爱.试从处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极之间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来分析杜拉斯所虚构出来的这个中国情人形象.  相似文献   

18.
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聂运麟教授和他的五位博士生联合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一书已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7年11月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研究系列>第18卷.  相似文献   

19.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入手就<红字>中描写的进步与保守,迫害者与受害者,法律与道德,文明与原始这四方面进行对比,探究霍桑在小说中对传统二元对立关系进行的颠覆.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中形容林冲的形象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豹头环眼",是多么凶狠威严的一种表情啊.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出场时,形容张飞的话就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不过貌似张飞的林冲,却"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手里边还拿着一把纸折扇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