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波德莱尔的作品中,文本比显而易见的爱情经验更为重要,这种爱情经验在阅读中呈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肉体的毁灭性的(有人说是“虐待狂式的”)迷恋,另一方面是对理想的狂热崇拜,虽然这理想无法达到,但它是绝对的、必需的。情人波德莱尔、天主教徒波德莱尔、神秘主义者波德莱尔:这也许不是同一个人,然而却是一个建立在隐喻之上的完整文本。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法国文学界(例如瓦莱里)对波德莱尔的新批评,从根本上奠定了波德莱尔的形象。在民国时期,继梁宗岱之后,戴望舒成功地过滤波德莱尔式的"颓废"和"恶"。戴望舒选译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24首诗,强调了波德莱尔的理想主义,并在译诗中极严谨地传达了波德莱尔诗歌质地和形式上的多重优美。  相似文献   

3.
萨特在《境况种种》是什么文学一文中提出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为谁而写作?可以作为整个萨特文学批评方法、存在精神分析法的基础,存在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存在与虚无》中所阐述的本体论基础之上的,而且该书第四卷第二章明确标题为:存在精神分析法,论《波德莱尔》这部作品是这种理论一般意义上的最适当的说明,不过它只是这种方法的初步通用,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波德莱尔”一书中作者所采取的步骤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来介绍存在精神分析法并说明在哪些方面它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几个具体问题:1)萨特写《波德莱尔》的目的及其方法(包括所利用的素材)。2)人的整体观念: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人的现实不是许多因素(例如:倾向、爱好)的总和,人的每种行为和倾向都从不同角度显示人的完整的存在。3)原始经验和原始选择在存在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对任何人,一切都是从第一个最初的原始经验开始的,萨特认为波德莱尔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他的宗教、政治和理论观念都是从一个原始经验诞生的,这个原始的经验就是他的母亲的再嫁,原始选择是存在有匮乏的基础上偶然作出的自发性的选择,例如波德莱尔自己选择另一个我,宁愿过一种孤独生话,在屈辱,憎恨和骄傲中使自己异化,他的诗《恶之花》是表达他根据原始经验作出的原始选择的艺术形式。4)萨特对佛洛伊德的经验精神分析法的批评:他认为这个方法“事实上是从一个无意识的心理现象的存在这个公设出发的”,提出力必多在外部事实和主体的生活历史影响下,受到自我意识的压抑,具体化为情意结(Comptone)、人的现实性的依据或基础,企图一劳永逸地使整个人格结构固定下来,企图事前就否定人的可能的一切发展,企图否认每个人的独特性,用性欲或权力意志原则来解决一切,就如同用先天性格和环境的影响来揭示人的本质一样是不科学的,萨特不承认任何决定论,无论这个决定因素是来自人自身内部还是外部。5)最后,文章分析了波德莱尔身上所体现的人的双重性:祈求上帝和祈求(?)旦。  相似文献   

4.
以阿洛依修斯的名字得到波德莱尔和马拉美赞赏的《夜晚的加斯帕尔》的诗作者迄今湮没无闻。这位拉丁民族的诗人更似日耳曼民族的后裔。我们可以在 E、T、A 霍夫曼的那些深受可怜的加斯帕尔惠爱的短篇故事里感到这一点。然而,雅克·路易·拿破仑·贝特朗却于1807  相似文献   

5.
法国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波德莱尔在当代中国被视为颓废诗人,备受冷遇。1957年7月,为纪念《恶之花》初版百年,《译文》推出了波德莱尔专刊,对波德莱尔及其作品做了较全面的介绍。这期专刊对1960、1970年代的中国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多视波德莱尔为精神导师,从此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并自称为象征主义诗人。本文以多多青年时期的写作为例,分析波德莱尔与多多之间的精神与艺术关联。  相似文献   

6.
一谈起世界大诗人,人们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些名字:华兹华斯,海涅,雪莱,拜伦,普希金,波德莱尔……雨果。在谈雨果时往往语焉不详,尽管文学史上说他是伟大诗人,但中国读者却几乎读不到他的诗作。中国读者对于作为小说家的雨果有了充分的了解,可是对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雨果却知之甚少。1985年,雨果逝世一百周年,法国把这一年定为“雨果年”。在我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雨果诗选》(沈宝基译),接着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另  相似文献   

7.
从巴纳斯到象征派19世纪40-80年代,法国诗坛拥有的,对于现代诗而言,好几位先导人物,均在文学史占有显著地位,日后多半被尊为宗师:戈蒂埃(1811-1872)、波德莱尔(1821-1867)、里尔(1818-1894)、魏尔仑(1844-1896)、兰波(1854-1891)和马拉美  相似文献   

8.
波德莱尔的《腐尸》以其独特的格律、新颖的内容、深刻的哲理、恶中发掘美的美学意识及其包含的现代性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翻译条件和翻译观念的不同而呈现出水平参差不齐的翻译作品,本文从众多译本中选出5个为例,解决哪一个译本更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翻译波德莱尔诗歌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刘波 《法国研究》2006,(1):27-36
“矛盾修辞”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并使它们发生修辞上的联系。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而是使两个本来不可调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相互渗透,相互溶入,通过对两者的综合,用两者的合力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它不仅在美学方面体现出一种雄健的审美趣味,而且在揭示自然和精神的真相方面表现出一种道德上极端残忍的清醒。作为表现手法,“矛盾修辞”使表现不可表现的内容成为可能;作为思想方法,它把意识活动引向常情常理不能达到的深处;作为创造手段,它开辟了一个充满悖论的统一世界。波德莱尔在其创作中惯常使用“矛盾修辞”。对“矛盾修辞”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廓清波德莱尔倡导的“深层修辞”某些方面的内涵。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相比,波德莱尔通过“矛盾修辞”体现出来的美学理念无疑是一种深化和升华,它揭示深度的思想情感或思想情感的深度,凸显生活中固有的不可消解的矛盾和悖论,启发一种观照世事和人心的现代视角。  相似文献   

10.
波德莱尔这三首“献给维克多·雨果”的诗均创作于1859年,是《恶之花》发表两年后的事。这一时期前后,是波德莱尔艺术创造力最为勃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早在1852年,《恶之花》中还只有20来首诗问世,就有人在报上著文指出:“夏尔·波德莱尔是一位年轻的诗人,神经质,肝火旺,易怒且令人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惹人生厌。(其作品)表面上不合情理,内里却是很现实主义的。”此语殊不祥,五年后,《恶之花》果然以“现实主义”罹罪。  相似文献   

12.
波德莱尔是一位创作伊始就具备了一套明确完整的理论的作家,《恶之花》仿佛一枚琢磨得玲珑剔透的钻石一样的在众多的平面上反映出他的诗歌理论的不同侧面。他并未写出系统的理论著作,他的思想和观点散见于大量的画评、书评、函札和诗篇之中。他的深刻、敏锐、准确和渊博,使他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波德莱尔就是法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批评家”①或者“十九世纪最大的艺术批评家”.②  相似文献   

13.
虽然诗歌与城市的结缘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具有独立个性和身份的"城市诗歌"的出现却是比较晚近的事情,其历史不会早于波德莱尔创作一系列巴黎诗篇的19世纪中叶。然而,单就文学中的巴黎题材而言,这并非是波德莱尔的个人发明。自公元9世纪法国文学开始形成以来,文学史上就存在一种以巴黎作为文学题材的传统,尽管这一传统直到浪漫主义时代都一直处于一种并非主流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恶之花》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诗歌集 ,而是一部构架严整的作品。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其中《巴黎图画》一章“白昼”和“黑夜”两个系列间的回旋特征 ,探索作品内在的“隐秘结构” ,揭示波德莱尔对待诗歌创作的独特态度 ,并阐释其作品整体在谋篇布局上的美学根据。  相似文献   

15.
刘波 《法国研究》2002,(2):22-38
<恶之花>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一部构架严整的作品.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其中<巴黎图画>一章"白昼"和"黑夜"两个系列间的回旋特征,探索作品内在的"隐秘结构",揭示波德莱尔对待诗歌创作的独特态度,并阐释其作品整体在谋篇布局上的美学根据.  相似文献   

16.
白睿 《法国研究》2000,(1):167-173
无论在法国诗坛,还是世界文坛,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1821-1867)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恶之花》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象征主义宪章,甚至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山之作。然而,他对世界文学所做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恶之花》为后世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还体现在他第一次明确地表示要将一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散文诗带入文学创作领域。他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就是这一崭新表现形式的有益实践。这部散文诗集共收入50首诗,每首均不押韵,且无固定格式,它们除继承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作者对波德莱尔的一首散文诗《港湾》所作的浅要分析。在文中我们解读文字后面所潜藏关于美的层次,以期由此感受诗人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雨果和波德莱尔是法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雨果的诗歌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有如波涛翻滚的汪洋大海,好似天空轰鸣的雷声,又象进军的号角;波德莱尔的诗歌则精雕细凿,尖锐深刻,既如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又象炉火纯青的钢刀,刺到了人类尚未探测过的新领域;雨  相似文献   

19.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太阳的组合意象由曙光、太阳和黄昏构成。诗人逐日的探险精神反映了波德莱尔的审美旨趣与灵魂波动。太阳代表了光线与热量,美与幸福,生命的发端与终极,精神的辉煌和对理想的追寻。通感象征性的表述阳光,让《恶之花》如不落的红日般照耀于世界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20.
《恶之花》是法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奇书。就文学地位而言,它有如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这部由一百五十一首诗组成的诗集是波德莱尔内心历程的忠实见证,是他对现实的深切观感和内在反映,是一个忧郁、贫困、颓废的诗人追求理想与幸福的失败记录。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忧郁与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