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家禁毒办《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毒品正在向公务员群体蔓延。现实中,"吸毒州长""吸毒市长"等"毒官"渐次进入公众视野。他们为何吸毒,又是谁在向他们提供毒品?被查处的"毒官"们杨红卫,曾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人称"吸毒州长"。他所吸食的毒品叫"卡苦",外形与烟丝相似,通常放在水烟筒上抽。"卡苦"价格并不便宜,常吸者每月大约需要毒资6000元。在杨红卫吸食毒品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不仅有固  相似文献   

2.
正醉酒驾驶会受到处罚,醉酒操控无人机也一样。美国新泽西州刚刚通过一项新法,将民众在醉酒或吸毒状态下操控无人机的做法列为违法行为。该法令规定,违规者将受到最高刑期为6个月的监禁或1000美元的罚款。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称:"在醉酒或吸毒状态下操控无人机会导致他人生命或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该法令同时对在拘留所、监狱以  相似文献   

3.
毒品问题长期以来是国际性顽固的社会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犯罪在我国又死灰复燃,贩毒、吸毒、制毒现象有增无减,并呈蔓延之态.值得关注的是,在以男性为主的吸毒群体中,女性吸毒人数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其社会危害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文章在对福建省女性吸毒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女性吸毒的特征,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女性吸毒原因提供定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吸毒成因与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唯实》2011,(2):91-94
吸毒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禁绝毒品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在吸毒人群中,青少年成为一个庞大的构成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通过对南京市117名未成年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看出,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审视和剖析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丹 《唯实》2010,(3):86-89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吸毒问题似乎为美国学者了解吸毒的全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从社会学的四个理论视角即紧张理论、社会场域理论、社会化理论、代际隔离理论阐发美国对吸毒人群的基本研究来看,主体社会结构及特点和青少年吸毒有着十分明确的关系;其它的一些社会结构特点,比如社会阶级或者种族因素,也和吸毒的很多方面有清晰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只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6.
"三八"妇女节前一天的深夜,鸳大镇派出所所长毛丽华在盘查道路车辆过程中,发现了两名在逃人员,需要马上进行移交.办完案回到派出所已是夜里12点.第二天,她还要对一起容留吸毒案件进行查办.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角     
《支部生活》2006,(4):34-35
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对吸毒人群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我国2006年3月1日起实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了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吸毒人群的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条例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公安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互相配合,根据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和吸毒者的情况,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吸毒成瘾者的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并有计划地实施其他干预措施。条例附则中特地对吸毒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9)
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形成源于个体周边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致使其成长过程中正常需求经常不能被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内在与外在保护性因素的匮乏会使得青少年产生自我认知偏差,极大可能发生越轨行为。针对青少年环境适应不良导致的吸毒状况,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青少年自身及周边资源帮助其重构生活,因为青少年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对于"步入毒途"的青少年的矫正工作应采取一种全新的社区戒毒理念即优势视角,从优势视角出发要求社工从全新角度看待案主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辈群体等资源共同改造案主。促使其从生理脱毒到心里脱毒,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曝光台     
曝光台勾文生吸毒盗窃被开除党籍陕西省宝鸡氮肥厂电力车间总变电所值班电工勾文生,吸毒、盗窃国家财物,最近被开除党籍。勾文生1989年5月退伍到宝鸡氮肥厂工作,从1993年4月以来,在该厂单身楼等处多次吸毒。1993年6月,先后5次潜入车间、库房撬门扭锁...  相似文献   

10.
现任甘州区南街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李宗德,在3年的禁毒工作中,用爱心转化了一批批吸毒人员,使街道创建成了“无毒街道”,他本人也被省禁毒委员会授予“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李宗德说:“做好吸毒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首先要知悉吸毒人员的真实情况,这样,帮教工作就有了主动性和针对性。”为此,他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道,走大街串小巷,进单位入住户,反反复复找线索,潜心费力问情况,对辖区吸毒人员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对象去向清楚”。  相似文献   

11.
毒品,这一被世人称之为可能毁灭人类的大敌,正在全世界蔓延。毒品,是"白色瘟疫",是灾难,是死亡,是堕落,是毁灭……一句话,吸毒既有肉体的死亡,更多的是灵魂的死亡。吸毒为什么会成瘾,通俗而言,就是需持续用药,一旦停止,人的身体和心理就会出现异常痛苦的反应,此时如果重复用药,就能获得强烈的欣悦感和特异的松驰宁静感。当今世界上流行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大麻脂和可卡因,它们是从原生植物罂粟、古柯和大麻提炼、加工制成的。其中,海洛因只要注射一两次就会上瘾。一旦上瘾,就难以戒断,使用过量还会因呼吸受到抑制而死亡。如今,一个世纪将要过去了,海洛因也从1号发展到了4号,毒效是越来越大,可如何戒除海洛因毒瘾的良方却一直没有找到。相反,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种经化学合成的毒品却相继登场,什么"冰毒"、"摇头丸"、"催情水"、"致  相似文献   

12.
正榕江县积极探索禁毒工作"1+3"(一个机制加三个平台)模式,破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难的问题,实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目标,抓住禁毒工作的源头和关键,赢得群众好评。"321"帮扶彰显社会关爱榕江县按照"党政总揽、部门配合、综合整治"的工作思路,针对吸毒人员复吸率高、心理矫正难、管理控制难、融入社会难的问题,结合实际,创新社会管理,从人文关怀、真  相似文献   

13.
正官方对艺人吸毒、嫖娼不留情进行打击,也是在昭示全社会,法无禁区,对贪官如此,对拥有极高关注度的明星亦是如此。"贵圈"出大事了!10月8日,网上曝光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件,明文禁止邀请劣迹艺人参与节目录制、不得制播以其劣迹行为为看点的节目,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有线电  相似文献   

14.
毒品对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都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全球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吸毒而死亡,吸毒致死已成为许多国家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病源性死因。  相似文献   

15.
国内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唯实》2008,(5):73-77
10年来,国内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而解释性研究涉及吸毒成瘾行为的社会学解释、毒品问题的社会学解释、吸毒的预防与干预研究等方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相关研究的主要思路,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但现有研究在问卷调查取样的代表性方面仍有一定问题,研究领域有待扩展。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宜宾市南溪区留宾乡政府工作人员邓涛利用职务之便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8.5万元,并将部分套取的资金用于赌博和吸毒。2018年7月,南溪区纪委监委给予邓涛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将其涉嫌犯罪的调查结果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是南溪区在"一卡通"清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之一。为解决惠民资金发放不透明、不及时、多卡多折问题,在全省惠民惠农"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中,南溪区纪委监委联合区  相似文献   

17.
正前段时间,歌手陈羽凡因吸毒被警方抓获,这次提供举报线索的是石景山区的群众,他们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石景山老街坊,也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逐渐壮大起来的新生群众力量。群众自发起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逐年增多,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朝阳群众"。今年11月,在浙江绍兴召开的以"枫桥经验"为主题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点赞了"朝阳群众""武林大妈"等民间组织。"枫桥经验"——这一发端于55年前的作法被时代赋予了新内涵: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  相似文献   

18.
罗伟雄  黄蓝 《学习月刊》2011,(12):16-18
本文的"工作提供服务"对象,是专门针对那些被社会边缘化,但愿意通过自食其力改变命运的人。在任何社会中,总有很多人正在向社会的边缘靠近并有被社会排斥的危险。被社会排斥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无家可归者,物品滥用(吸毒、酗酒等)的人,生理方面或认知方面出现问题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人,以及刑满释放回归社会的人群等。  相似文献   

19.
官员有雅好并非坏事,可以修身养性、提升道德情操,但如果由"好"而"贪"、由"雅"而"腐",就不止是自身跌倒这么简单。"只要是为了摄影,一切都可以接受。"说出这句惊人之语的,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2015年3月,中央纪委网站刊登《"雅好",错就错在越界——秦玉海案件警示录》,详细披露了秦玉海如"吸毒"般地迷上摄影,又疯狂地接受商人为其"摄影事业"奉上贿赂的全过程。自古以来,贪官以"雅好"为幌子牟利生财已不新鲜。如今人们更关心的是,贪官的"雅好"有什么新的变化,一个贪官的喜好,是如何深刻影响着一地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0.
为帮助吸毒人员重返正道,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区分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王明儒,坚持用阳光般的温暖感化吸毒者,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王明儒历任派出所户籍民警、副所长、教导员等职。因工作业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2009年,王明儒主动要求到戒毒所工作。因为他多年从警,经常抓捕吸毒人员,目睹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