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地理地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孕灾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剧烈变化,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成为农业生产的大背景,造成的损失平均占农业损失的8成。同时,反季节设施等栽培方式的变革和物流业的发展,成为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有害生物传播和动物发生疫病的重要原因。二是人为灾害。  相似文献   

2.
论提高我国农业抗灾能力的对策黄不凡,孙振玉程延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旱、涝灾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平均每年造成粮食损失100亿公斤以上。因此,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抗灾应变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  相似文献   

3.
李南声 《中国减灾》1992,2(3):33-36
近年来在省科委的资助下,对我省气象灾害的特征与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是这一成果的摘要介绍一、我省气候异常特征气象学中将气候与多年平均出现显著差异称为气候异常。显然气象灾害都是与气候异常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农业生产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气象灾害频发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水稻、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准确识别这三种主粮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灾害情况和受灾程度,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意义重大。一、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现状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而造成危害的各种气象灾害。农情调度将气象灾害分为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害等。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记者: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给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李泽椿: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种类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近年的统计,中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1/4。而其中约70%是由异常天气气候引起的。在气  相似文献   

6.
《政协天地》2010,(8):13-13
福建气候、地形和水系复杂,各种灾害频繁发生,属自然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暴雨、高温、台风、雷电等气象灾害频发,并引发洪涝、干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是西风带天气系统和副热带系统交汇地区,加之省内地形复杂,造成气候多变,灾害天气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全国多灾重灾的省份之一。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浙江省有90%以上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在农业生产中因灾减产机率高达83.3%。据1995-2004年统计,累计减产粮食1368.4  相似文献   

8.
韩慧君 《中国减灾》1992,2(1):14-16,26
据联合国气象组织统计,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60%。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通常称之谓农业气象灾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风和冻涝害等。近年来,气象科技为农业减灾服务,层次不断深化,领域逐年拓宽,服务效果愈来愈显著。利用资料和天气预报,为农业种植业生产提供基本气象服务是早期服务的主要特征。60  相似文献   

9.
张庆阳 《中国减灾》2013,(12):56-57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各种气象灾害日趋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农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一种新的保险种类“天气保险”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农业又是自然灾害风险很高的产业。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每年农业生产都会遭受巨大损失,农业生态坏境也受到破坏。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给农业生产和农业减灾研究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其他领域的灾害相比,农业灾害具  相似文献   

11.
韦力行 《中国减灾》2014,(11):24-25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明显增加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也随之而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防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成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宁政办发[2007]18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我区是全国气象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干旱、暴雨、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雷电等灾害种类多、危害大,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以及生物灾害等时有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  相似文献   

13.
裘强 《江西政报》2008,(6):45-46
江西省自然灾害主要以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地质灾害、农、林业生物灾害为主。主要特点:一是风雹雷电灾害频繁,雷电死亡人数位居榜首;二是集中性强降雨次数多,常常诱发地质灾害;三是强台风影响早、个数多、损失重;四是农业生物灾害爆发,早稻稻瘟病危害重是近十年之最;五是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特别是近期遭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问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据统计,近年来,除地震以外的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一千多人死亡、经济财产损失上百亿元。五年来减灾工作的回顾加强地质灾害立法和规划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颂布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对地质灾害的调查、规划、预防和监测等进行了规范,相应地推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重特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气象、地震以及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表明了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决心。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秦大河。  相似文献   

16.
韦力行 《中国减灾》2014,(21):24-25
正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明显增加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也随之而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防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成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救灾体系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3,(9):26-2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自然灾害,农业无疑是暴露性最大的承灾体。一般年份,全国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气候变化极端事件的频发,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  相似文献   

19.
国办发〔2007〕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江西政报》2007,(15):14-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