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9,(11)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过渡型"社区治理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天津市武清区蒲瑞馨园社区通过创新实施"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了基层党建战斗力,在过往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构筑服务阵地;延伸服务触角,转变工作作风;丰富活动载体,促进社区和谐。今后在推进"过渡型"社区党建工作中要找准着力点持续发力,使"过渡型"社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9,(4):108-115
历史制度主义将宏观的外部环境和微观的政治行为连接起来,是观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重要中观视角。推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变迁的主要变量是:外部环境——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新观念——社区复兴与新公共服务;行动者——基层呼吁与政府创新;关键节点——两办转发民政部《意见》。两办转发民政部的《意见》直接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合法性来源,使其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和创新,但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因需求增长和行政下沉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3.
个体化变迁深刻改变着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使得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形势。"三社联动"作为近年来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三社联动"的协调机制主要体现在街道-社区两级主体之间,协作机制主要体现在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之间,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各主体间的联动过程。推进"三社联动",要求通过政府体制创新,加快社区的本质重构;专业社会组织导入与本土组织培育并举,实现社区的再组织化;双向整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升社会工作者工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国家—社区"基层治理结构与社会平等保障机制建设开始兴起,发展至今,社区治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具有根本的影响。哈尔滨市道里区与南岗区以区委、区政府为主导,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共治体制机制,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服务提供制度化的平台;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社区内原生社会组织,提升了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以"政社合作"为指导思想,发挥政府与社会各自的优势,哈尔滨市通过开展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使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区服务水平落后的矛盾得到缓解,自助互助养老、兴办慈善事业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7,(5)
<正>在当今社会管理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下,社区党组织建设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不断创新社区党建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区战略实现新的发展。1.强化创新,构建社区党建工作动力机制。一是加强以"网格化组织、多元化队伍、多样化阵地、实效化载体、长效化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小组"四级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2,(9):68+65
坐落于黄浦区西南部的五里桥社区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近年来,五里桥社区(道)党工委在社区党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创新社会管理,按照中央提出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的要求,在党建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组团式服务、民主化管理、区域化支撑、群众性评议"和"保障机制"的社区(街道)党组织"4+1"工作法,获了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响应中央号召,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活动。"红色网格"是浙江金华市近年来推进党组织嵌入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党员网格责任制以及提高"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探索。具体来讲就是在社区已有的网格化管理基础上,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网格化"管理的一种党建模式,不仅有效地激活党员参与社会治理,而且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向服务型党组织转变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服务"两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角度探索出一条加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红色物业"是执政党组织嵌入基层治理网络,团结带领多方主体,基于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共识,通过治理结构再造和广泛社会动员,共同营造良好社区环境,进而创造社区公共价值的过程。"红色物业"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实践成果,有效地化解了社区物业管理中的矛盾,提升了物业企业、业委会的服务水平,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重要能力,改善了传统的较为混乱的物业管理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新时代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后单位制背景下普遍存在的社区多元分化的现实,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纷纷引入新的元素,进行着一系列的关系重构。正是在这种社区治理的关系重构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才得以成为可能,并形成了三种典型社区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即单位制社区中"协作式参与治理实践"、街居制社区中"参与式合作治理实践"、物业小区制社区中"介入式参与行动治理实践"。因此,针对不同社区的地缘特征、区位环境、发展状况和居民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将成为实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7,(2):74-79
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然随着单位制的解体而逐渐失效,而基层社会空间的成长必然推动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权力介入方式的改变。"三社联动"作为我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供给侧路径优化,是实现基层治理从"行政化"迈向"社会化"、破除基层治理"内卷化"现象的重要举措。由于现实中社区"三社联动"的条件尚不成熟,政社互动、三社联动仍有一个缓慢过程,"三社联动"如何"联"、如何"动"成为现实难题。因此,推进"三社联动"建设有必要从宏观(街道)—微观(社区)两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社区层面"三社联动"与政府宏观架构的有效衔接,使"三社联动"建设做到有机制、有平台、有资源。通过综合运用街道—社区双层面的协调机制、协作机制和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基本要义是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最关键的是要紧密依靠基层党员队伍。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社区是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战略转移的重要阵地,应该运用新思维创新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孟彦 《学理论》2014,(7):39-40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与重要途径。在基层政府领导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纽带,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建构"多元协作式"的社会管理格局,成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总结了基层治理的总体构想,探究了治理方式的有效路径,希望对基层社会治理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围绕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两大战略性课题,深圳共青团以社区为主战场,以社区综合团委为核心,以社区"青春家园"青少年服务中心和社区志愿服务U站为"两翼",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逻辑,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为方向,实现组织扁平化发展、组织嵌入式覆盖、资源品牌化下沉、项目社会化运作、核心价值观引领,推动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随着上海"1+6"改革的深入推进,社工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之外街镇治理的重要力量,与后者共同构成了社区治理队伍的基本框架。一、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1.基本情况。以徐汇区为例,截至2017年3月,现有社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市域基层协商治理现代化的上海场域表征为响应度低的流动人口、关系疏离的陌生人社会、网络业态的社会组织、阶层族群的理念分割、职能同构的科层压力、智慧社会的数据治理。市域基层协商治理现代化的上海创新主要是顶层设计系统科学、社区委员会共建模式、"三元复合"共治模式、"1+1+X"共商模式、"老乡管老乡"维权模式。市域基层协商治理的上海经验主要在于:强化党建引领,转变政府职能;倡导协商民主,促进选举民主;培育社会力量,推进协商法治化;创新协商模式,完善基层共治;推进数字治理,提高协商能力;厚植协商文化,推动法德融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中原油田着力繁荣和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化走基层活动,创新广场文化活动方式,大力推进艺术传播活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体育工作根植于基层,花开于社区,收获于群众,打造文化中原、活力中原、书香中原、魅力中原。文化中原近年来,中原油田推出"为中原加油"文化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这一项目被油田文艺工作者称为"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4,(8):48-50
<正>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在新形势下,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实现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应该成为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从而为建设美丽河西、首善之区凝聚起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全区现有13个街道党工委,166个社区党组织。其中,社区党委134个,社区党总支15个,社区党支部  相似文献   

19.
宗教突发事件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负面影响,我们应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基层宗教组织与基层行政管理中,针对信仰尊重和加强管理、"以政干教"和"以教干政"、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等三重关系,实现"多方参与、分类管理"的社区自治形式,以消除宗教事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社区党校作为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是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基层阵地,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天津市河东区社区党校建设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