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达脱党的原因浅析杨正国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功不可没,名垂青史。可惜,他曾在1923年秋脱离了他积极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那么,李达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历史性的行动呢?原因...  相似文献   

2.
博览之窗     
李达结束“守寡”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离开了党,但他一直在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1939年初,毛泽东和周恩来曾托李达的学生、历史学家吕振羽看望并征求李达的意见:是否愿去延安。李达当即表示:“只要有一碗饭吃,我就愿意去。”由于周恩来出国治病,吕振羽便将此话告诉了中共  相似文献   

3.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位典型的学者型人物,他当时与湖北籍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那年他31岁。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湖南籍人氏李达。李达因个人书生意气,曾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是在1920年夏入党,1923年秋退党;第二次是1949年12月入党,1966年8月25日,在李达去世的第二天,李达被党组织开除出党。第三次入党是在李达去世14年后的198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为李达平反昭雪,恢复党籍。  相似文献   

4.
李达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战争年代他是个英雄,但人们很少知道他严于律己、严于教子的故事李达(左一)与刘伯承、邓小平等在一起国庆前夕,在共和国将军李达的故里———陕西眉县横渠镇崖下村,将军的长子,今年已74岁的李如龙讲述了父亲李达严以律己的一串往事。1926年初,由于对土豪劣绅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行为极为不满,21岁的李达决心为穷苦人寻找一条光明大道,他告别了妻子,毅然离开了故土,投考…  相似文献   

5.
怀念李达     
《湘潮》1990,(12)
今年是李达诞辰100周年。他的人品、他的学问、他的事业、他的贡献,党和人民及各位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非常感谢!我和李达自1940年共同生活以来,一起在家乡度过了日伪时期的沦亡生活,在湖南大学熬过丁黎明前的黑暗,享受了解放胜利的喜悦,在武汉大学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13年。在近30年的共同生活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热情和追求,对传播马列主义的赤诚,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从1940年起,李达失业居家,我们生活很艰难。1940年零陵沦陷,日本人追捕李达,我们只好逃难,躲到永江河胡家洞大马槽、牒楼口等地方。在逃难路上,我们遭遇土匪,粮食、衣服、被褥被抢劫一空,他辛勤写作的手稿也失落了。不久日伪成立了维持会,  相似文献   

6.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宣传家。他1890年出生在湖南零陵。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从这以后一直到1966年逝世前,57年间仅回故乡两次。第一次回故乡是1941年7月,李达因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国民党教育部解除中山大学教授之职。只得回到尚未被日寇占领的故乡。这时李达虽然脱离了党组织,但他在思想上却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在家闲居期间,他  相似文献   

7.
《湘潮》1990,(12)
为纪念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的李达诞辰100周年,由冷水滩市和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湖南省社联、湖南省哲学学会、湖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湖南大学发起,于1990年10月20日至21日,在李达的故乡冷水滩市举行了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名教授、学者参加了座谈。座谈会后,与会代表参加了冷水滩市召开的纪念李达诞辰100周年大会,并参观了李达旧居及其生平事迹展览。座谈会上,与会同志缅怀了李达生平,以及他作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家认为,在李达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中,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8.
秉性耿介信仰不移李达是一位学者型的马克思主义者,负气脱党,遗憾终生,但他意志坚定,信仰如一;李汉俊有着与李达类似的品格,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作出草率选择,但他身离心仪,奋斗不息。中共一大前后,有位热心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党的事业不辞辛劳,日夜忙碌着。此人便是一大前的上海共产党代理书记,一大会议的组织者之一李达。凡是见过李达的人,印象中留下的是一个和善而双瘦弱的小老头。殊不知在他单薄的身躯里,还有一颗刚毅、倔犟的心。  相似文献   

9.
朱柏林 《湘潮》2021,(4):20-20
1949年年底,热爱教学与科研的李达,婉拒了毛泽东安排他在京工作的好意,主动要求下到地方做一名“教书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培养人才。次年2月,李达出任湖南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又调任武汉大学校长。他以武汉大学为基地,加强学科建设,壮大教师队伍,引进专业人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飞  李盈 《世纪桥》2011,(8):14-20
一 1920年夏,怀着“寻找同志干社会革命”的理想,李达由日本回国。回到上海后,他立即前去拜访陈独秀。当获悉陈与李汉俊正在组织成立共产党后,李达欣然接受陈的邀请加入其中,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八位(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杨明斋、李达)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吕芳文 《湘潮》2005,(4):1-1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是毛泽东的诤友、密友。党的二大后,李达因与陈独秀发生矛盾,愤而离开党的组织,但他长期在敌对势力和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之下,始终坚持为党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1949年12月,在毛泽东的安排下,经刘少奇介绍,由毛泽东、李维汉、张体学等人作历史证明人,党中央批准李达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修正错误,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李达始终坚持不渝。20世纪50年代末,李达在武汉大学任校长。其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已…  相似文献   

12.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向被尊称为“中国的理论巨匠”。作为中国第一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理论家,李达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仍然坚持真理,表现出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为了主席的重托 1961年,李达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这年夏天,因为双手颤抖的病症,加上劳累过度,他来到庐山休养。  相似文献   

13.
读刊卡片     
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两位李达,一位是战功卓著的李达上将,一位是参加过中共一大、建国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哲学家李达。人们把他们称为文李达、武李达或李达校长、李达上将。 1958年春,《红旗》杂志筹备创刊,召开第一次编委会时,担任编委的李达校长没有到会,不是编委的李达上将却来参加了。主持会议的邓小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4.
李达思想论析○李立志李达,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生于1890年,卒于1966年。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李达是一位思想鲜明的人物。他不似一些历史人物思想的复杂多变,自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始,到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而献身止,一直是一位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1966年7月17日晚,中共湖北省委在东湖召开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开除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李达党籍的决定》,随后身为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多次被强迫拉去参加批斗会。8月24日,李达在医院含冤死去,享年76岁。在中共"一大"上,李达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共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76年人生岁月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1,(4)
正1949年年底,热爱教学与科研的李达,婉拒了毛泽东安排他在京工作的好意,主动要求下到地方做一名"教书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培养人才。次年2月,李达出任湖南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又调任武汉大学校长。他以武汉大学为基地,加强学科建设,壮大教师队伍,引进专业人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中,武汉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副教授全部调出了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17.
李达:辅佐多位元帅的优秀参谋长在开国上将中,李达的资历似乎相对浅一些,但他曾参加过著名的宁都起义。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中,他的工作范围主要在部队的参谋领域,担任过红六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刘邓中夹不进一个顿号,那么,刘邓旁边同样也缺不了一个人——李达。 纵观李达的戎马生涯,他在长达30年的参谋长职位上,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刘邓身边为之运筹帷幄。 (一) 李达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省眉县崖下村。1926年在甘肃平凉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连长。1931年12月随赵博生、董振堂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9月由王震、甘泗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两位李达,即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国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哲学家李达和战功卓著的李达上将。人们一般把他俩称为文李达、武李达或是李达校长、李达上将。  相似文献   

20.
<正>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师。李达一生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译著,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是李达晚年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继续奋斗的时期。他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工作和教育工作视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兵”的身份战斗到生命的终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