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7,(13):18-19
在广西文化发展史上,“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2006年6月9日至19日,广西在北京隆重举办了“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活动通过“文化舟”这一创新载体,整体策划,板块推出,运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美术精品、  相似文献   

2.
陈菁 《当代广西》2006,(9):24-25
自今年起,广西的文化精品要像船一样驶出广西、驶向北京、驶向东南亚甚至全世界,这是广西文化舟的深刻寓意。广西文化舟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走出去”的内涵,第一站选定在北京。2006年6月9日至18日,在首都北京举办的“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将运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美术精品、旅游精品、博览精品展示和文化名人学术交流等形式,打一场整体推介宣传广西的重大战役,在首都掀起一股强大的广西旋风,让北京、让全国、让世界了解广西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山水、开放的环境,了解广西是美丽的广西、魅力的广西、活力的广西、开放的广西、文化的广西、充满希望的广西。  相似文献   

3.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11,(18):22-23
2007年12月26日,一座由“老板”投资3000万元、外观酷似“鸟巢”的美术馆——邕江湾美术馆在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落成开馆。这是广西首家民营美术馆,也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美术馆,填补了广西文化领域的一项空白。如今,这座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颇具规模的民营美术馆,被列入广西“十二五”规划建设的100家博物馆之一。  相似文献   

4.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09,(20):11-13
60年前,在世人眼中,广西不仅文化封闲而且人才匮缺。如今,这个边远省区却先后涌现了“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印象·刘三姐”等一个个叫响全国的文化品牌;涌现了“中国第五代导演”、“文学新桂军”、“漓江画派”等生生不息的人才队伍。60年后,当我们追溯广西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将不再漠视这片文化沃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0,(Z1)
广西美术出版社成立至今已 10年整,可以这样说,广西美术出版社发展的 10年,也是不断改革探索的 10年。年生产码洋从 90年的 630万元增长到 99年的 1. 3亿元,年利润从 90年的 1. 9万元增长到 2000年的 1000万元,人均年产值实现了 212万元; 10年来,捧回国家和省部级图书奖 34种。“双效”的显著,使全国美术专业社的同行刮目相看,并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广西风”和研究“广西现象”。建社后的 90年至 97年,我社是一直借租广西人民出版社的房屋来办公,可以说本社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而今我社已建起了 7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厦和…  相似文献   

6.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委统战部去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统战“进社区、进企业、进院校、进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四进”活动,并把这一活动作为我市统战工作创新之举、和谐之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精品工程来抓。以“四进”活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周国辉 《当代广西》2008,(12):62-63
自2003年以来,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积极在体制、技术、管理、品牌文化等方面实现了系列创新,推动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了“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范”(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语)。而今,积极参与实施广西烟草行业“百亿税利”工程,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对广西中烟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8.
当用文字来描绘广西绚丽多姿的文化感到“辞穷”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就用镜头来记录广西文化无穷的美丽细节。镜像一:舞台艺术好戏连台单是从2005年来看,广西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一路风光,佳作迭出,好戏连台,各艺术门类都涌现了一批有较高水准的作品和人才,进而大大推  相似文献   

9.
为通过文化载体大力宣传“魅力广西、活力广西、开放广西、充满希望的广西”,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国树立广西新形象,打造先进文化省(区)品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今年6月在北京举办“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这是广西继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承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之后又一全力打造的重大的具有开创性的对外文化宣传品牌。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08,(6):63-63
广西大学已经走过了80年的办学历程。8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首任校长马君武倡导的“复兴中华、发达广西”、“培养建设广西所必需之人才”的办学宗旨,立足广西,服务广西,努力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九五”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211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改革,学校整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9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2003年成为自治区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05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相似文献   

11.
6月的广西喜事不断:继“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在首都北京圆满谢幕之后,6月23日 ̄24日,为期两天的全区建设文化广西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区“十五”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全面部署建设文化广西工作。自治区党政军和各市县以及区直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在会上要求全区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广西的重大意义。他说:“这些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广西繁荣与振兴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来布局、来…  相似文献   

12.
<正>五湖四海宾朋至,欢歌热舞踏春来!又是一年三月三。4月11日上午,以“潮起三月三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在南宁青秀山欢乐启幕。历经8年,精心打造,三月三已成为广西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郁的群众性节日,“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更成了广西一张亮丽的名片,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旅狂欢。为期1个月的活动中,自治区层面组织开展“桂风壮韵浓”“民族体育炫”“相约游广西”“e网喜乐购”“和谐在八桂”五大板块共25个大类活动,各设区市也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亮点策划开展三月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潘琦 《当代广西》2013,(20):52-52
当今,“那”文化已经引起理论、学术、科技界的广泛关注。“那”文化是壮族先民遗留下来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广西文化一个珍贵的文化符号,是广西桂学研究的范畴。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十分关注自身的历史记述与研究,将其视为进行爱国主义、乡情教育的基础,用其旗帜性的作用来强化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那”文化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忆《广西日报》“昭平版”李梅甫1944年秋,桂柳撤退后,在广西省境内,先后出版了(广西日报》“宜山版”、“百色版”。“昭平版”。前两者是桂系当局的机关报;“昭平版”尽管也打着桂系当局机关报的招牌,却是中共桂林文化工作委员会根据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通过...  相似文献   

15.
陈菁  李力 《当代广西》2006,(19):31-33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商机无限。在我区,一些文化产业大户盘活“文化”内涵,依托传统民族工艺优势,做大做强民间文化产业,走“文化”致富道路。在2006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位广西民间艺人的代表——广西闻名中外的壮族“绣球王”朱祖线和“三皮画”农民画家沈运香,他们的现身说法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6.
携着广西文化品牌和艺术精品的灿烂容姿,载着秀丽的山水画卷、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瞩目的文化成就,向首都人民展现广西美术创作的时代风采,展示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骄人成绩——2007年12月中下旬,“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高调亮相。这是广西有史以来在首都举办的规模最大、整体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展览。  相似文献   

17.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6,(13):50-51
2006年6月9日,一个寻常的日子。却因为世界杯的开赛和“广西文化舟”的开幕而显得不寻常。满载着秀美的山水、浓郁的风情,“广西文化舟”从此开始了北京的航程。当晚,当嘹亮的《八桂大歌》在人民大会堂响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向全国播报这个消息时感慨说:“真是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1,(8):16-16
5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等“八大”重点工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呈现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5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用不到全区1/5的面积、不到全区1/4的人口,创造了全区1/3的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21日上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广西摄影家协会、广西新闻摄影学会协办的“居高声远激荡广西——从空中俯瞰八桂辉煌景象大型航拍摄影展”在广西图书馆开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相关领导出席并参加了摄影展的开幕剪彩仪式。此次摄影展为广西宣传文化系统文化惠民工程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庾新顺 《传承》2013,(10):6-7
2013年是中国一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过去的十年,中国与东盟关系开创了“黄金十年”。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区,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十年来,自治区党委领导全区各族人民举全区之力承办好每一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不遗余力助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创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2013年9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南宁参观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展馆时指出,广西要抓住中国和东盟合作迈向“钻石十年”的重大机遇,紧密对接东盟这个六亿人口的大市场,充分利用好西南中南出海大通道的独特区位优势,努力建设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广西将坚持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紧抓区域合作的新机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把广西建成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开创广西经济社会腾飞的“钻石十年”。为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发挥党史资政作用,本刊特别策划推出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与广西发展”资政研究课题组(蓝永信、覃坚谨执笔)“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与广西发展”系列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