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凭着一项所谓的专利。江苏吴江市一家阀门厂厂长向扬中市同行提出了高额索赔,并要求法院判令同行销毁所有的“侵权”产品及生产模具。扬中市同行出示多项证据证明原告其专利是“垃圾”.但原告却置若罔闻.执意要将官司进行到底。无奈之下,被告只好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陪原告“玩”到底。经过长达3年多的“诉累”,原告的专利终被证实为“垃圾”。被拖入“累诉”的被告愤而状告原告厂长“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2.
原告:上海螺钉厂。 法定代表人:钱选青,厂长。 被告:上海群英机械厂。 法定代表人:戴福源,厂长。 原告上海螺钉厂因与被告上海群英机械厂发生技术转让合同纠纷,向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上海螺钉厂诉称:1988年3月,原告与被告上海群英机械厂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合同规定:原告向被告转让Z47—16型螺控多功位联合机(大张嘴)技术,被告按每台销售额2.5%  相似文献   

3.
一起经济案件惊动了乡邻四野,也惊动了从镇、区到市里的主要领导。 惹起官司的焦点是一家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资产的属性问题。 在这起案件中,引人注目并使人思索的有两点—— 一是原告与被告之家皆系亲戚关系。被告郭世军、郭世林称原告郭爱琴为大姐、郭雪杏为四姐、郭姣娥为姑母;而另一被告郭广学,则称原告郭爱琴、郭雪杏为侄女,称郭姣娥为妹子。原本亲情融融的一群人,为何反目为仇,最后走上法庭一见高低呢?  相似文献   

4.
遭遇辱骂短信,原告打赢官司 2003年12月20日上午,枣阳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湖北首例短信骂人官司,并在当庭一审判决被告败诉:  相似文献   

5.
假如马路上有一元钱,你会低头弯腰拾起吗?可能许多人不屑一顾。但是,有这样一对原、被告,却为了这也许无足轻重的一元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把官司从一审法院打到二审法院,一个坚决要赔,一个就是不赔,所花的精力和财力(诉讼费),大大地超过了一元钱本身。然而,这对原、被告把官司打到了底。1997年11月21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此案盖棺定论。12月4日,原告终于从当地法官手中接过被告赔偿的一元钱。  相似文献   

6.
日前,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索要居间费的官司。原告某房地产中介公司诉称:2013年4月14日,被告周女士与案外人王某在原告的居间服务下,就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的一套房屋的买卖事宜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居间服务合同》等。根据《居间服务合同》的约定,周女士当日应给付原告居间服务费30 500元,并且约定迟延向原告支付的,需按照每日1%的标准向原告支付违约金。现被告至今未向原告支付。故诉至法院要求原告支付居间费30 500元。被告周女士辩称:其确实通过原告介绍看中了案外人王某  相似文献   

7.
姜晖 《法律与生活》2011,(21):60-61
肇事逃逸引发的官司2009年3月11日,原告A公司与被告某保险公司签汀了一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约定原告就其所有的一辆金杯牌汽车在被告处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期1年(2009年3月25日~2010年3月24日).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元。  相似文献   

8.
均值 《中国律师》2000,(7):36-37
世纪诉讼 一篇新闻报道引发两起名誉权官司,两家原告各自向被告索赔人民币100万元。两起诉讼的原告于1998年起诉,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于今年1月和4月两次开庭审理,至今尚未判决,堪称“跨世纪”的诉讼。 1998年3月27日,《南方周末》在头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的署名文章──《工人投票罢免渎职厂长 齐齐哈尔连发三起血案》。文中披露了齐齐哈尔市帐篷厂发生的民选厂长风波以及围绕此而发生的一系列惊人事件的前后经过。文章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多家报刊竞相予以转载。 1998年 5月…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30日下午,一桩标的为6万元的著作权官司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交换证据。第二天,这起原告为上海青年女作家棉棉、被告是创制了搜索引擎神话的Google(谷歌)的案件,点燃了京城媒体的报道热情。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原告商明(男,大连市待业青年)、商志成(男,大连市金州区人武部离休干部,商明之父)。以被告商志敏(男,保定市益钙灵厂厂长,原告商志成之弟)侵犯其科技成果权为由,向法院起诉称:原告于1983年在大连已将益钙灵(新药)研制成功。被告利用报刊宣传益钙灵是被告所研制,剽窃原告科研成果,请求法院责令被告公开承认其违法性,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1.
这是旧上海百年租界期间唯一的一起“官告民”诉讼,原告是公共租界当局工部局,被告是上海滩一个没有任何官衔的富绅。原告提起诉讼事由是“侮辱西人”,以租界洋人一贯强横霸道欺压华人的德行且手中有权的优势来说,这起诉讼应该是必胜无疑。
  可是,这场官司的最后结局却是原告败诉……  相似文献   

12.
原告:谢培新,男,42岁,四川省乐至县永和乡泉水村农民。 委托代理人:杨树梁,四川省乐至县龙门乡民办教师。 被告:四川省乐至县永和乡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黄可悦,乡长。 委托代理人:杨道军、文廷志,四川省乐至县宝林区法律服务所干部。 原告谢培新因被告永和乡人民政府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向乐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谢培新诉称:被告永和乡人民政府违反国务院关于《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起罕见的假案:假原告、假被告、假标的、假证据、假代理、假审判。经理、法官、律师沆瀣一气,疯狂造假。假案的背后是一起隐蔽的贪污案:公司当了被告、输了官司。公司经理却因此得到了32万余元的国有资产。贪污手段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10月 11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向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提起赔偿纠纷诉讼,被告是本市前卫镇南坝村乡南坝村的八户农民。虽然平安保险昆明公司是原告,但也是承担赔偿义务的一方:该公司请求法院明确对八个被告的保险赔偿额。我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第二次介入此案, 2000年 2月 22日,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分别支付八被告 22000— 28000元的保险赔偿款,诉讼费也由原告自愿承担,至此,此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八户农民的委托代理人,除了有“官司打赢了,当事人的权益得以维护”的一丝快感外…  相似文献   

15.
最近,福建省清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第一大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很特别的行政官司,原告是律师,被告是当地公安机关,该案的行政诉讼请求在全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6.
原告:郭立文,男,50岁,哈尔滨磁化器厂厂长。委托代理人:马家骥,哈尔滨磁化器厂昆明经营部经理。原告:哈尔滨磁化器厂。法定代表人:郭立文,厂长。 委托代理人:杨西安,云南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江苏省高淳县陶瓷灯饰联合公司。 法定代表人:吴翔宇,经理。 被告:南京东方玻璃总厂。 法定代表人:陈炎生,厂长。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伟大的律师A:你怎样区别好律师和伟大的律师?B:好律师熟知法律,伟大的律师研究法官!!败诉的律师被告律师:“如果我在开庭前送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原告律师:“您发疯了?您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被告律师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  相似文献   

18.
李成洪 《特区法坛》2002,(73):18-20
人民法院报4月11日刊载一研讨案例:原告甲起诉被告乙偿还1.5万元欠款。原告提供的证据是被告出具的一张2万元的欠条.原告称被告已偿还了5000元,尚欠1.5万元。被告对借款这一事实没有异议,但辩称此笔借款已经偿还。被告提出的支持自已抗辩主张的事实是:被告将自己的一辆摩托车委托原告卖掉,原告并未将卖车款1.8万元交付给被告。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起标的很小的官司,被告表示无论输赢都会给原告退钱,她只是要求法院作出判决,让她明确职业中介机构的定位。此案审结后,职业中介机构的“居间合同”引起主审法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原告是“房官”,被告是“交通官”,第三人是“建设官”,三官都有“令牌”,争议时,“令牌”叮当,直至闹上讼台——这确实是起名副其实的官司——官告官。原被告的双方都是行政机关,罕见的官司热闹了:法庭内,唇枪舌战,硝烟弥漫;法庭外,省级报纸撰文助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