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敏 《法制与社会》2012,(11):162-163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也是住房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具有特殊性,在交易和售后方面也有诸多限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总结经济适用房产权的概念,结合我国经济适用房产权的状况,归纳当前经济适用房产权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建立共有产权制度,是为完善我国经济适用房产权制度之正途。  相似文献   

2.
新闻     
《中国审判》2010,(3):4-5
住房保障法可在2013年前出台 目前,住房保障法完成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专家稿,两者融合后已提交到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进行讨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奠过于拟规定政府和个人共同享有经济适用房产权。  相似文献   

3.
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住房保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现象,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存在。2007年至今,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已在各地进行试点,起初这一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随之反映出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对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与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住房保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现象,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存在.2007年至今,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已在各地进行试点,起初这一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随之反映出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对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与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尽管人人都知道便宜没好货的道理,便宜的小产权房自然没法儿和大产权的商品房相比,但是,当你看到商品房房价太高,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与自己完全绝缘,而同时自己的住房梦又难以打消时,小产权房曾是多少人实现住房梦的福音。  相似文献   

6.
谢良兵  徐安 《法人》2004,(8):52-58
一个“红帽子”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与挂靠单位发生了产权纠纷。出资人坚持谁出资,谁拥有产权,而挂靠单位却认为自己不拥有产权就意味着国资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由于这项制度的开设时间不久导致的不成熟和在现实操作中疏于监管,目前经济适用房购买和转让过程中的出现了一些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经济适用房使用期满和继承也还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本文就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审查,继承,期满和转让这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罗敏洁  矫增 《法制与社会》2010,(13):176-177
经济适用房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人们要生活,首先必须有居住的地方,住宅就是供人们居住生活之用的房屋建筑。在衣、食、住、行、用等各种生活消费品中,住宅是一种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必需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之一。但实际上,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经济适用住房的基本概念来探讨如何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作为资本出资因涉及到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增加了资本出资的复杂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规定的技术出资比例的划一模式与实践需求存在矛盾,地方立法盲目扩大技术出资的比例,实践中出资企业采取的变通做法,往往导致企业注册中的不规范行为,为企业留下隐患。为缓解技术出资的现实需求与法律限制的矛盾,建议修改我国《公司法》第24条关于技术出资比例不超过20%的规定,按照不同企业形态合理界定不同的技术出资比例;建议降低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或改变实收资本制为折中授权资本制,从而降低出资人首次出资的资本金限制,为技术出资人变相提高出资比例提供资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熊金超  沈翀 《政府法制》2009,(15):37-38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一处申购比达40:1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在摇号时,6个经济适用房资格证号码相连的申购户离奇地全部摇中。这一概率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的结果,随后爆出一起经济适用房申购中严重弄虚作假的黑幕:这6个申购户都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靠一套假材料获取申购资格。  相似文献   

11.
法治动态     
住房保障法可在2013年前出台目前,住房保障法完成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专家稿,两者融合后已提交到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进行讨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拟规定政府和个人共同享有经济适用房产权。2月3日,该法理论部分起草者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法》立法工作已经启动。但在本法的起草过程中,涉及众多的疑难问题,包括《住房保障法》的适用范围、关于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存废、住房保障的方式问题、工矿企业和棚户区改造及农民工和农民的住房保障问题、住房保障之政府职责划分及事务经办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及退出问题等等。笔者作为该法的几个起草学者之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2月16日下午,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闵行城市剧院,现场监督该区2011年第二批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房)摇号排序工作。据悉,今年开始,该院建立保障房和重大工程建设派驻检察官制度,以"一对一、跟到底"方式,实行对保障房和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4.
管晓峰 《政法学刊》2010,27(3):10-14
有限责任公司凭股东之间的互相信任达到资产集合的目的,这就是公司是财产集合体中的人合性因素,股东的信赖利益又源于各个股东都出了资,股东的投资利益和投资风险都与公司绑在了一块,当部分股东没有出资、出资不实、出资不到位、抽回出资时,他对公司的承担责任的就相应减少、但他在公司获得的利益却保持不变甚至相应增加,其他股东感觉不公平,于是就造成了许多因出资引发的争议。没有出资股东对已经出资股东的五种不公平情形,其中最重要不是分红,而是获取公司高管的机会,对此的争议救济方法主要包括: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或者出资协议的规定行使股权,不能达成协议的,各股东仍然应按照原来股权范围行使股权,要求未出资和未完全出资的股东限期出资,未出资的股东暂停其表决权、知情权、参与公司管理权和暂停担任公司高管职务,要求减少未完全出资的股东的表决权,减少后的比例与其已出资占应出资的比例相当,要求暂停未完全出资股东担任公司高管职务,减少未完全出资股东担任公司高管职务的数量,减少的数量与其已出资比例相当,除了公司高管之外,该股东推荐(或者委派)担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应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5.
程磊  商志强 《江淮法治》2012,(10):34-35
身居德国的唐某出资委托父母买房,后因要求父母协助办理产权过户手续遭拒,唐某将双亲告上法院,要求确认房屋的产权归属。近日.泾县法院成功调解了这起物权确认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6.
武鲁华 《法制与社会》2013,(30):100-102
本文将从实践中遇到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纠纷入手阐述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对提出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0,(22):24-25
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  相似文献   

18.
孔力 《检察风云》2012,(3):30-31
在过去的几年间,因为缺乏外部监督制约等原因,郑州一些经济适用房指标被官员和职业掮客联手倒卖,交易内幕触目博心。从2011年3月开始,郑州市纪委组成调查组,对此展开调查。于是,包括公安人员、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赵玲 《电子知识产权》2009,(11):29-32,76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日益融入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从而成为公司发展和创新的一大推动力。我国《公司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可以作为出资,但是对于相关制度的设计却尚显缺乏。针对知识产权出资的范围、知识产权出资的适格性、知识产权出资的比例、知识产权出资的履行,以及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供知识产权出资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住得上的"民心工程",经济适用房从一"诞生"就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和"热爱",然而,由于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种种缺陷,伴随经济适用房的"追问"和"争议"从未停止过,甚到有人提议取消经济适用房。 2004年5月13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出台,经济适用房逐渐向"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