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翘楚  雷景贵  杨秋艳 《奋斗》2009,(12):46-48
近年来我省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化解这些制约因素,对保障我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与干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进一步稳固国家粮食安全,稳步提高我省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总量的粮食产出能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中央领导同志把重视"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三件大事放在一起加以强调,是颇有深意的.  相似文献   

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1949-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上升到3048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169%,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水平.自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于1996年-199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其中三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吨,粮食供求关系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4.
岳德荣 《新长征》2011,(10):12-1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国家连续实施了《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1》。  相似文献   

5.
吴海峰 《学习论坛》2005,21(4):9-1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五篇短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彭迈 《学习论坛》2005,21(4):11-13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五篇短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一般是指排除气候影响与人类不可控因素时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粮食生产用耕地、农田水利等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科技发明及其推广运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涉农相关制…  相似文献   

8.
夏周青 《求实》2012,(Z1):164-166
如何建立资源高效利用、要素合理配置、农民持续增收、生态逐步改善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和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综合生产能力,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成败,更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社区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村社区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和健全农村社区的经济功能;要系统分析,立  相似文献   

9.
支树平 《求是》2005,(3):27-28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1996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500万吨、4000万吨两个大的台阶,不仅满足了全省近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2004年粮食总产量约为4260万吨,比上年增产690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实现协调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左右,8年来增幅首次达到两位数。总结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抓住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河南省严…  相似文献   

10.
黄亚玲 《共产党人》2009,(11):10-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从宏观层面衡量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宁夏优势特色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代表着宁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禹 《奋斗》2020,(3):24-26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登上150亿公斤、250亿公斤、500亿公斤、750亿公斤台阶,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5000多亿公斤,贡献了占全国1/8的粮食增量。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16年丰收,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希荣 《奋斗》2008,(11):48-49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质好坏,直接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哈尔滨市现常用耕地2700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食生产能力保持在180亿斤以上,2008年粮食总量跨上200亿斤大台阶。在全球粮食供应趋紧.地、水等资源约束日趋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实践证明,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建国以来,水利部十分重视农村水利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牧区水利和雨水集蓄利用等工程建设,为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提高现有耕地产出率,是当前我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措施。一、农村水利发展面临新形势建国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承担着建设"全国大粮仓"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再夺大丰收,为中国粮食总产增加、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对中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笑然 《新长征》2009,(8):44-45
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食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这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省情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省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具体方案。它对于提高我省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增强我国粮食安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增产量创历史新高,再次展示了政策和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耕地的综合产出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农业持续稳定增产的基础并不牢固.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从农业自身发展还是从国民经济全局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三农"问题在新世纪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2004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但应该看到,农民和农业自身的问题并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因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08,(4)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就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这对我们深入抓好粮食生产和"三农"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构想,这是一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促安徽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和产粮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毫无疑问,建设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建设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以便明晰思路、科学规划、有效推动。为此,本刊特约请了部分领导同志,请他们结合实际谈谈各自的思考与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