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实话实说     
羽戈 《法制博览》2011,(18):51-51
某官员上任,为示亲民,与下属寒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然后问秘书:“你呢?”秘书是在城市长大的,谄媚道:“我是农民的孙子。”领导很满意,再问身边刚分来的一名大学生:“你呢?”这个大学生憨厚地答道:“俺就是农民。”  相似文献   

2.
上班一族     
《南风窗》1993,(2)
一位朋友准备跳槽,过五关,斩六将,撇下数十名对手,眼看万事俱备。一天晚上,对方单位领导席设大饭店,宴请这位踌躇满志的朋友。席间,朋友风流倜傥,大谈发展计谋,令未来领导颇为欣赏。怎料话锋一转,朋友竟骂起原单位领导来,直至把原单位说得一钱不值。未来领导仍是一脸笑容,但未发一言。第二天,朋友接到电话,说是新单位不要他了。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我们领导不喜欢不念旧情的人!”专家告诫:“不要诽谤你的前一个老板。”笔者同意这个观点。无论你曾经工作过的那个地方多么的令你伤心,但有一点请你别忘了:你水远也抹不掉这段历史。而且,我相信:人生的每一驿站,必定有值得自己回  相似文献   

3.
友情如鞭     
一次,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打电话来,请求我的帮助,很肯定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就称他D吧),相信我一定会伸出援手。我说我不认识他啊。D笑笑说,他是C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对着话筒皱了皱眉,又赶紧舒展开眉心,因为这个C我也不熟悉。幸好我们的电话还没发展到可视阶段,我的表情传不过去,避免了双方的槛尬。  相似文献   

4.
建个微聘群,帮帮身边人 北京奥邦焊业有限公司 高震 “其实,建这个‘怀柔微聘’群初衷就是为了帮帮和我一样需要招聘、求职的朋友.”由于举世瞩目的2014APEC会议在怀柔区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自6月6日起,怀柔区取消了区人力社保局门前的自发型劳务市场.这样一来,很多单位招不到一线工人,求职者也同样没地方去找工作了,一时间出现了一线工人招聘和求职两难的状况.虽说现在是电子时代,可以上网找工作,可大多数来京务工人员不可能天天接触到电脑网络,更别提上网找工作了.“为了能招到人,我曾想过去外面粘贴招聘小广告的方式,但是影响市容、市貌咱不能这么做.我也去过周边村子里招人,效果不是很好,效率很低.”  相似文献   

5.
平凡 《工会博览》2010,(16):48-48
他是一名警察,因为忙,没有陪怀孕的妻子做过一次产前检查,一次也没有。这一次,他答应妻子,要陪她去医院,可是临出发的时候,他接到电话,要马上去执行任务。妻子听到后,默默地收拾好出门的东西。他觉得很愧疚,就在妻子要出门的时候,紧紧地抱住了她,说:“亲爱的,虽然我不在你身边,但是,我这个拥抱是有魔力的,今天你遇到的人都会帮我照顾你的!”然后他轻轻地拍了拍妻子的背。  相似文献   

6.
少壮与老姜     
日前,广西桂平市一名信访办退休主任因住房被强拆而踏入了上访的道路。他得到的仅有的“优待”是,工作人员给“老领导”倒茶,让他快点签上名,好排得靠前一点。他自言“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主管来拜托我,替他打一个电话给一位业界大佬,询问一位离职员工的状况,这个员工曾是这位大佬的助理.我问这位主管,你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你应该也认识他.主管回答:对方是大佬,而且我和他不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 类似的情境,一个营销主管希望我帮他介绍一位企业界的朋友,他有一个联合营销案,要和这个朋友的公司合作,这个营销主管一再强调,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案子,对双方的公司都很有利.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位朋友,曾经是新闻界的顶尖人物,擅长写深度报道和时政新闻,多篇报道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名播海内外,获奖无数不说,年纪轻轻就已成为高级记者,担任报社要职,无数人看好他的前程、  相似文献   

9.
我的朋友唐自以为是个音乐家。据我回忆,上初中时他就演奏手鼓,但是水平并不算好。他还自认为是个歌唱家,可他唱歌连调也拿不准。几年后,我先上大学,又上研究生院,最后在圣玛丽亚大学当了哲学教授。唐继续追求他当歌唱家兼作曲家的梦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自杀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8):96-96
<正>最近,有人问我可不可以帮个忙:他的一个朋友是个风格偏玄幻的美女作家,要办一个对话会做宣传,想请我去对话一下,因为我是他认识的唯一的"作家"。我当然帮不了这个忙,因为我根本就不是作家。这个事倒是引起了我其他的一些联想。"美女作家"这个词,已经不像数年前那么时髦了,"身体写作"或者"欲望写作"的浪潮好像也过去了;"玄幻"则正当  相似文献   

11.
5年前曾在北大开讲《论语》而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谭景伟格外兴奋,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是:"工会帮我圆了大学梦!"前不久,谭景伟和600余名农民工一起,坐进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教室,参加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 "保安哥"成为管理专业大学生 谭景伟,这个身材消瘦的小伙儿因在北大开讲《论语》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被媒体称为"讲论语的保安哥".他说,高中毕业后他就来到北京开始了打工生涯,虽然现在是名保安员,但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因此,得知市总工会免费资助农民工上大学的消息后,他立刻报名参加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社会工作管理专业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与命运和解     
我曾多次读过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其中有一细节记忆犹新:史铁生的朋友中,有一个很有天赋的长跑家,但却被埋没了。他先是在“文革”中因为出言不慎而坐牢,出来后找了个拉板车的工作,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见前十名的照片都挂在了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有了信心。  相似文献   

13.
老愚 《法制博览》2010,(8):51-51
一温泉开业,跟朋友前去尝鲜。大门口,身穿开叉旗袍、露出白皙大腿的迎宾小姐口吐莲花:“贵宾,您好!”朋友无所谓地点点头,我却很不自在,直觉这个词不能这么用。“贵宾”是一个概括性的词汇,一般用在书面语里,而且局限于对第三方介绍客人时用。不知何时,“贵宾”替代了先生女士的传统称呼,性别通用,大小通吃,变成跟“老板”、“领导”、“老总”、“大哥”类似的词语。  相似文献   

14.
这个时代正在交得越来越多元吗?看起来像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多元一定就是滋生自由的沃土吗?不一定。程巍先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细节,让人回味。一次,他同几个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他忽然打断了话题,向美国朋友提出了一个颇让人尴尬的问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承办一起未成年人案件中认识张越的。一开始接办这个案件时,我就被张越等人的罪行震惊了:四名少年以注射毒品相威胁,轮流强暴一名未成年少女。于是我走近张越和他的家庭,想探究他犯罪背后的原因,却发现了更令人担扰、震惊的东西……   一、母亲的“爱”   她和她的丈夫轻轻敲门进来,没等我开口,就急切地问道:“检察官,阿拉囡囡现在哪能啦 ?”她说的囡囡,就是十六岁的少年张越。   我是为张越的案子通知他父母来的,话才开头,她的眼圈顿时红了,“检察官,阿拉囡囡胆子很小的,我想不到他会出这样的事,他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摄影记者贺延光静悄悄地将照相机对准病房里的小患者,他想拍下点什么。但是这个小女孩发现了有人在拍她,便急忙用手中的杂志挡住了脸,并说:“叔叔,您不要拍我,我妈妈还不知道我在这里呢。”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随一位朋友走进一家绘画用品商店,见他选购了一些水彩画颜料,我有点奇怪,因为他并不画画。“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水彩画学习班,下个星期就开始上课了,”他有些羞怯地说,“按说我没有时间学这个,可它列在我死之前要做的50件事的清单  相似文献   

18.
审查阶段     
王友元 《法制博览》2009,(18):28-28
朋友C,在某机关是个有点小权的干部。 一天,C的姑妈来找他,有个又急又难办的事,要他去“冒险”一回。姑妈说只有C有这个条件去冒险。  相似文献   

19.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英文名叫Wilson(威尔逊),他曾和我很熟。7年前的一个夏天,他告诉我转到某报社任职的消息。去年初秋,我接到他的澳洲来信,感到有点奇怪,他为什么从不深谈自己在那边的情况,好像很忌讳。他的故事,是我从澳洲回来的A、B、C三位朋友那里得知的,这三位朋友,曾先后目睹Wilson在那边的生活…… A君讲的故事 7年前我握着一本《英语日常会话》到了悉尼,那时的澳洲比现在可爱多了,经济不算萧条,中国留学生也不多。一个餐馆侍者的职位,决不至于10来个  相似文献   

20.
何处觅乡愁?     
石破 《南风窗》2014,(3):7-7
<正>我们过春节,其实是在寻觅乡愁。1687年,瑞士有一位叫约翰纳斯·胡斐的医生,撰文记述一名患了怪病的大学生。这名大学生因为非常想家而病人膏盲。医生给他开了许多药都不见效,只好建议他回家休养。没想到只是"回家"这个计划,就令他振奋许多;在回乡的路上,他竟然完全康复了!胡斐用瑞士方言把这种病症命名为"思乡病",并把它"翻译"成了希腊语:他把希腊语中的"nostos"(意思是"回家")和"algos"(意思是"痛")这两个单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