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本文在比较中国与东盟各国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借鉴欧盟税收协调的经验,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并重点分析了税收协调的效应,最后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东北亚地区各国要避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被边缘化,就必须开展地区经济合作.受相关因素制约,这一地区合作将采取有别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的模式.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战略利益,需要审慎制定参与和推动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在双方的努力推动下,合作机制和制度基础不断得到完善.2004年签署的<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又取得了实质性的新进展.本文在总结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与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之处和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4.
《曼谷协定》与中国对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谷协定>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优惠贸易安排的区域贸易协定.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曼谷协定>成员国的贸易现状及对<曼谷协定>的利用状况,并对中国进一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后,印度主动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融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得以从构想走向现实.作为主权国家,印度在推动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过程中有其深刻的内在利益和战略考量.当然,作为主权国家之间的一种战略博弈,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的进程绝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6.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北部湾合作是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一个海上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陆上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一起,构成了中国-东盟的全方位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泛北优势在海,范围广,潜力大,但困难和挑战也大。合作的突破在项目。南宁-新加坡走廊、中国投资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等项目的推进将惠及所有泛北成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主动和率先崛起,成为泛北部湾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核心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提出建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为泛北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7.
印度对欧政策初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印度对欧政策是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为印度谋求成为全球性大国服务的.为此印度与欧盟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对话合作机制,其重点则落在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上,从而构成了政治与经济同步前进的态势.但作为南亚的首要大国,印度却无意将这类机制扩散到南盟与欧盟的地区性合作,这反映了印度尚未真正主导南盟的现实,也是印度能否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应作为指引其未来走向的规划,这一规划对于增强其制度引领能力、推进安全与经济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具有关键作用。SWOT模型为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适宜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可以采取劣势—机会战略,即借助有利的外部环境,弥补自身的劣势,实现组织更为良性的发展。随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了由传统的陆地型区域组织向海陆兼备型区域组织的转变,这为该地区国家的发展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具体而言,中国应借助中俄印三国互动机制,深化能源、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缓解因扩员对上海合作组织造成的冲击;同时,以"一带一盟"战略对接为切入点,将合作成果惠及中亚及周边地区,并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与合作的中枢。  相似文献   

9.
李铭恩 《战略决策研究》2024,(1):85-108+111-112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南亚区域主义的特点是进展缓慢、效率低下、合作机制经常性停摆,同时地区大国印度也未能在区域化过程中淡化与邻国间的敌意、构建区域信任。针对南亚区域主义相对失效的问题,本文尝试以非对称性报偿结构为分析视角,展现南亚区域主义中的三类行为体——地区大国印度、地区强国巴基斯坦和地区小国——在区域合作中的策略变化及其对区域合作的影响,以此解释停滞甚至是逆向的区域化进程是如何形成的。报偿结构决定了区域主义参与国初始策略的稳定性,而在区域化过程中,参与国报偿结构的不对称性影响了它们能否以及如何改变原有的策略选择。对于南亚的区域合作,印度、南亚小国和巴基斯坦分别怀有僵局、胆小鬼和相对弱势的僵局博弈参与者的偏好,它们的报偿结构呈现出了非对称的特点。在南亚区域化进程中,印度与南亚小国、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形成了“恶棍博弈”和不对称状态下的“僵局博弈”。两个混合博弈组显示,区域主义不仅不必然改善各国在区域合作中的收益,策略的交叉也可能逐渐演化为所有参与国更加倾向不合作的僵局形式。因此,面对“重复的失败”和“争端的溢出”两个区域主义困局,只有各国重构报偿结构、突破安全主导型的合作逻辑,区域主义才...  相似文献   

10.
印度的经济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交往的增多,经济外交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印度国内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印度的经济外交发展迅速.这对于促进印度的对外经济合作、提高印度的国际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增进印度的国家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印度的经济外交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