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陶红武 《唯实》2010,(1):74-76
德国采取民商分立体制制定了《商法典》,但却未能像民法那样实现体系化。由于自身的体系缺陷及商法的发展变迁,德国商法逐渐走向了去法典化,在德国商法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规范不断独立于商法。《德国商法典》的制定及变迁给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启示,即不必追求我国商法的法典化,而制定《商法通则》即可。  相似文献   

2.
曹治国 《求实》2006,6(Z2):92-93
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民事立法形式必然采用法典模式,作为民事法律规范之一部分的物权客体制度也不可能单独存在,必定在民法典体系中有其位置。基于民法典的体系化效应,物权客体制度的不同定位必然影响到整个民法典体系的设计,因此物权客体制度的体系定位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3.
“民商分立”优于“民商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典的出现与其说是“逻辑”的产物,还不如说是“政策”的产物。我国现阶段《民法通则》统辖单行法的法律模式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还是“民商分立”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邹红 《探索》2002,1(5):142-144
健全的意思表示必然导致法律行为成立生效,但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却会导致法律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中国要制定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法典,应该从立法体例、概念、内容几个方面完善对意思表示瑕疵的立法规定,同时还应参照大陆法系民法在不同时期对意思表示瑕疵规定不同法律后果的价值选择,结合我国法律传统、现实社会要求和世界民法发展趋势在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正确反映这一追求。  相似文献   

5.
从部门分立型立法体制转向人大主导型立法体制,是我国立法模式转型的基本方向,本质上也是回归法定意义上的立法模式。人大主导型立法体制必须贯彻宪法精神,实现依宪治国,以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为价值诉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平等公正原则,坚持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并重原则。构建人大主导型立法体制,不仅要着力强化具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正确处理好人大立法与党领导立法的关系、人大立法与政府立法的关系,以及人大立法与政协立法协商之间的关系,还要科学构建完备有效的立法管理体系、立法参与机制和立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答: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65年,可是我国还没有颁布民法典,这在世界成文法国家的民事立法史上是罕见的。当今我国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发展更加需要民法典。现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理论准备、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我们应当乘此大好时机,加快制定民法典,使民法典成为巩固改革开放和推进全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陆法系经济法的演进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静 《理论学刊》2008,(1):83-86
经济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特有的部门法概念.考察大陆法系经济法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其演进规律及特征:大陆法系经济法具有英美法系所不具备的概念和学说体系;其发展演变是经济学领域的两大原则"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交替作用乃至逐步融合的结果;在经济法的立法实践中,先有市场规制法,后有宏观调控法,最终形成完整的经济法体系;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欧盟区域内的经济法在逐步走向统一,同时世界范围内两大法系的经济法也在相互影响中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8.
商法课程教学模式及范式的选择,应当突显商法学科的实用性品格及该学科逻辑体系的内在规律性.具体而言,我们应在重新审视商法教学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以商法案例教学的语境设计与分析为视角,拓宽视域、转换思路、更新方法,对商法课程教学范式做出科学、合理的安置,探寻如何在商法教学中形成系统、直观、立体的教育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发掘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的功能与地位,以实现商法教学向更高层次拓展.  相似文献   

9.
正民法典编纂历时五年有余,终于在全面小康决胜之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问世了。编纂者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中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从规范体系上发挥了统帅作用。从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编排体例创新,到居住权等权利的创设;从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到内在价值体系引领下逻辑严密的外在规范体系的成  相似文献   

10.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更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如何把《民法典》从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方面融入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动我国加快落实法治国家建设,提高国民综合法律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是国家与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公共服务模式经历了从“集权融合一公平至上”型模式向“解制分立一效率优先”型模式,并最终向“多元竞合一均等共享”型模式嬗变的历程。模式转型意味着其内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以及技术选择的革新。未来中国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必然是进一步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职能边界,实现多元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协同,对政府角色进行合理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社会处于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期。这种“治理转向”给传统法律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法典化进程。法典化不仅要确保自身完备,还要契合社会治理的理念。回应型治理理论能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为探究法典化的模式选择与立法技术提供适宜的理论框架。该理论主张:及时回应社会需求、发挥目的和价值的支配作用、扩大民众参与。法典化的本质属性为价值完备性,其模式有二:一为体系型法典;二为汇编型法典。在回应型治理的视阈下,汇编型法典因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故而更具优势。在立法技术上,汇编型法典可以借鉴我国《民法典》的编纂经验,以“编制活页册”为立法技术,将能串联起各分则的法典特殊价值,以法律原则的形式安置在法典总则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典中格外注重对网络延伸出的民事权利保护,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打赏、电子合同、肖像权、网络侵权等与互联网相关的内容。民法典向网络侵权说"不",对于互联网领域的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人格权条款充满"人情味"据了解,民法典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人格权的独立成编。翻开民法典,"人格权"一编集中表达了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立法宗旨,让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德国民法与意思表示理论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思表示是大陆法系民法的基本概念,它由德国的理性法学家在继受罗马法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罗马法的精神而创立,最终被德国的一系列民法典所接纳,使意思表示由理论成果发展为法律制度性的规定,进而成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并统辖了一切表意行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积极责任是一种角色责任和岗位责任,或者是一种法定的当为义务。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社会保障积极责任本位思想经历了个人责任本位、雇主责任本位、社会共同责任本位和国家责任本位的发展历程。从现实分析,社会保障积极责任本位思想在我国城镇存在着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责任本位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共同责任本位的发展过程,在农村则经历了土地承包制改革前的集体责任本位到土地承包制改革后的个人责任本位再到统筹城乡政策实施以来的社会共同责任本位的发展历程。根据我国现行立法与实践,社会保障积极责任的内容因国家(政府)、单位和个人等主体的不同而殊异。  相似文献   

16.
申天恩 《唯实》2011,(10):71-73,56
个人独资企业法实施十年来出现了立法与社会经济脱节的情况。在个人独资企业法律主体认知论上应当摒弃自然人主体资格延伸说;在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和设立程序上应当作出与时俱进的立法修正;对个人独资企业营业转让应借鉴《德国商法典》、《韩国商法典》等,在债权转移和债务承担方面作出明确细致规定;在个人独资企业债务清偿方面应引入英美法系的双重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研究是西方政治学研究者的重点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一种话语,向纵深方向拓展。检视西方社会研究,可以总结发现它的发展有三大流变过程:从“与野蛮社会的分离”到“与政治社会的同义”,从“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到“多种属性的赋予”,从与“经济社会的分离”到“文化与公共交往领域及第三领域的拓展”。在三大流变中,其核心议题一直在围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形成了合二为一、二元分立和胶合互动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互衔接,又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发生冲突。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间的协调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着手,具体路径包括化解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事前控制、构建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衔接机制、加强党内执法和国家执法的联系与沟通、解决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事后排除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限制正犯与扩张正犯在构成要件该当性解释、立法模式、处罚根据、成立标准等方面存在分野。随着形式客观说向实质客观说的转变、间接正犯的创设、共谋共同正犯与正犯后正犯理论的提出以及"罪责参与理论"向"惹起理论"的蜕变,限制正犯的思维方式、内容和结论与扩张正犯日益趋同;趋同背后是学派融合、方法论改变、扩张正犯的天然优势以及限制正犯的自身缺陷等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两种正犯概念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共犯立法模式的特征分析,我国共犯模式应该摒弃区分制,选择单一制。  相似文献   

20.
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我国,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疑,充分利用农业本身所赖以为系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应对上述现实困境的突破口可谓明智之举。近年来,国家各地政府、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学者更是从实务与学理的角度就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相应探究,形成了包括转包制、转让制、互换制、股田制、土地股份制等在内共七大模式,为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立法例的充实与更新以及三农问题的有力缓解提供了积极的理论进路与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