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导读:非法集资7000万,犯罪嫌疑人被判三缓三,此案在大庆引起轰动。检察院在两次抗诉中均提到,犯罪嫌疑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近7000万,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且无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认为法院对王泽芬量刑畸轻。内文导读:大庆,因为盛产石油而闻名全国,当地居民人均收入因此在东北三省排在前列。因为居民的经济富足,两年来,大庆发生三起集资诈骗案,涉案总金额超过三亿元,备受人们关注。其中一起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达7000万,445名受害者至今没有追回损失。  相似文献   

2.
孔祥凤 《法庭内外》2010,(11):62-62
日前,北京房山区法院集中宣判了三起非法采矿案,为是今年迄今为止涉案金额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非法采矿案。经审查确认,这三起案件共涉及犯罪嫌疑人18人,盗采煤炭质量达2万5千余吨,共涉及金额818万余元。当庭宣判的18人分别一审被判9年半至1年不等的刑期。  相似文献   

3.
《法人》2013,(8):77-78
皮包公司老板非法集资2.4亿被捕7月6日,有媒体报道,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年近40岁的葛某,在三年前注资10万元,成立了房产经纪公司。然而,此公司并没有真正的业务和项目,而是以此做非法集资,3年来,非法集资额度达到了2.4亿元。近日,葛某、许某、王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因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4.
姚健 《犯罪研究》2004,(4):65-69
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口供。讯问权力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相对遭到侵害,刑讯逼供等侵权行为便不断发生,形成非法证据。因此,加强对侦查讯问中非法证据形成途径的研究,并据此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措施,将有助于遏制侦查讯问中非法证据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时评     
《中国律师》2012,(10):87-87
北京市第一例非法证据排除案9月13日,北京市一中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涉毒案件,法官历史性地在审理前排除了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非法证据。这一份认罪口供,被指是侦查人员威胁"不说的话就见不到孩子"后,犯罪嫌疑人才配合做出有罪供述。——对非法获取的证据予以排除,本是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虽已制定出相关规定,但并未在司法实践中结出理想的硕果。这就使相关规定大打折扣,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法人》2011,(12):83-85
温州80后夫妇非法集资涉案7亿多元被批捕 10月27日,浙江省永嘉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依法对集资诈骗高达7亿多元、非法承兑汇票5亿多元的犯罪嫌疑人施晓洁,作出批捕决定;以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罪,对刘晓颂作出批捕决定。  相似文献   

7.
刘艳 《天津检察》2009,(1):66-66
日前,笔者在办案过程中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2008年2月22日晚22时许,犯罪嫌疑人毕某某正准备向吸毒人员李某(另案处理)以每克480元的价格贩卖8.6克毒品甲基苯丙胺时,被民警当场抓获并缴获钢珠枪两支,枪支经鉴定具有致伤力。犯罪嫌疑人毕某某最终因涉嫌贩卖毒品(未遂)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被批准逮捕。对于此案(在这里我们将犯罪嫌疑人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暂且放置一边不予考虑,只单单讨论其所涉嫌的毒品犯罪),看似司空见惯,可以顺理成章的认定犯罪嫌疑人已经构成贩卖毒品罪,但是仔细考虑一下,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8.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09,(2):41-41
2008年1月至11月,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5.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万名,打掉制贩毒犯罪团伙1291个,缴获海洛因3.91吨。全国共破获非法买卖、走私制毒物品案件16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6名,缴获易制毒化学品748.1吨。去年,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完善打击毒品犯罪机制,堵源截流和缉毒执法取得重大战果。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案情2012年5月,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聘请工人在自己租用某村土地上开采条石并对外销售。重庆市某国土房管局先后三次对犯罪嫌疑人王某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犯罪嫌疑人王某仍以各种理由继续开采直至该石厂被某区公安局查封。经统计,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犯罪嫌疑人王某非法开采并销售的条石价值人民币330余万元。经重庆市某区国土房管局认定,犯罪嫌疑人王某无证开采的条石系建筑用砂岩,属于非金属矿产类;另外,其开采条石破坏的土地达14.64亩,均系基本农田。经西南大学司法鉴定所鉴定,上述基本农田总体破坏程度为"重度破坏"。  相似文献   

10.
滕娜 《法制与社会》2013,(6):282-28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犯罪,本文从其概念、危害性入手,对在理论中存在较多争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剖析,其中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以及对于已返还犯罪嫌疑人的本金犯罪金额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集资诈骗类犯罪的防范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打击此类涉众涉稳犯罪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浦 《法制与社会》2010,(13):253-254
现代法活的要义在于保障人权。即使是犯罪分子,我们也尊重他作为人而应该享有的待遇,更何况还没有被确定为有罪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不尊重法律和人权的现实,彻底铲除滋生现实生活中侵犯人权的土壤,因而,在刑事法律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显得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涉案金额1.23亿元,受害群众达4800多人,犯罪嫌疑人30余人。这些,构成了建国以来吉林市最大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相似文献   

13.
轰动全国的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考舞弊案6月30日有了最新进展。扶余县检察院作出决定:以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对犯罪嫌疑人刘艳华、何淑杰批准逮捕,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春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14.
叶丽媚 《法制与社会》2012,(29):126+152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的范围指的是采用非法收集的程序和方式取得的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主体具有广泛性.非法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适用的排除规则不同.适用程序应当进一步的细化.检察机关负有非法证据的结果责任,证明标准应当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方负有非法证据的提出证据的责任,只需要到达合理怀疑的程度即可.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中对非法证据的界定范围已有明确规定,包括非法言词证据与非法实物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范围内,有一项热门问题便是非法证据的排除。但是在众多热切的讨论过程中,更多的人所关注的还是此项制度在我国到底有否被确立,而没能将重点放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像是非法取证的主体、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各种有利证据等等,这些种种问题都包含了非法证据的涵盖范围,这也造成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文中阐述了刑事非法证据的认定范围,并且对我国合理化刑事诉讼的范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鸿雁 《法制与社会》2013,(29):181-181,187
刑讯逼供作为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顽症”,不但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导致多起冤假错案的产生,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司法机关的形象,降低了执法公信力。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对非法证据的界定、排除规则及程序均予以具体规定,对遏制非法取证,提高刑事案件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12年修改后的新刑诉法吸收了该规定的精华,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同时也加大了公诉方的证明责任,对公诉人审查起诉及出庭支持公诉工作均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安徽警方经过艰苦奋战,缜密侦查,辗转广东、广西、贵州、浙江、河南、安徽等地,行程数万公里,成功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2008·3·4”特大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案件,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19名,追缴仿“六四”式手枪12支,制式汽手枪i支、子弹170发,捣毁制造枪支窝点一个。  相似文献   

18.
审查起诉环节非法证据排除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案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的有法可依,有利于强化公诉权对于侦查行为合法性的监督,遏制非法取证,加强人权保障,实现司法公正。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作为排除非法证据的当然主体,应当通过公诉实践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性操作规则,建立健全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机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担负起法律守护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程钰杰 《法制与社会》2012,(32):108-10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适用是近几年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直接涉及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此次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也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以固定,然而尽管法条规定的比较完善,但实践中却出现法律条文与实际运行脱节的现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几乎得不到适用。  相似文献   

20.
1.对非法言词证据规定的认识 在我国司法解释中,对非法言词证据规定了一个绝对的标准。即无论非法取证的违法程度如何,都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从诉讼实践来看,如果仅仅由于侦查人员执行证据规定的动作变形、操作不当等而认定为非法取证绝对不予采信,致使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这显然与法律追求的社会效果相悖,从而使更多的公民丧失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