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作为一个实习生,究竟要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什么,怎样才能把握实习机会为自己求职增加砝码?三个不同的实习案例或许能给正在准备实习的学生们一点启发。职业顾问认为,实习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实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这家公司就职,而是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  相似文献   

2.
邢雪 《中国民政》2021,(3):64-64
转眼就到毕业,眼看一半以上的同学改了行当,4年的专业不能白学,我想干下去。机缘巧合,2018年9月,我从鞍山来到北京首开寸草养老院实习。当时的初衷是学习护理技能之后能方便照顾家里老人。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体会过养老社工的苦辣酸甜,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领悟,自己也不再是青涩的实习生,前行的决心愈发坚定。  相似文献   

3.
那天他拨通“青春热线”,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最近很颓废。”他的语气很沉重,听得出来,他不能接受自己的“颓废”,但又不知怎样从中自拔。交谈中他告诉我,他是去年从外地一所重点大学分配到北京某研究所的,来时对北京、对未来的工作都充满着希望。可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他却感到特别的茫然和失望。研究所生活条件不好,待遇也不高。“我的课题组长,工作好多年了,一个月才拿1200。我真不知道自己干下去会怎么样。”我问他,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他说,专业是对口的,可来了一个多月,也就是翻译点资料,工作不是特别紧张,也没感觉到什么乐趣。“我…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许多在校大学生假期里都会寻找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目的在于积累社会经验,为就业做好铺垫。如今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一些和自己所学专业有较密切联系的用人单位,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社会实践。寻找此类实习机会是很容易的,为什么呢?对用人单位来说,平白无故多了一些免费的劳动力为单位服务,何乐而不为,而且这些劳动力求知欲强,勤劳肯干,对工作类别不挑剔,实在是难得的"好员工";对实习生来说,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也就不会对单位正式员工构成工作上的威胁,因此正式员工对于实习生是不吝赐教的,而且作为大学生参与实习最大目的在于用实践来巩固理论,而不在于对工作类别、报酬等的要求,所以实习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学习的"好机会"。可见。此类实习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对实习生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它之所以盛行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实习的增多,这其中隐藏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即实习生一旦在实习过程中因为工作而受到伤害,他的权益由谁来保障?  相似文献   

5.
从北京插队流落到山西已经是二十多年了,但每逢雨雪天或得意失意,故乡的风景人物总是澎湃入胸。所以北京方面只要来人,我必以“娘家人”待之。好在山西多文物,不乏请人来的借口。前几天从家乡来了两个我少时好友及其全家。他们一个是国家级公司的局长级经理——如今公司多如牛毛,据说前门倒了一堵墙,一共压住十个人,其中就有七个经理,另外两个是影视导演,百姓仅存一,所以不用“国家级”修饰限制一下,道不出他的身份;一个是据他自己说已经  相似文献   

6.
踏浪     
阿山是我军校的同学,我常常这样叫他。 在我的眼里,阿山是一个感情比较脆弱的人。有一次他跟我说起自己的身世,说着说着差点儿落下泪来。毕业前,我们到省城去实习,阿山悄悄地告诉我说,驻省城的一家大单位看中了他。我知道他很想回省城,然而,分配时,阿山出人意料地被分到了海岛。那几天,我和他散步时从不唠分配的话题,我怕自己一不小心会把他脸上的愁云扯成雨。阿山却很坚定地说:“海岛就海岛,怕啥!”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山西女孩,今年二十岁。我在家乡做时装模特儿,做得很好,有一个和我同居三年的男友,他家在当地很有实力,所以我和他相处的几年里得到过他经济上很大地帮助。但是他后来又爱上了一个比我漂亮的女孩。这是促使我离开他到北京来发展的原因。 以前我以为凭着我的年轻美貌就能很快找到一份我所喜欢的职业,但我很快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的条件在当地当模特还可以,但在北京我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除非去当坐台小姐,可以不要工作能力,但我决不会那样去做。我租住在地下室开始找工作,我发现自己除了漂亮什么都不会,从前和男友在一起还养成了用钱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00,(9):16-17
我是上海人。第一次到北京是在1934年,作为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的学生,集体来北京参观学习。火车快到东直门火车站的时候,宏伟的东南角楼进入我的眼帘。角楼上面是碧蓝碧蓝的天空,下面是城墙和城楼,一队骆驼正在缓缓行进,真是好一派北国风光啊!到了北京后,看到那么多美不胜收的文物古迹,我一下子傻了。我这个上海人,才头一次晓得我们中国有多么伟大!有这种感觉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有一次我正在天坛欣赏祈年殿,旁边有位外国妇女情不自禁地说,“我  相似文献   

9.
大学扩招,职校火热,每年几百万的学生都必须经历着实习。学生走向社会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却也常常发生人身伤亡的事件。那么,这些受伤学生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是否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受伤应该如何适用法律?当伤害发生时,如何冷静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合理规避伤害、降低实习风险呢?  相似文献   

10.
每年都有大量在校的大中专、职业技校的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锻炼,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那么,这些受伤学生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并认为,实习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他和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建立事实或者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受伤,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该类案件不属于《劳动法》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属于《民法通则》调解的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1.
对一些企业来说,安排学生实习会被视为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而不愿接收;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校园招聘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正是实习生计划。实习生计划对企业到底有哪些益处,需注意什么问题,又该怎样落实呢?  相似文献   

12.
当他拿着筷子在小面馆大吃拉面的时候,如果不是他的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你一定会以为他就是一位普通的中国老人。66岁的曼弗雷德·库席勒已经是第三十次来到中国。他告诉我,他已经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比如:北京、咸阳、南京、苏州、杭州、岳阳、上海、香港等。突然,他又像记起什么似地加上了一句:“我还去过中国台北。”这位可爱的德国老人,他无比肯定地对我说,他喜欢中国。出生于1935年的库席勒先生是德国著名的加热炉专家,精通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和芬兰语五种外语。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型电站的工…  相似文献   

13.
生平第一次站在祖国的土地上,心里感到非常的好奇,在北京,什么都想摸摸看看,一点也不像是个已经当了祖母的人,连自己都觉得好笑。饭店里有《中国建设》杂志,我还发现里面登了征文启事。于是我的兴致又来了。海外异域生活,有苦有甜,各人的遭遇不同,快乐或悲伤的感受当然也就不一样。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先生是江苏人,我是台湾人,在台北结婚之后,大儿子都上初中了,竟然心血来潮想要去巴西。二十年前从台湾去巴西的人很多,路途可不顺利,我们一家五口,拖拖拉拉,从基隆乘轮船去香港,又从香港换船,飘洋过海,绕行非洲南端,好几十天才到巴西  相似文献   

14.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自1979 年第一次访华以来已经多次来中国访问,听说最近几年他来北京都要求住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朝西的房间。这是为什么呢?2004年11月13日我带着好奇、带着疑问,终于在他率日本防卫厅青年军官代表团访华结束的时候,在采访他时找到了答案。 记者:桥本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北京,感谢您接受采访。您还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北京访问吗?为什么最近几年来北京您都要求住北京贵宾楼饭店朝西的房间呢?听说您还是摄影家,您通过这个窗口都拍到了什么? 桥本:谢谢!1979 年我第一次来中国,仅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北京了,至于一共来了几次一时记…  相似文献   

15.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汽车制造工程师。你也许会问我:“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理想呢?”这个工作的确是又脏又累,整天和满是油污的汽车打交道,这有什么好的?很多人这样看。但我有我的看法。我的爸爸是名汽车司机,他已经有二十多年的驾车生涯了,是一位优秀的驾驶员。从小,我便跟爸爸一起驾驶着汽车到处奔波,对汽车很熟悉。天长日久,我对汽车便有了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6.
3月28日下午,我们团小组有机会去采访徐良。他英俊的脸庞泛着亲切的微笑,明亮的双眸又略带一丝倦意。听旁边的阿姨说,徐良上午刚做完报告,回到家只喝了口水就赶紧来与我们座谈,而下午西安日报和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又要采访他。我们不禁歉疚地望着他。而他却随和地说:“咱们今天在一起随便说说,聊聊天儿,我不是什么英雄,你们也别说我是英雄,我就是你们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09,(3):58-59
田宇宸来北京生活已经将近一年了,从一位叱咤职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到一位居家的全职太太,田宇宸还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心态,王祖德的身体也已经完全康复,在工作之余他会带着太太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让太太尽快适应北京生活。尽管在北京的日子难免会有一些失落,尽管一家人现在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但是每天能和孩子和丈夫厮守在一起,田宇宸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详。  相似文献   

18.
好人周明旗     
原呼盟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周明旗走了一年了。大约在一年前,听说他在北京治疗晚期肝癌,并且听说他可能不久于人世,就很为他担心。我从统战部的一位同志那里要来了明旗在北京住处的电话,想问候他,可又不知怎么开口,忧疑了几天,还没打。没过几天,在一个春光明艳的日子,他很让人感到意外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十分坦然地说从北京治病刚刚回来,说自己得的是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在北京做了一段化疗,眼下是好一些,但自己的时日已很有限。他还说因在家里呆不住,每天都要到单位转转。我听他坦然地说着自己病情及治疗的情况,那神情完…  相似文献   

19.
徐城北 《北京观察》2003,(10):54-55
别看我研究的多是老玩意儿(如老京戏、老字号和老北京……),可我从来是不敢称“老”的,尤其是北京这地方,胡子一大把的人还说自己“小着呢”,我又安敢造次?但就是这一二年,少年见过的北京风物,时不时就闯入梦境。其中进入最多的,就是祖父的四合院——打住!听我这一说,您千万别以为我们家是什么望族。我爷爷山东人,年轻时很穷,进北京无非是找口饭吃。在前门火车站当过剪票员,没几年升到了站长,再后来,又升到“北平至山海关”段的段长。正在这好时候,日本鬼子来了,他也就洗手不干了,开始利用在铁路上的“关系”跑买卖,同时在离前门不远的地方,买下了这个四合院。北京规范的四合院,应该是大门朝南的。可我祖父的这个,却是大门朝北。懂行的老前辈一听,保准就撇嘴了;就凭这规格,“没戏”!房子确实“没戏”,因为祖父旁边的  相似文献   

20.
梅兰芳轶事     
《春秋》1995,(1)
梅兰芳先生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虽然并不像后来传说的那样,他甚至要靠润笔来糊口。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他还没有拮据到那地步——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登台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远路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他并非一起始就想蓄须示志。当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