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台声》2017,(17)
<正>中国国民党8月20日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并通过新政策纲领。针对新政策纲领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当日应询表示,2005年,国共两党达成两岸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确立了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两党交流互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取得了丰硕成果。安峰山表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我们愿与国民党在坚持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1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5月20日致电吴敦义,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望两党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之。同日,新当选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复电,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感  相似文献   

3.
时政     
《台声》2016,(3)
正1月24日,新党主席郁慕明表态,将投入国民党主席补选。他强调,国民党如今要"去中国化"、改名,他将与新党一同捍卫,呼吁国民党展现真心诚意,欢迎他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同参选党魁。此举将为泛蓝整合投下震撼弹。1月25日,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表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经审慎考虑后,同意台当局"行政院长"毛治国辞职,并决定任命现任"行政院副院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7)
<正>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8月21日应询表示,新党成立24年来,一直主张两岸和平统一,坚定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我们对此高度赞赏。8月20日,新党举办24周年党庆大会,提出新党路线新论述,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要为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向前迈进"。安峰山指出,我们愿与包括新党在内的一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拥护  相似文献   

5.
10月中旬,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八次党员代表大会。马英九就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就职演讲中,积极评价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明确表示要继续把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政纲,并肯定同共交流平台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值得珍惜”,表示将继续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扩大各界参与,以凝聚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马英九还表示,国民党在推动两岸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国民党通过的政策纲领纳入了要继续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条文。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1)
<正>5月20日,吴敦义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1日应询表示,希望中国国民党在新任党主席领导下,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希望国共两党在共同政治基础上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安峰山表示,5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电吴敦义先生,祝  相似文献   

7.
钟台升 《台声》2005,(9):24-24
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8月20日下午在台北闭幕。原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列入大会通过的国民党政策纲领。大会19日下午通过了日前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的国民党政策纲领,将原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列入纲领中第一项行动纲要,表示国民党将全力推动,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国民党政策纲领还将该党副主席江丙坤今年3月访问大陆时,与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达成的十二点共识列入,表示“未来本党将致力落实”。纲领批评民进党当局“以对抗、抵制的冷…  相似文献   

8.
黄涛 《两岸关系》2014,(3):18-19
<正>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各界人士,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台湾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习总书记讲话真诚友善,充满浓浓亲情,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理解与关爱,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蓝绿阵营:正面评价"习连会"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连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13,(7):33
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俞正声表示,过去5年是两岸交流合作、协商谈判取得成果最丰硕、两岸关系改善发展最显著的时期。当前,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同吴伯雄荣誉主席的重要会见,就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连战、宋楚瑜、郁慕明大陆行之后,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稳定的发展势头。一波又一波的两岸交流热潮,让两岸的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所达成的共识和成果,正在转化为可以期许的光明前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宋楚瑜会谈达成的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等共识已经开始落实。国共两党的基层交流正在展开。国民党台中市党部访问厦门、彰化县党部访问青岛、台南市党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3)
<正>1月17日,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当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发出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值此先生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之际,谨致祝贺。近年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良好局面,两岸同胞获益良多,更对两岸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5,(5):6-7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连战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贾庆林对连战主席率团来大陆访问表示欢迎,对国民党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动发展两岸关系、维护和争取台湾同胞的福祉、追求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表示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中共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对台工作中心任务。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岛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并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六点意见。岛内各界人士和舆论高度评价此次会面,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定原则,释放善意,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深化两岸社会交流,指明了道路、方向与目标,为两岸僵局带来暖意,具有重要意义。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必须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必须坚决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15.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11,(11):15-17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就提出“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明媚的春光里,万物复苏,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史上封冻了近60年的坚冰也开始融化。继上月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后,中国大陆又迎来了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的"和平之旅"。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主席与连战先生的握手,可谓历史性的握手, 这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三次握手。历史回到81年前,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5日至29日,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协办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10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包括"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10周年图片展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圆满结束了8天7夜的大陆访问行程,于5月3日,搭乘东方航空公司飞机离开上海,经香港返回台湾。连战一行赴大陆访问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大事,是继1993年"汪辜会谈"之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国民党中常会4日在台北举行。刚刚结束大陆之行返台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会上表示,国民党上下有责任、有义务促进两岸在谈判协商、经贸交流等5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日来,台湾各派政治力量之间接触频繁,报刊上各种传闻纷起。其中,焦点在于国民党是否会再一次分裂?台湾新领导人是否会同意组织“联合政府”?如果同意,是与国民党,还是与亲民党?或者象台湾各在野党所主张的,由在“立法院”占多数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组成的在野势力?上述在野势力组成的“在野联盟”,在今年年底举行的“立法委员”、县市长选举中是否会继续保持合作?等等。 笔者试就台湾新领导人和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的基本趋向作一初步分析,并进行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去年,台湾政坛出现了一个新的在野政治势力——既有别于国民党当局、又不同于民进党的第三种政治势力.1993年8月1O日,台湾“立法院”国民党“次级问政团体”——“新国民党连线”成员赵少康、李胜峰、李庆华、郁慕明、周荃、陈癸淼、王建煊等七人,宣布退出国民党,组建“新党”.8月25日,新党完成政党报备手续,正式成为台湾第74个政党.近一百年来,国民党经历了多次公开的分裂与另立中央.但是,退守台湾以后,内部分裂正式另组新党,这还是首次.新党公开与国民党决裂,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争权夺利和鱼肉人民的内幕,是台湾民众愿意看到的.新党标榜可以制衡两党,即国民党和民进党,也是有吸引力的口号.再加上反“台独”、反金权、反腐化、反特权的诉求,以及个别成员在民众中树立了“正义”的“清新”形象,新党有一定魅力.而台湾民众对国民党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