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7,(22)
正目前正在北大攻读国际关系学院台研院博士的王裕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言论引发了台湾媒体广泛关注,同时也为他招来了台湾"独"派网民的讽刺与攻击。台湾陆委会也对此表示:"若王裕庆加入共产党,可能被处以10万新台币以上、50万新台币以下的罚款。"对此王裕庆说:"我之所以很了解大陆和共产党,是因为我读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加入共产党,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对于我个人的决定,在台湾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我感到很意外。台  相似文献   

2.
坐堂感言:最近,一个朋友问我,他该不该离婚。我问他,在婚姻中发生了什么?他说,现在和太太老是争吵,经常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一旦争吵起来,变闹得不可开交。因为朋友年龄和我相仿,我便问他,你结婚几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两岸婚姻的问题引起人们注意。两岸婚姻究竟是苦?是甜?恐怕一言难尽。其实,应当说,两岸婚姻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产物,是两岸人民交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岸婚姻是中国人自己的婚姻,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同习俗,两岸通婚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海峡两岸婚姻的问题引起人们关注。其实,两岸婚姻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产物,是两岸人民交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岸婚姻是中国人自己的婚姻,它加强和延续了两岸人民的往来。但是,毕竟两岸隔绝半个世纪,至今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两岸婚姻究竟是苦?是甜?恐怕一言难尽。姻缘连亲情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在祖国大陆登记的涉台婚姻,1988年有100对左右,1997年有1万对;到1998年底,10年增加了100倍,累计超过8万多对;  相似文献   

5.
严俊 《台声》2004,(1):22-23
你问过我多次演艺圈两岸婚姻方面的故事,这封信就跟你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古今中外皆同理.明星从来都是大众瞩目的焦点。何况还是两岸婚姻这个新鲜的话题。网上和坊间报章杂志报道的,连小朋友们都耳熟能祥,想你在大陆也听到过许多。  相似文献   

6.
爱情和无爱的婚姻○畅通作为故事主人翁的他,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1959年出生,身高1.80米,十分英武。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到部队做了军人,转业后又当了警察,并且是一种在局外人看来既神圣又神秘的警种:刑警。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人,会...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两岸婚姻走过苦涩与沉重,走过谨慎与无奈,不断向着幸福与平等迈进,而一段段酸甜苦辣的两岸婚姻,也仿佛一面面西洋镜,折射出两岸关系不断变迁的时代光影。2013年7月12日,民政部发布"2013年两岸婚姻家庭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这也是大陆官方首次专门发布两岸婚姻家庭方面的课题指南。此课题涉及两岸婚姻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对两岸社会的影响、两岸婚姻家庭利益诉求、有关民间团体研究、两岸婚姻家庭权益保障,和相关政策制度评估等。专业性之强,领域之宽泛,前所未有。这也从一个层面展现出,大陆官方层面对于两岸"三通"后  相似文献   

8.
阎崑 《台声》1994,(11)
黎泽重,66岁,一位老邮人,也是一位老报人.七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他,并以《邮坛又报春消息,飞向盈盈一水东》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台声》杂志1987年第7期上.七年后的今天,我决定再次采访他,因为他的事业仍在继续,他在两岸邮人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半年前,我的婚姻出现了矛盾,于是我与丈夫分居了。丈夫爱我,我也知道有时婚姻的责任是双方的,但我似乎已经对我们这种长久的生活厌倦了。我们之所以选择分居而不是离婚,是因为我们都无法确定离婚之后会不会后悔。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他———一个英俊浪漫、事业有成、爱好广泛的男人,那时他已经离异三年,有个儿子。我们谈得来,不知不觉地陷了进去。因为他的事业,因为他对过去家庭的责任感,因为他有自己的爱好,虽然我知道他非常爱我,但我更清楚,他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会限制他属于我的时间和感情。我的先生是我大学的校友,我们有…  相似文献   

10.
吴沼勇 《中国保安》2005,(19):48-50
杨方华出生在英雄豪杰辈出的山东水泊梁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流露出热情豪迈的英雄本色。队友和同事们都戏称他是梁山第109条好汉。谈起对保安事业的情感,杨方华一句“我喜欢正义,也喜欢维护正义;我喜欢朋友,更喜欢我的保安兄弟”道出了对保安事业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十余年如一日,他用自己黄金般的青春和满腔热血为首都和客户的安全无私奉献,用一件件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谱写了当代保安人不懈追求的乐章。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讲师、香港东方水墨画会主席徐嘉焬先生对笔者说,我们两人能够认识,是因为有缘.此言有理:徐先生热心于海峽两岸的艺术交流,而我对与海峽两岸有关的人和事抱着浓厚的兴趣,对促进两岸交流的人士更怀有敬佩之心.所以,七月九日台湾画家江明贤画展开幕前夕,当我得知是他从中牵线,促成了台湾岛内画家首次来北京举办画展的時候,即专门拜访了这位在海峽两岸文艺界穿针引线的"红娘".而他,则像一见如故的朋友,向我敞开了胸怀.  相似文献   

12.
与台湾朋友聊天时,听说焦仁和在上海创业,开了一家咨询公司.这个消息真给我带来几分惊讶.因为焦先生曾是台湾当局的要员,也曾是两岸关系史中的风云人物.他为什么会选择上海为自己后半生的发展之地呢?……  相似文献   

13.
易靖茗  何山 《台声》2014,(12):87-91
两个天南海北的典型85后新生代,两个在不同社会环境里成长的年轻人,就这样跨越海峡开始用"爱",继续书写中国百姓、炎黄子孙一段非典型的关于"两岸一家亲"的人间小事。他们曾经文艺过,现在则光荣着——与何山、黄于婷夫妻结缘,实属"惊喜"。月中去外出差,忙碌中晚收了好些邮件,回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邮箱,很快便发现一封不一样的来信:"易编辑您好!我和太太都是《台声》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们也是一对目前生活工作在厦门的两岸夫妻。订阅贵刊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情感/两岸一家亲"栏目是我们最喜欢的内容。读过了那么多对幸福温馨的两岸婚姻,在收获感动与找到知音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台声》2019,(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同胞常来往,越走越近;两岸一家亲,越走越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79年至今,两岸关系已经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岁月。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往恢复以来,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成为常态,两岸婚姻成为民族命运起伏的缩影和关系演变的见证,成为推动两岸交流与交往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两岸婚姻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是两岸之间最为天然、亲密的纽带。目前,两岸婚姻家庭数量接近40万对,两岸配偶喜结良缘,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情缘,在相知相爱中,彼此走进心底,牵手未来。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要娶一个满意的新娘,至少要准备2万元,而在外打工期间找一位姑娘做老婆,便可节省一大笔钱。我和丽谈朋友、同居,就是想‘生米煮成熟饭’,至于是否美满,那是以后的事。”一名带着女友从广东回赣南老家过春节的男青年坦率地对笔者说。 “我长年在外打工,只有每年春节7天假期回家,厂里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又没时间找男朋友,只好委托父母寻找婆家。”一位25岁的女青年说,“今年春节回家,我准备结婚,新郎也是一位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年,我们把这种婚姻叫作‘快速婚姻’……” 改革开放:使得大部分农村青年离开世居的村庄,分赴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乡镇。这些打工青年,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很少有与异性朋友交往的机会和环境,于是,他们要么在工友中寻找伴侣,要么在假期中匆忙结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否认有许多打工青年人都找上了如意伴侣,但是,也有不少的“打工婚姻”,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的差异,或因了解不够,结果酿出了令人心酸的“苦水婚姻”。 近期,笔者对30位打工女青年的婚姻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目前农村打工女青年的婚姻现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易靖茗 《台声》2013,(12):90-93
深圳卫视驻京高级记者罗垠与我们是同行,他跑涉台新闻也跑得较多,有时参加一些新闻采访活动我们经常会碰到,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对他没有更深的了解。偶然在一次采访活动中,与其他同行们说起两岸婚姻,大家说罗垠娶了一位漂亮的台湾姑娘,我们惊喜不已,想着一定要约他好好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严俊 《台声》2004,(Z1)
朋子,你好。你问过我多次演艺圈两岸婚姻方面的故事,这封信就跟你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古今中外皆同理,明星从来都是大众瞩目的焦点,何况还是两岸婚姻这个新鲜的话题。网上和坊间报章杂志报道的,连小朋友们都耳熟能详,想你在大陆也听到过许多。追溯最早的两岸婚姻,大约要算台湾艺人凌峰了,80年代末期,台湾“解严”之后,因为拍摄台湾第一部介绍大陆风光的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来到大陆。那时不要说拍片,来大陆的台商都很少,和贺顺顺在大陆结婚,更可算开风气之先,这在当时的演艺圈很轰动。他们的故事,你一定知道很多,还是谈谈其他人吧…  相似文献   

18.
项菁 《台声》2023,(1):68-69
<正>“保护牙齿是一生的事。我还想再折腾几年,把经验传递下去。”本该退休享福,67岁台商李文隆却选择留在浙江绍兴,“折腾”他的口腔健康事业。随着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台商台胞选择到大陆发挥“余热”。李文隆不是牙科医生,但他30多年来持续关注口腔医疗行业,常常跨越海峡两岸科普口腔健康理念和知识,是朋友眼中的“李专家”。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5)
正新年的欢闹渐渐褪去,人们又进入了一年忙碌的轨道。然而2016年的新年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在大陆过年的河南女婿来说,却是一种格外的体验,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大陆新年是如何度过的,至今还在幸福回味。而且这次过年也是我的姑姑第一次从海峡对岸来到大陆,过上了一个充满大陆特色的新年。在我的印象里,以往过新年的方式,因两岸共同的习俗,都是妻子随着丈夫回夫家过大年初一,对于很多在大陆生活的两岸婚姻,很多夫妻都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09,(21):58-59
民警来信:最近得知我最要好的一位朋友暑假进了传销组织,现在整个人都变了,为了他们所谓的"事业"可以跟家人闹翻,还要把他的好朋友也拉进去。最让我困惑的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居然能把他改变成这样,更重要的他还是大三的学生。我本人是学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