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台教育主管部门"课审大会"8月13日决定,对现行中学社会领域课纲进行修改,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不再使用传统的朝代编年史,并将"中国史"放在"东亚史"架构下呈现。这一决定引发岛内舆论强烈质疑与批评,认为这是民进党当局在历史领域"去中国化"的又一政治操作,是在破坏两岸关系现状。据悉,台湾新高中历史课纲将采分域架构设计,不再依循"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架构,"中国史"内  相似文献   

2.
“去中国化”的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编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年“解严”后,台湾的历史研究逐渐渗入本土主体性问题。李、扁上台以后,开始有步骤地将其导入中学教育,并将台湾“本土主体意识”当做培养“台独意识”的工具,以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提出的“同心圆理论”为依据,在1994年、2002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去中国化”的中学历史教育大变动。通过一系列压缩中国史、增大台湾史的教纲修汀,逐渐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台湾史”与中国史分离开来,并将“台湾史”作为中小学历史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隐匿着“台独”意洪的“青少年历史思想改造运动”,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与形塑台湾青少年新的民族与国家认例。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4)
<正>摘编自6月30日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媒体披露台湾教育的"历史课纲草案",把历史课划分成"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三部分。中国史因此取消,只成为东亚史的附属。这是极明确的"文化台独"历史教育。中国人必须懂中国史,这是儒家教化的传统,就是所谓"春秋之教",习而久之就能明白何谓"华夏"、  相似文献   

4.
正一如所料,民进党当局一手操控的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审大会"8月13日通过了岛内12年义务教育高中历史课纲,依据这个课纲,以后台湾的高中历史课将只教单独成册的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之前的"中国史"不再存在,被"纳入东亚史的架构下讨论""以主题方式分单元呈现"。这份升级版的"台独"历史课纲一出笼,就遭到岛内外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毋庸置疑,民进党当局为了一己之私,将岛内学生当成"政治祭品",将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4)
<正>摘编自6月25日台湾《联合报》台湾以"反黑箱"为名的反2014课纲运动,最近沸沸扬扬,但它其实却在强制清洗下一代民众的记忆,让他们忘却自己的历史及现状之由来。事实上,这场运动的主角,其实是对人生与世界仍十分懵然的青涩高中生,他们才开始接受教育,要如何承担一场以国家认同、历史脉络为核心的论证?由此可见,为政治目的而在幕后遂行操弄者,更显得用心可鄙。只要回归历史,即可明白台湾2014课纲顶多只能说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10)
<正>2004年民进党执政时期公布"普通高级中学暂行课程纲要",于2006年开始使用,称为"95课纲"。2008年,台"教育部"重新推动课纲修订,计划在2009年实施,称为"98课纲"。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下台、国民党上台,这个课纲遭到反对,其中高中语文和历史课纲重新修订,数学、地理课纲都在2009年开始实施。2009年,我接到台"教育部中教司"之邀,参加"高中历史教科书课纲修订小组委员会"。这个小组来都是一些"98课纲"的"独派"学者,彼此争执得很厉害,导致2009年一事无成。2010年,"课纲小组"又增加了一些学者,最终把台湾高中历史课纲修订完毕,于2012年开始实施,称作"101课纲"。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8,(17)
正摘编自8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新课纲将高中历史的"中国史"放在"东亚史"脉络下讨论,引发外界质疑"去中"。台湾《中国时报》就此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课纲去中"的结果,不只是历史课本上的字数增减而已,更深层的意涵是,对于一段历史的粗暴抹除。所引发的效应,可能进一步删减或淡化日军侵华的残暴罪行,"慰安妇"何其哀,台湾学子何其无辜。文章指出,台湾课纲删减中国史,很可能让现行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7)
<正>开学了,台湾学生又得面临怎样的课纲?记录各界愤怒呼声分析多轮"课改"流变揭露"文化台独"本质新学期伊始,民进党当局强硬修改的"两国论"课纲草案,将中国史内容大幅缩减,并纳入东亚史脉络,讨论大幅减少语文教科书中必读古文、增加日本作品和歧视台湾少数民族等内容的文章,这些动作再度引起岛内外关注。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称,新课纲预定2019学年实施。对于蔡英文当局公布新课纲草案并大幅缩减必读古文的"去中国化"行径,岛内各界有什么反应?实际上,从蓝营到其他政治团体,从教育界到学术界、文化界,社  相似文献   

9.
《理论月刊》2010,(8):F0003-F0003
吴琦教授,男,1962年9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市人;1984年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7年、1997年分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国古代史博士、硕士培养点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负责人等。  相似文献   

10.
正教科书是掌控意识形态和塑造认同的工具。多年来,台湾绿营以"台湾中心论"为导向,不断对教科书动刀,以对文史教育的"技术化改革"割裂两岸历史、文化与政治连结,以期实现历史记忆修改和"国族认同"重塑。在李登辉、陈水扁打下的"台独"教育基础上,蔡英文上台后,更是强力推进高中历史和语文课纲调整,妄图在"法理台独"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夯实"柔性台独"的基础。历史课纲越调越"独"修改历史课纲被"台独"势力认为是推进"文化台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18)
<正>近日为了台湾语文新课纲中的文言文比例,台湾社会宛如进行着一场"文白之乱"。这场可谓"战役"的激烈论辩,让相关的教育团体几乎倾巢而出。最终,课审大会经过马拉松式的10小时会议后,由于分组审议委员的4个提案皆未通过,新课纲的文言文比例将维持由台湾"教育研究院"课发会研修小组所提出的草案,从现行课纲的45%至65%微降至45%至55%。教育本身就是立场的传达,当教育现场走向一纲  相似文献   

12.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琦 教授     
吴琦教授,男,1962年9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市人;1984年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7年、1997年分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国古代史博士、硕士培养点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负责人等。吴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和中国古代社会史,尤其在中国漕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1)
正摘编自5月23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新任"教育部长"潘文忠上任后立即召开记者会,宣布多项重大教育政策,包括推动蔡英文的政见"高中全面免试入学",将在2018年扩大试办,另外还有废止微调课纲、2018课纲如期上路、大学退场处理原则、缩短学用落差,以及5年800亿元新台币的高教预算延后一年等政策方向。"新教长"如此雷厉风行、风风火火,一下子推出这么多重要的教育政策,尤其是课纲竟然就这样实施了,事前跟谁商量过、决策过程有哪些单位?  相似文献   

15.
正8月13日,台湾教育部门课审大会审议通过高中历史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同时,教学方式由编年史改为主题式。国台办发言人应询指出,任何"去中国化"行径都无法割裂两岸的历史和文化连结。"台独"分裂活动数典忘祖,必将遭到两岸同胞更加强有力的遏制和打击。近期,台湾各  相似文献   

16.
杨华山 《理论月刊》2005,(11):119-121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之下,中华文化不仅正在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他觉"北和"文化互觉"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也方兴未艾.<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正是中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园地中的一支新开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7)
<正>民进党的党纲第一条就是"台独"。长期以来,民进党不遗余力地宣扬"台独"史观,手法多种多样,修改课纲、进行"台独"洗脑教育是最便捷的一环。民进党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地修改课纲,宣扬"台独"史观,显然是从中尝到了"甜头"。这就是蔡英文从所谓"太阳花学运"中总结出台湾青少年的"天然独"。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大选",民进党收获了"天然独"的选票,因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李登辉在2015年初与台湾岛内大学生进行世代对谈,公然宣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口气读罢顾秀莲主编的《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卷,[1]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妇女不能没有历史,历史也不能没有妇女;国家离不开妇女,妇女也离不开国家。妇女与历史、妇女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同构,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妇女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和"社会的"。正如李小江在"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总序中所说:"女性学者的学术关怀不仅应该是女性的,也应该是历史的。无论过去还是今天,女性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7)
<正>新学期伊始,由民进党当局强硬修改的"两国论"课纲草案,再度引起岛内外关注。据报道,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称,新课纲目前只是草案,还会有4个月的公开讨论阶段,该课纲草案自9月3日起在岛内各县市举办22场次公听会,搜集各方意见,草案修订后,预计最快明年初提交台当局有关主管部门课程审议会审议,预定2019学年实施。岛内各界对课纲草案及举办公听会有什么反应?对其"去中国化"的实质有什么样的认识和观点?多位台湾文化教育界人士对此提出批评,有学者直呼是"去中国化"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灾史绵长,灾种繁多,灾域广袤。中国有着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历史上代代都有治灾贤能出现,也留下了不朽的防灾减灾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国民的防灾教育仍旧很滞后。尤其近年来,灾患频发,虽然国家的救灾力度一再加大,应对巨灾的措施也不断加强,但对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