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简讯     
《前进论坛》2015,(2):63-64
<正>聂振强获国际奖为传承中华姓氏宗亲文化,推进东盟商界经济发展,近日,由东盟传媒、东盟商界、泰中友好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15东盟商界精英年会暨第三届东盟商界精英颁奖典礼"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委员、农工党中央"中华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聂振强获得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与经济研究贡献奖,对聂振强和己故中国社会学泰斗郑杭生教授共同开创的"中华姓氏宗亲文化"、"姓氏社会学"学科领域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2.
成龙奎 《台声》2014,(4):70-70
<正>3月9日,在唐代名相魏徵诞辰1434周年之际,由海峡两岸魏徵后裔倡议,福建省平潭县科技文体局、平潭魏氏宗亲联谊会、平潭魏徵文化促进会联办的海峡两岸(中国·平潭)魏徵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平潭综合实验区隆重举行。在追思魏氏先贤的同时,两岸魏氏企业家共同签署投资意向合作协议,拟在当地投资百亿元等文化产业项目,以弘扬魏徵历史文化。来自海峡两岸的400多位魏徵研究者和魏氏宗亲欢聚一堂。其中有台湾世界魏氏宗亲总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3.
吴函陵 《台声》2014,(7):40-41
<正>6月20日至26日,第6届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高雄隆重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与宗亲代表15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的两岸基层宗亲代表涉及60多个姓氏。本届论坛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溯姓氏之源流,传华夏之文明,架宗亲交流之桥梁,谋两岸百姓之福祉,通过"姓氏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海峡百姓"百幅"书画展、两岸各同姓氏宗亲对接等活动,增进两岸同胞的血  相似文献   

4.
正两岸同宗,血脉相通。宗亲文化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近日,武汉市台办组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杨国安、武汉江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海等一行7人赴台,开展了为期7天的台湾黄氏宗亲文化探访之旅。寻访缘起郡望、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宗亲家族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在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0,(11)
<正>10月26日,第三届"同根同源"豫台旅游高峰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台湾观光协会名誉会长张学劳、台湾世界陈氏宗亲理事会会长陈盛根,河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台湾海峡两岸观光协会北京办事处主任杨瑞宗出席论坛并致辞,以及台湾雄狮、山富、西南、行家、志洋等主要旅行社负责人和台湾宗亲会负责人共150人参加了论坛。河南素有"中州"、"中原"之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亿。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遗存众多,地上文物、地下文物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正>参政议政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自身素质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把理论研究课题转化为参政议政的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参考。现以姓氏宗亲文化调研为例,谈一下体会。一、农工党北京市委会理论研究基地率先开创"姓氏宗亲文化"调研  相似文献   

7.
基层视线     
《政协天地》2012,(7):41-43
海峡两岸(漳州)宗亲文化交流中心在漳州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以宗亲文化为主题的对台文化交流中心,设有漳台宗亲文化·族谱对接馆、民俗风情馆、史料文物馆和漳台族谱对接网"三馆一网站",收藏有漳台族谱1200多部,其中台湾地区的族谱近500部。揭牌期间,还举办了漳台宗亲文化、文史资料图书展,共展图书499种1580余册,汇聚了漳州涉及漳台宗亲文化研究的著作和2005年以来漳州市、县(市、区)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等。(漳州市政协办)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9,(21)
<正>10月16日,北京市台联组织的"2019年两岸宗亲会交流活动"在京开启,台湾新北市颖川陈姓宗亲会理事长陈吉森带领20位陈氏宗亲应邀参加。同日下午,参访团一行来到北京台湾会馆,在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这座百年会馆。随后,参访团成员与台联领导和部分在京台胞进行座谈交流。王兰栋首先对参访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北京市台联的基本情况、台湾会馆的历史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品牌交流活动。他指出:北京市台联认真贯彻落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3)
正1月22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台湾洪氏宗亲青少年福建寻根活动营"活动在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营。25名台湾南投县草屯乡燉煌堂洪氏(宗亲)青少年,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等多个年龄层,赴闽交流。主办方介绍,活动营主要在泉州、漳州等市县开展活动,围绕姓氏血缘、谱牒文化、闽台宗亲等主题,开展寻根  相似文献   

10.
<正>我生在镇江、长在镇江、工作在镇江,对镇江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成为"生态镇江、文化镇江、人气镇江"。记得2009年2月11日下午,我来到了地处美丽的滨江旅游风光带的听江楼,参加市政府、市政协以"镇江的明天"为题的情况交流会。那天,春日的暖阳普照着回春的大地,二月春风剪出了一幅春天的画卷。眼前,大地返绿,垂柳吐芽;金山湖面,涟漪阵阵,一望无  相似文献   

11.
樊铓 《台声》2018,(19)
正9月17日,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在机关会见了台湾郭氏宗亲大陆参访团一行。此次台湾郭氏宗亲会是应北京市台联邀请,前来北京参加海峡两岸郭氏宗亲座谈会。纪斌对郭氏宗亲会的乡亲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乡亲们介绍了全国台联成立的历史及主要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5,(24)
<正>陈璘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历史对他虽毁誉不一,然而他的兴邦安民精神和军事勇略神采,却让世人所称许,为后人所敬仰。都说乡音难改,年近八旬的陈邦植先生说起普通话,仍带有浓重的韩国味儿,但韩国并非他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他是一代名将陈璘的第14代曾孙,是韩国"广东陈氏宗亲会"会长,他认为陈璘精神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3)
<正>"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6月16日,第七届"海峡百姓论坛"在福建武夷山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与72个姓氏宗亲代表共1100多人欢聚一堂、畅叙亲情,其中有遍布台湾岛内各地72个姓氏的近600名宗亲代表。开幕式上,现场千人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许多两岸宗亲被浓浓亲情气氛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8)
<正>提到大连,人们就会想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提到丽江,人们就会想到邂逅浪漫之地。反思镇江,旅游资源禀赋独特、有山有水、宜居宜游。"但这些还不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我们对镇江的定位是——爱。"在旅游业遍地开花的今天,江苏省镇江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却宣称要以"爱"为名,高调发展旅游业,从民族和世界的高度做响文化旅游的内涵。这个诞生不到一年的国企,缘何能有如此大的魄力?2014年5月,在镇江市市委、市政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4,(5)
<正>4月11日下午,作为"我眼看中国"第13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的大师讲座——"两岸·亲缘·传承——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在校内正大国际交流中心弘雅厅举行,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作为主讲嘉宾作了题为《可以折叠的制度和能够拼接的图像——从闽台民间宗亲活动看宗法制度》的专题讲座。汪毅夫通过回顾历史,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宗法制度与闽台文化、两岸亲缘的关系,为同学们作了一场十分精彩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3)
<正>6月18日,大雨下个不停,但丝毫不影响石狮市永宁镇沙美村卢氏宗亲的心情,他们满怀期待,因为又有台湾卢氏宗亲即将到来——台湾台南市南沙宫卢章明、卢翊宾父子一同来到沙美村寻根谒祖。此行台南卢氏宗亲的"寻根"源自台湾知名学者、沙美乡贤卢用章教授的精心"牵线"。卢章明告诉记者,原来并不知道"沙美"在大陆的哪个地方,自己只靠父亲口传得知家族故事,而通过在台湾户政事务所能查到的最早记录仅为沙美16世的迁台高祖父卢比炒和出生于"明治元年"的曾  相似文献   

17.
<正>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拥有"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真山真水的自然禀赋,3000多年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以改革开放作为主旋律,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脚踏实地、奋力攻坚,形成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鲜亮底色,奏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中的美丽乐章。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9日,台湾宜兰张氏宗亲一行30人在台商张传来、张明正的带领下,赴福建省诏安县秀篆镇北坑村寻根谒祖。虽然气温高达34度,但抵挡不住台湾宜兰张氏宗亲一行的回乡寻根的热情。张氏宗亲一行一到北坑村,就见墙上醒目的欢迎标语:"宗亲情、情深似海,叙宗情、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9,(9)
<正>5月8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在厦门会见了来闽祭祖的台湾王氏宗亲会荣誉理事长王金平一行。刘结一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中国人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创中  相似文献   

20.
<正>烈日炎炎,问政切切。镇江市政协督查组冒着酷暑走进圌山天沐温泉度假区,实地了解度假区设施建设及运营情况,推进重点提案办理。这是该市政协助力打造全域旅游"镇江名片"的又一举措。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镇江,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人文景观,旅游业却一直叫好不叫座。委员们看到眼里、急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