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不是舞蹈科班出身,学习的过程也是时断时续,他似乎一直是走在舞蹈的边缘,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舞蹈的世界放射光芒。《台声》:为什么舞团的名字叫"云门"?林怀民:许多人都这样问过我。老实讲,当初我只是一个写小说的孤单年轻人,连舞蹈史都不知道。创立云门的时  相似文献   

2.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9,(23)
<正>林怀民简介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他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是六七十年代台湾文坛令读者瞩目的作家。林怀民大学就读政治、新闻系;留美期间,一边攻读学位,一边研习现代舞。1972年,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云门在台湾演遍城乡,屡屡造成轰动,并经常赴海外作职业性演出,获得佳评无数。  相似文献   

4.
谢保家 《台声》2003,(1):33-34
我是《台声》最忠实的读者;在漳州,在福建,有许多的台商朋友都喜欢这份刊物。欣逢《台声》创刊20周年,让我代表这里的台商朋友们,热烈祝贺《台声》生日快乐。《台声》创刊于1983年,当时两岸还是坚冰一块,有一批人士已经汇聚在《台声》的旗下,致力于两岸同胞的沟通与了解,这是何等的热情和勇气,现在想来,又是何等的智慧和远见。“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应当说《台声》杂志体现得最为充分。风风雨雨20个春秋,《台声》杂志始终坚持传送两岸信息,沟通海峡两岸亲情,反映台胞心声,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5.
郭平坦 《台声》2003,(1):15-16
《台声》创刊20周年了。我是1985年被选为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的。当时《台声》已经由郑坚等同志创办,初具规模。因工作需要,我分别于1985至1986年、1988至1995年兼任《台声》杂志社社长,先后与《台声》共度10年。《台声》是争取台湾民心的重要阵地《台声》是由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民间团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杂志,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强乡亲情谊为目的,发挥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时有“台湾人办给台湾人看”的意见。但我觉得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应动员一切力量,建立一…  相似文献   

6.
<正>林怀民简介林怀民,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大学就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1972年,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19)
<正>要涨姿势,想看就看凡订阅2016年《台声》杂志两本或以上,无门槛直接领取2015年《台声》杂志1本(如无备注则随机发送)。抄实惠,放心价凡订阅2016全年《台声》杂志的新老读者,均可免费领取2015全年《台声》杂志大礼包一份。(内含12本不同期次杂志,如无备注则随机发送)先到先得,百元好礼随刊送凡直接汇款至台声杂志社发行部订阅2016年《台声》杂志的新老读者,均可免费获得杂志套餐一份。(2015年《台声》杂志,不限期次,随机赠送,多订多得)  相似文献   

8.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台声》2011,(11):112-112
【读者来信】 台声杂志社同志,我是《台声》的老读者了,对台湾问题一直都很关注,《台声》杂志让我对台湾有了更深入地五人识和了解,而新《台声》信息量更大,覆盖面更广,每个栏目都能让我从中受益,期待《台声》有更好的发展,支持《台声》!  相似文献   

10.
阎良编译 《台声》2013,(9):80-81
作为一份以时政为主的综合性刊物,与台湾有关的人和事自然是《台声》报道的重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台湾百年历史精英人物之一,蒋渭水的名字便经常出现在《台声》上。《台声》创刊不久我就进入了这家刊物,在《台声》杂志工作了近20年。为参加第二届蒋渭水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易靖茗 《台声》2013,(2):22-25
与其说这是篇专访黄木村教授的文章,还不如说这是对黄教授平时言语累积的一次梳理。与黄教授的相识,得益于工作上的关系。自2011年6月起,黄教授开始主持《台声》杂志《艺术与生活》专栏以来,他的文章和版面都是由我来协助编辑。久而久之,从读他的文章到对他色彩能量画派的熟悉,我渐渐地开始读懂了他这个人。  相似文献   

12.
刘建国 《台声》2003,(1):32-32
我是《台声》杂志的忠实读者。由于工作的关系也常常和《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打交道,我感觉到《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就像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而《台声》杂志就像一座桥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心声,加强了两岸人民的联系。感觉之一,可读性强。《台声》杂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涉及海峡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有权威人士关于两岸焦点问题的评论,有专家学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最新话题,有引人注目的特别报道,有台湾社会的观察描绘,有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成就、投资环境以及美丽风光的介绍,还有台商投诉案件的分析,告诉人们如何用法律手段维…  相似文献   

13.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台声》2016,(23)
正《台声》杂志编辑部:您好!我是四川省眉山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刘文东。《台声》杂志是我开展台联工作的重要工具。故每期都仔细读,得益颇多。今年9月上期(总第403期)有一篇《陈明忠:无悔人生》文章,我看了几遍。发现有一个字是错的。即第29页《陈明忠夫妇与两个女儿》照片上(方段落中)的"陈明忠对大陆读者说:这辈子做了21年牢……"的"做"字似应为"坐"字。《台声》海内外发行,读者颇多,为此特致信于您,意在希望刊物办得更好。此致敬礼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8)
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012年,《台声》杂志开辟《两岸一家人》专栏,专门采访报道两岸婚姻年,《台声》杂志开辟《两岸一家人》专栏,专门采访报道两岸婚姻家庭里的亲情故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2015年8月,由台声杂志社发起,中赣核(北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成立两岸一家亲基金,并共同发起"两岸一家亲《台声》赠乡亲"公益活动;2016年,由两岸一家亲基金提供资金,资助《台声》杂志入岛印刷发行,成为大陆唯一一家能够在两岸同步印刷发行的中央级时政类新闻期刊……自此,两岸公益事业携手点亮民间交流之光。  相似文献   

16.
阎崑 《台声》1994,(11)
黎泽重,66岁,一位老邮人,也是一位老报人.七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他,并以《邮坛又报春消息,飞向盈盈一水东》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台声》杂志1987年第7期上.七年后的今天,我决定再次采访他,因为他的事业仍在继续,他在两岸邮人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吴彤 《台声》2003,(1):34-35
《台声》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当我手捧着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杂志时,与别人相比更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台湾网站大规模改版后重新开通了,像是披一身朝霞的孩子,面对着精彩的世界。而《台声》杂志此时已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年”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台声》与中国台湾网的手握在了一起———是《台声》的领导们作出了富有远见的决策: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共同携手发展,让《台声》插上网络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台声》与中国台湾网进行合作,作为中国台湾网来讲感到由衷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18.
陈弘 《台声》2003,(1):18-18
光阴似箭,《台声》杂志已创刊20周年了,我表示衷心祝贺!2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台声》杂志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越办越有特色,愈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已办成沟通海峡两岸、有声望的民间刊物。20年来,《台声》逐步做到了内容丰富,栏目多彩,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版面活泼。我是《台声》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目睹了《台声》的发展过程,为它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20年来,我从《台声》得到了不少教益。它刊登了大量有关台湾的文章、报道和评论。故乡的秀丽风光,感人的人物和事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9.
沙蓬 《台声》2014,(5):72-74
<正>读今年第4期《台声》吕风显的追思文章,得知许燕吉大姐走了。这位"落花生的女儿",在81岁生日那天落下了自己的人生大幕。作者概括许大姐是"悲喜人生",图片上许大姐正拿着话筒讲话,"笑容始终慈祥而率真"。而我心中却充满苦涩,我欠许大姐一个采访录,一份心债,虽然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11年前,作为《台声》杂志记者的我去西安,主要是参加清明节黄帝陵祭祖活动,顺便想采访几位陕西的台胞。吴庆洲会长向我推荐了周芩仲,说他是许地山的儿子,一生遭遇堪比"牧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7)
正采访时间:2015年8月4日(星期二)上午采访地点:北京朝阳区潘家园记者札记:"我将古老的名称泉州来寻访,心中荡起柔情蜜意的涟漪,我踏上似曾相似的祖先土地,作为一个挚爱着你的儿女。多么熟悉,沿着亭仔脚的热闹街道,多么亲切,庙前屹立的大榕树。从小抚爱过的台岛古城风景,有如一幅艳美图画又涌现在我心里。"(摘自1983年第3期《台声》)如若不是有幸采访,我竟不知彭克巽老先生早在1983年就和《台声》有了渊源。彭老在北京大学俄语系教学长达45年之久,曾任俄语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他主要讲授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思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