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昕 《台声》2019,(15)
正7月30日,由贵州省台办主办,多彩贵州网承办的"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逐梦乡村"主题采风活动在贵阳启动。来自台湾东森电视台、台湾《台湾导报》、台湾《联合报》、台湾台中广播公司、两岸网红,以及华夏经纬网、海峡卫视等两岸多家媒体,从贵阳出发,开展为期4天的采风交流活动。活动期间,两岸媒体先后赴遵义市花茂村、正安吉他小镇、湄潭茶园、凯里云谷田园、  相似文献   

2.
<正>6月6日至11日,2017"你来我往"津台媒体交流峰会在天津举办。台湾导报社、宝岛联播网、台中广播、台南古都广播、正声广播、城市广播网等17家台湾媒体的22位资深媒体人来到天津,与天津广播电视台和各区县新闻中心负责人就"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与事实"的主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大家认为,此次交流在专注新媒体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强调媒体肩负的责任和两岸媒体互通互融的必要性,为两岸媒体人如何看待新闻  相似文献   

3.
正10月29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台湾两岸圆桌论坛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两岸民间圆桌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工商、文化、青年等相关社团负责人、各界民间代表人士和大陆有关机构团体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等150余人出席,并就推动落实"31条措施",加强两岸经贸、文化、青年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3)
<正>6月18日下午,为使本届论坛更能体现新媒体、新青年、新发展主旨精神,对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来自两岸的业界青年代表分别作了主旨演讲。发表演讲的分别有: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董时、台湾中华自媒体暨部落客协会会长钟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西冰、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卢轶男、台湾海峡两岸青年双创智库创始人张先鹏,台湾远望文化事业研究员、中华琉球研究学会秘书长张玮珊。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8,(21)
正10月29日,由全国台联、台湾两岸圆桌论坛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两岸民间圆桌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工商、文化、青年等社团负责人、各界民间代表人士和大陆有关机构团体的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等150余人,围绕"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主题,聚焦落实"31条措施",就加强两岸产业、经贸、文化、青年合作等议题,  相似文献   

6.
刘筱燕 《台声》2014,(7):32-33
<正>2014年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6月15日在厦门开幕,来自两岸电影、动漫、网络等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学者、两岸青年代表共襄盛会,探讨新媒体、文化创意与青少年交流。李国杰在会上致词说,"彭帅与谢淑薇的‘海峡组合’能够频频夺冠,是两岸年轻人携手合作获得成功的最有力证明"。并且指出,两岸青年不能仅停留在交流阶段,应该在更加具体细致的合作中逐渐走向融合,如何开展实质性合作,不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3)
<正>11月26日,首届海峡两岸工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产业界代表、专家学者围绕两岸"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探讨合力推动两岸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论坛由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台湾财团法人  相似文献   

8.
<正>8月22日,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网络文化与媒体传播"为主题,通过两岸资深媒体人互动、网民学者交流,探寻两岸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新,探讨两岸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探索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道路。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中华文化发展台湾促进会秘书长沈永峰,台湾海基会前专职顾问、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瓯,台湾中华文化复兴在理党主席兰梁筱娟等嘉宾,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和青年代表1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24)
<正>11月26日晚,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工业发展与合作论坛上,来自大陆的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与来自台湾的工业总会副理事长林明儒代表两岸工业界共同签署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倡议,继续举办"海峡两岸工业发展与合作论坛",推动两岸工业界建立日常联系机制,促进工业界开展广泛深入交流。与会人士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1)
正11月2日至3日,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两岸的200多名代表围绕"政治互信与良性互动、新经济发展与两岸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两岸青年探索新愿景开辟新前途"等议题展开交流和对话,对未来两岸和平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论坛发布了40多项2017年两岸交流项目信息,包括第三届两岸大学生创客营、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第十六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     
《台声》2014,(12)
<正>首届南台湾两岸论坛在高雄举行11月22日,由高雄市两岸关系研究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南台湾两岸论坛在高雄举行。来自高雄、台南、屏东等台湾南部县市的高校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学者与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从南台湾看大陆对台政策、如何做好台湾"三中一青"工作和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呼吁两岸双方、两岸同胞继续通过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丁宇 《两岸关系》2014,(10):55-56
正8月24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武汉拉开序幕。来自海峡两岸十多家媒体的记者,在一周时间里,走访武汉、襄阳、十堰、神农架、宜昌、荆州等地,领略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灵秀湖北的快速崛起。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台南古都广播公司、台南市记者协会、东森电视公司台南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23)
正11月21日,由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处共同主办的"两岸传媒论坛"在台北举行。两岸传媒业者和学者围绕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转型进行了讨论。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荣誉会长张京育说,媒体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大众,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东森新闻云》资深副总编辑周佩虹表示,如今  相似文献   

14.
<正>六月。厦门,台湾;蓝天,大海。因第六届海峡论坛,而显得格外笑意多姿。厦门。会场。门口签到墙、主席台大型电子背景板,尽情彰显青春、激扬、阳光、向上属于青年人的梦。6月15日至16日,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两岸电影、动漫、网络等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学者、两岸青年代表300余人相聚一堂,畅所欲  相似文献   

15.
正10年来,海峡论坛如同敞开怀抱的巨人,拥抱着来自宝岛台湾的各界人士,而其中很大一部人是来自台湾的年轻人,青年是两岸交流的主力军,也是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石。海峡论坛不断刷新着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2010年,第二届海峡论坛首次引入青年论坛,并举办了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论坛,此后,青年论坛元素不断拓展,到2017年,已经拓展到除了青年论坛之外的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共享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3)
<正>6月13日,第三届两岸公益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300多位两岸公益机构代表和爱心人士围绕"公益——让社会更和谐"主题,深入交流实践经验,探讨两岸公益合作。为期2天的第三届两岸公益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致公党中央海外联谊委员会、两岸交流基金、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台湾张老师基金会、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台湾创价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致公党福建省委  相似文献   

17.
吴函陵 《台声》2014,(7):40-41
<正>6月20日至26日,第6届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高雄隆重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与宗亲代表15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的两岸基层宗亲代表涉及60多个姓氏。本届论坛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溯姓氏之源流,传华夏之文明,架宗亲交流之桥梁,谋两岸百姓之福祉,通过"姓氏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海峡百姓"百幅"书画展、两岸各同姓氏宗亲对接等活动,增进两岸同胞的血  相似文献   

18.
正媒体是合作互信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两岸"三通"之外的又一沟通交流大通道。6月6日至7日,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是由中华海外联谊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指导,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厦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22)
<正>11月2日,两岸60多家知名媒体负责人在台北参与海峡媒体峰会。面临严峻挑战的传统媒体如何找寻新媒体合作空间,受到与会者共同关切。在"媒体新时代,文化大合作"主题下,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联合报系共同主办第七届海峡媒体峰会。自2009年以来,海峡媒体峰会已在两岸举办6届,直面传媒业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两岸媒体在联合采访、联办活动、合办媒体等方面实现突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河南日  相似文献   

20.
正6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厦门节目制作室、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东南广播电台以及台湾胜利之声广播公司、成功广播电台、非凡音广播电台等15家两岸广播媒体28人走进余杭梦想小镇,开展"创新浙江孵化未来"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在此后的行程中,采访团还先后来到桐乡互联网小镇乌镇、嘉善巧克力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