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群众》2015,(11)
<正>世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10月20日,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暨2015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在宜兴精彩开幕。以陶为媒,实现文化、旅游和经贸的融合发展是本届陶文化节的主旋律。陶文化节以"缅怀大师风范,弘扬景舟精神;繁荣陶瓷文化,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陶醉中国、陶缘景舟、陶苑芬芳、陶行阳羡、陶都兴业"五个"陶"的"主线",共安排设计了开幕式群众文艺演出、顾景舟艺术馆开馆仪式暨"百年景舟"紫砂艺术大展、《顾景舟》电影首映式、"金秋十月醉陶都"旅游季活  相似文献   

2.
肖军 《台声》2014,(10):39-41
9月12日至13日,在台胞社团论坛·文化分论坛中,来自海峡两岸、香港及海外的近80位社团领袖及嘉宾会聚一堂,从加强两岸文学、艺术、媒体和创意产业交流,加强两岸社区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抗日文化交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等角度切入,对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1)
正11月2日至3日,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两岸的200多名代表围绕"政治互信与良性互动、新经济发展与两岸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两岸青年探索新愿景开辟新前途"等议题展开交流和对话,对未来两岸和平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论坛发布了40多项2017年两岸交流项目信息,包括第三届两岸大学生创客营、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第十六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  相似文献   

4.
<正>7月13日至18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主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汇聚两岸多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及实地考察活动在台北、澎湖等地展开。据悉,本项系列活动系两岸2008年共同搭建的学术论坛,在两岸间轮流举办,旨在探索各阶段文化资产保护工作所关注的课题并加强往来与合作。今年论坛由台湾方面邀请,首度以"水下文化遗产之保护与合作"为题。两岸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相较于海外都属晚近。大陆始自1987年,台湾则从1995年萌芽。如今,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9,(1)
<正>"九合一"地方选举后,多位国民党籍县市长纷纷表示支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城市交流,但"饮头啖汤"的却是无党籍台北市长柯文哲。2018年12月20日,"2018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举行,规模盛大。两市与会代表就公共住宅与都市更新、大健康产业、文化、环保与市民服务等四个方面展开分论坛交流,并签署三份合作文件。这次虽是上海与台北第九次举办双城论坛,也是2018年"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治气候变化下两岸城  相似文献   

6.
9月16日结束的首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以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题,就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前景与方向、两岸投资贸易正常化等展开研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提出了全面深化和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要着眼长远,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而研讨会后形成的论坛共同建议,也将促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列入其中。这表明,努力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同胞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热点资讯     
首届两岸四地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届两岸四地青年论坛5月10日在北京大学开幕,来自北京高校的两岸及港澳四地青年学生围绕文化、经济等主题进行研讨。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澳门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北京高校11个港澳台学生社团协办。论坛以"创·四方"为主题,议题多涉及两岸四地间两地或多地的交流互动,如"两岸三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大陆与台湾的文化借鉴和交流"、"香港与内地城市化对比与交流"、"从港澳与台湾的异同试探‘平潭模式’的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8.
丁宇 《两岸关系》2014,(1):63-65
2013年12月26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美丽的佛国仙山——四川峨眉山开幕,本次论坛以“茶文化与两岸关系之道”为主题,分别就茶文化对两岸天系的启示、对两岸茶文化交流的展望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16日至18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与山东威海市台办、市民政局,以及台湾中华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等有关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养老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威海举办。威海市台办主任李英春、市民政局局长栾波、市台协会长吕台年、台湾中华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会长吴一昌和80多位两岸养老事业产官学界代表参加论坛有关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0,(7):22-23
<正> 6月20日至22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两岸少数民族联谊交流会在宁德举行。交流会以"扩大两岸民族交流,促进宁台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联欢晚会、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暨乡镇对接签约、参观畲族博物馆和畲族村寨等活动,使两岸少数民族同胞间的友谊得以深化,让两岸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得以展现,对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3)
<正>出台两岸民众交流往来新举措搭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新平台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更加深入拓宽两岸经济合作共赢新渠道6月13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在闽举办。这个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民间交流平台经历七载风雨,已发展成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两岸基层民众广泛参与的交流盛会。历届海峡论坛深耘闽台文化,举办两岸宗亲恳谈、族谱共建、妈祖寻根、郑成功文化节、涉台文物展、武术交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2.
吴函陵 《台声》2014,(7):40-41
<正>6月20日至26日,第6届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高雄隆重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与宗亲代表15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的两岸基层宗亲代表涉及60多个姓氏。本届论坛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溯姓氏之源流,传华夏之文明,架宗亲交流之桥梁,谋两岸百姓之福祉,通过"姓氏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海峡百姓"百幅"书画展、两岸各同姓氏宗亲对接等活动,增进两岸同胞的血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台声》2019,(13)
<正>7月3日,由南投县政府主办的第11届日月潭与西湖"两湖论坛",在日月潭晶园休闲度假村展开。台湾南投县长林明溱、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长陈国妹共同主持开幕式,会中聚焦民宿产业发展,探讨及交流有关民宿、文化、环保、跨境电商等合作机会。林明溱指出,南投县与杭州市有多年深厚友谊,"两湖论坛"由南投县、杭州市轮流举办,透过此沟通平台全力推动双边教育、文化、艺术、农业、卫生、环保、观光、民宿、文创等各领域的实质交流,建立民间合作平台,可说是两岸城市交流最佳典范,盼创造双赢互利。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2月26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美丽的佛国仙山——四川峨眉山开幕。本次论坛以"茶文化与两岸关系之道"为主题,分别就茶文化对两岸关系的启示、对两岸茶文化交流的展望等议题展开研讨。《两岸关系》杂志社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社长钟河林,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助理任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管委会书记、中共峨眉山市委副书记秦福荣等来自两岸的近百名嘉宾参加了研讨。茶文化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启示和佐证此次论坛是国务院台办2013年重点交流项目,也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14,(6):21-22
<正>举办时间2010年6月19日至25日主题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主议题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主要活动论坛包括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和论坛大会、政策研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民众嘉年华四大板块,包括妈祖文化活动周、海峡两岸合唱节、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25项活动。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9,(3)
<正>2月27日上午,由福建省台联举办的两岸婚庆行业座谈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婚庆行业协会会长林德斌、台湾婚俗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博裕、台湾婚礼产业联盟发展协会荣誉会长欧阳慧等两岸婚庆行业专家20多人参会。座谈会由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主持。座谈会上,两岸婚庆行业专家们交流了两岸婚庆实训营的合作,探讨了两岸民俗、婚俗文化活动的交流与联谊,并协商研究了海峡论坛期间两岸婚庆行业联谊活动有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23)
<正>11月18日,"第五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厦门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社会科学院以及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两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届论坛以"两岸文化深耕与融合"为主题,围绕"两岸传统文化研究""两岸历史与教育研究""两岸艺术研究""两  相似文献   

18.
台晟 《台声》2019,(18)
回顾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成为两岸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及港澳地区专家学者带来的宝贵经验和精彩观点为两岸搭建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23)
<正>2017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暨第六届两岸及港澳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于11月1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台湾多名高校负责人受访时表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应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大师生交流以破当前台湾少子化困局。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密切,今年11月初,由福建师大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浅谈紫砂     
庄晓蓉 《两岸关系》2014,(11):50-51
<正>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她位于太湖之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名胜地的腹地,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州,竹的海洋"之称。宜兴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特别有利于陶瓷生产。因上帝对宜兴的厚爱,赐予丰富的制陶条件,地下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土。宜兴陶瓷传说云云,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烧造陶瓷了。商周时期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