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会,为两岸民众开辟了面对面交流的渠道,架起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搭建了手拉手共赢的平台,越来越受到两岸同胞的青睐。凤凰花开时节,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迎来了近万名台湾各界人士、青年朋友,洋溢着热情与青春,第七届海峡论坛如期拉开帷幕……"同胞之间的交流关键要从‘心’开始,促进心灵契合。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心走远了,咫尺也是天涯。"6月14日,伴随着中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13)
正为期一周的第十届海峡论坛于6月11日在福建落幕。至此,这一两岸民间交流的嘉年华走过十个春秋。十年来,无数两岸同胞的手在这里相握、情感在这里交融,"一家亲"成为两岸同胞在海峡论坛上碰面时的共同感受。两岸割不断的历史血脉连接,让两岸民众有天然的人文亲近感。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12)
<正>海峡无情隔两岸,真爱有意渡双心。大陆与台湾有多少对有情人冲破重重的阻力,终成眷属。他们在诠释自己爱情的同时,也让世界知道两岸同胞心同根、民同脉、水同源、语同音。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天,真心的祝愿  相似文献   

4.
正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平台,为两岸民众开辟了面对面交流的渠道、架起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搭建了手拉手共赢的平台,越来越受到两岸各界的青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纵使民进党当局百般"添堵",也阻挡不了两岸民间交流持续升温的势头。通过海峡论坛深化两岸民众交流已成为新常态,参加海峡论坛越来越成为台湾民众的新期待。同胞亲情不可断,民心相亲不可逆。在两岸有关方面的努力配合下、两岸嘉宾的热情参与下,第十届海峡论坛如期花开福建。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3)
<正>6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厦门会见了出席第九届海峡论坛的部分两岸嘉宾和主办单位代表。俞正声说,海峡论坛从无到有,一路走来,成为两岸基层交流的重要平台,离不开两岸同胞的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在座的许多朋友旗帜鲜明地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作出了积极努力。俞正声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心愿和利益,是一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23)
<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至亲的情思今年是台湾开放大陆探亲30周年,亦是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早在1979年,大陆方面就首先倡导开启两岸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尽快实施通邮通航,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参观交流。经过两岸同胞的不懈努力,到1987年,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交流往来的大门由此打开。  相似文献   

7.
俞正声 《台声》2014,(7):18-18
<正>各位同胞,各位乡亲: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先,我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向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乡亲们,表示诚挚的问候!本届论坛以"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为主题,讲出了两岸民众的心里话。这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造福两岸民众的生动写照,也反映了两岸同胞共谋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挟美谋独"、气焰嚣张,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排除疫情影响和岛内人为阻挠成功举办,不能不说是海峡两岸同胞的一件幸事。作为两岸同胞共同向往、共同培植和扶持的两岸交流大平台,海峡论坛为两岸融合发展交流。  相似文献   

9.
张志军 《黄埔》2013,(5):1-1
我们都知道,有交流,就有感情的交融,就有亲情的升华。两岸同胞历经百年沧桑,从被迫分离到短暂相聚,再从相互隔绝到交流往来,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一家人的亲情。海峡论坛的举办,就是要鼓励和推动两岸同胞的全方位交流,深化两岸一家人的亲情。  相似文献   

10.
海峡论坛是在已举办三届的"海西论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并更名的大型两岸交流活动,作为一场旨在促进两岸基层交流合作的盛会,海峡论坛的创举前所未有,顺应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呼应两岸民众的新祈盼、新需求,每年5、6月间,海峡论坛如期而至。来自草根阶层的两岸普通民众聚首在海峡论坛唱主角。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过11年的历程,海峡妇女论坛如今已成为两岸女性同胞的特殊节日,这一天,所有来参会的两岸姐妹,不论年长者还是年轻女性,都精心打扮盛装出席,大方展示新时代两岸女性的自信和风采,她们无疑是海峡论坛盛会上最美的风景,她们给两岸交流带来了一股温柔的力量。6月16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在厦门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激荡家国情怀、促进融合发展",来自两岸暨港澳千余名妇女姐妹出席论坛。论坛从家庭视角出发,通过举办两岸优秀家庭代表讲述家风传承故事、两岸大学生和家庭同台诵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爱情不是距离,海峡阻挡不了彼此爱情的距离。来来回回往返两岸的青年学子在校园里认识、交往、分离,这样的故事在两岸间不断地上演,这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阿哲与小倩身上。两岸的爱情故事即使海峡再深、阻碍再多也隔绝不了彼此。希望两岸的爱情故事都能够像阿哲与小倩一样开花结果,见证"两岸一家亲"的故事不断谱出甜美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9,(12)
<正>2019年,海峡论坛进入第二个十年。6月16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报名台胞人数超过万人、首次参加的台湾民众占40%、台湾青年占50%,这凸显了海峡论坛"民间性、草根性和广泛性"的影响力。本届海峡论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两岸同胞首场大规模团聚活动,是新形势下扩大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4.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里深深地吐慕着拳拳的游子之心,引起两岸同胞强烈共鸣。乡愁里,蕴含着台湾同胞对亲人同胞的思念、对回归故土的渴望、对两岸统一的期盼。也正是这股乡愁的力量,召唤着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积极投身到大陆相关省区、特别是福建省热火朝天的乡建乡创事业中;他们是乡村建筑设计师、乡村营造师、村庄规划师、文创设计师、生态“新农人”……他们正努力以自己的兴趣发挥热情和专业与专长,  相似文献   

15.
正年年凤凰花开时,两岸同胞手拉手。海峡论坛自创办以来,年年如期在福建举行。2009年,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在原有的"海西论坛"基础上,两岸共同创办了海峡论坛。十年来,海峡论坛始终坚持为两岸基层民众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始终坚持以基层民众为主角、以亲情和乡情为纽带,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交流内涵,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同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台声》2019,(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同胞常来往,越走越近;两岸一家亲,越走越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79年至今,两岸关系已经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岁月。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往恢复以来,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成为常态,两岸婚姻成为民族命运起伏的缩影和关系演变的见证,成为推动两岸交流与交往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两岸婚姻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是两岸之间最为天然、亲密的纽带。目前,两岸婚姻家庭数量接近40万对,两岸配偶喜结良缘,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情缘,在相知相爱中,彼此走进心底,牵手未来。  相似文献   

17.
张华 《台声》2018,(13)
正6月6日,第十届海峡论坛在福建正式拉开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台湾数千名政党代表、县市代表和各界人士出席论坛活动。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会,第十届海峡论坛已成为增进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舞台,也是强化两岸同胞感情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发挥了稳定目前风雨飘摇的两岸关系的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温家宝总理两年前一席肺腑之言,情之切切,闻者动容。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地理上凿开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同胞水乳交融血脉相连的亲情;一小撮民族败类设置的绊障鸿沟,绝对阻挡不了祖国的统一大势和广大台湾人民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热切向往。3月14日上午9时30分,当十届全国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24)
<正>30年前的1987年,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终于融化了阻隔海峡的坚冰,冲开了封闭38年之久的两岸往来之门。30年寒来暑往,两岸同胞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公益的观摩和经济交流。虽然历经风雨、饱受沧桑,但始终乘风破浪、向前发展。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础,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6月15日,第六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俞正声在致辞中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向参加论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乡亲们致以诚挚问候。他说,本届论坛以"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