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寸之间,卷起滔天巨浪;心潮澎湃,顿生万丈豪情。周智慧的大海作品,水墨酣畅淋漓,气贯长虹。海的壮丽、海的魂魄、海的情怀、海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溶入丹青水墨倾泻而出。难以驾驭的大海,到周智慧笔下却悠然如此从容。原来,大海是他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大海寄托了他人生的梦想和追求,他之所以能画出海的壮丽、海的魂魄、海的情怀就不足为奇了。周智慧出生在洞庭湖畔,八百里洞庭美景和  相似文献   

2.
殷双喜 《台声》2011,(2):82-85
近年来,中国当代水墨画在学院型写实主流之外,抽象性、材料性的实验水墨与工笔彩墨最为活跃。正是在现实感与精神性的互相渗透中,实验水墨与工笔、彩聚展开了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多彩之翼。而白丰中则是近年来崛起的优秀彩墨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热烈的精神、浪漫的情怀,体现了对生活与生命由衷的热爱与赞美。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8)
<正>处暑时节,秋风送爽;大千故里、喜迎宾朋。8月23日至25日,由四川省台办、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内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以"交流·创新·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17海峡两岸青少年张大千艺术交流活动"在内江市隆重举行。台湾知名书画家李毂摩等出席了活动。这是一场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成果丰的盛会,是内江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两岸青少年多交流多  相似文献   

4.
吴家凡 《传承》2008,(21):47-47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陶渊明辞官后,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正因为他的隐居生活,可能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陶渊明肯定非常醉心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家教问题上,他也是很务实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2)
正现代艺术家创作内涵自由多元,由于人文环境演变,平凡的乡村往往变成高楼耸立的繁华城市,艺术创作者内心思想往往关连着自身乡土情怀与时代思潮,在东西方思潮与绘画技巧交融下,艺术理念的演化也发展出崭新的创作风貌。谢荣源是一位创作严谨、画风细腻、笔法精炼的台湾知名水墨画家,他以西画技巧融入水墨画中,营创出独树一帜的画风。他以写生的方式刻  相似文献   

6.
陈舒 《台声》2019,(15)
<正>江明贤简介江明贤,1942年生于台湾台中市,著名美术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西班牙中央艺术学院硕士。是美国圣若望大学(水墨画)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暨研究所教授、主任暨所长。江明贤以水墨画享誉经年,历时永胜。其作品融贯中西,唯美上乘,有"台湾中生代最富盛名的代表性水墨画家""跨越海峡两岸的艺坛使者""在大  相似文献   

7.
正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齐白石韩训成1960年出生于台湾最南端的屏东,现居高雄,是台湾百年来第一位应邀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个展的中国画画家。2017年韩训成入选为全球500位水墨精英,他也是继张大千后,备受推崇的泼彩大师,其作品风格融合了工笔与写意的技法特色,营造出云气飘渺、光影瑰丽的丰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6)
<正>台湾书画名家李毂摩说:"小时候,从南投中寮二尖山的云端下来,再重回绘画艺术领域的云端",这是蔡友教授逾半个世纪在绘画世界里,汗水浇灌,辛勤耕耘,成就斐然,终至峰顶的最真实写照。回顾蔡友的成功之路,从举目皆景、随处是诗的故乡沃土踏出第一步,在嘉义师范甄溟老师的启蒙中加快步伐,在艺专名师的熏陶下精进突破,在台湾文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8)
正茂爷离开我们一年了,在这期间,我为他写了一些文字,画了张画,但更多的是,对他的思念与不舍。"我们不用再去李老先生家上课了,老爷子今天早上走了——"……泰奔兄发给我这样一则消息后,正在南山食堂吃饭的我,呆坐了半晌。茂爷,我人生中那座最悠然的灯塔,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淡水河畔。茂爷是在睡梦中离去了,走得很安详,享年94岁。这距离上一次我到台湾淡水看望他,仅仅过了16天。  相似文献   

10.
恭城印象     
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让人的内心易于烦躁及骚动。类似于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自然放松的意境,常常让都市人羡慕不已。正好,家在恭城的朋友小陈盛情邀请我们前往他的家乡旅游,我们欣喜不已,决定金秋时节到这个被誉为“月柿之乡”的小城走一走。  相似文献   

11.
芦晋 《北京观察》2012,(4):58-61
正卢平的工笔人物画影响很广泛,但是她觉得水墨画更是变幻无穷,能挥洒灵气,可以"穷神变,测幽微"。她把工笔和水墨巧妙地结合,创作了大量小写意人物,笔墨生动,人物栩栩如生,纯美清丽,像一首抒情的田园诗。女性细腻的笔法,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她不断创作出有着浓郁生活情趣、表现普通人生活,反映出时代和民族特色的好作品。看卢平的画仿佛感受到画面上的灵动在拨动人的心弦,无声胜有声,不知不觉地如临其境,见画如见人。让人陶醉其中,留连  相似文献   

12.
花事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养了花草,有时竟觉得,现实的生活也变得有些古意,平凡乏味的日子也有些诗意了。  相似文献   

13.
南山之恋     
正久居城市,在喧嚣之中为自己寻觅一处清静处所,时不时可以从世俗纷扰中退隐而出,安顿自己,调和内心。家乡龙岩永定城区的南山公园,就是这样一处颇得我喜欢的心灵家园。清晨,天刚蒙蒙亮,沿着南山山道拾阶而上,茂密的树丛和藤蔓此起彼伏,影影绰绰。山间晨雾拂过处,矮的密匝匝的铁芒箕,高的年轮不小的松树,它们挺直了腰板,伴着山风摇摆,不时留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快到山顶时,你会看见南山唯一的凉亭,上书"悠然亭",我想这取自陶渊明诗句中的"悠然见南山",便是悠然亭对南山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2)
<正>5月18日至24日,北京台湾会馆内,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引得参观者不时地驻足欣赏,并由衷地发出赞叹。此次"山川韵秀——苏惠心书画特展",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台湾财团法人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财团法人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共同主办。苏惠心是台湾"笔墨"艺术者,82岁高龄,是热衷水墨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她提笔创作至今40年有余,  相似文献   

15.
名家评价     
《台声》2015,(14)
<正>2014年7月,白宗仁应邀于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个展,展出近10年来的代表作,各界更是佳评如潮。兹将台湾艺坛大老及专家学者对白宗仁水墨作品评论如下,让更多关心两岸书画艺术的人士更深入了解白宗仁在水墨画上的成就——岭南派大师欧豪年教授;宗仁贤棣既能据德依仁以治艺事,且喜博士学成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归以禀余,老怀至慰。前年曾伴余出席国际学术论坛,余所发言,为今日水墨画期许之外,宗仁亦强调"东方既白",言旨,盖不限于苏东坡公之文赋,而更借以喻意于东方文艺今日之复兴也。当时即曾感赠小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头一年,沉寂很久的中国水墨画坛逐渐喧嚣起来,并发出了强烈的声音,成为画坛关注的中心,似乎突然之间成为"中国水墨画年"。水墨艺术 展览迭出水墨画成为画坛关注的焦点,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现代水墨画"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出版;一是围绕"笔墨"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其他的讨论也极为热烈;更为突出的现象是各种各样的围绕"水墨画"的展览层出不穷:2001年4月16日至23日,中央美术学院和兰州雅居楼艺术中心在中国美术馆以学术邀请展的形式主办题为"水墨本色"的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参展的。有张检、田黎明、周京秤等实…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印象中的黄光男,是一位海内外富有盛名的艺术行政人才。他以英年通过台湾美术行政甲等特考,担任第一任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后担任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现任台湾艺术大学校长。他本是一位出身台湾南部的水墨面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教育家,担任过小学、中学的老师,也曾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从1986年,他在台北执掌艺术行政工作,致力于当代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以及现代绘画与传统文物的收藏、保存、展示与教育。2000年底,在他的极力促成之下,秦兵马俑首次在台湾大规模展出,轰动一时,被两岸文化屏视为是当时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突破。黄光男亦被誉为"文化青鸟"。"青鸟"一词自古为信使之意,古典文学中常将它视为传送信息与爱的象征,它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期待。海峡两岸分离数十年后,各种文化交流日渐繁络,文化成为两岸之间最有共识的议题。8月11日至23日,在台湾画界有着广泛影响的水墨画家黄光男携其代表作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个展《得意忘象——黄光男水墨创作展》。展览之余,《台声》杂志对话这位两岸"文化青鸟",听他讲述眼中看到的美、心中弥漫着的爱和笔下洋溢着的情。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2)
正6月1日至6日,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组织的台湾书画艺术家交流团赴鄂,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两岸相看——2016年台湾书画艺术作品交流展"。此次交流展是在湖北省海外联谊会指导下,由湖北省台联和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联合举办。在此期间,共有14位台湾书画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书法、雕塑等52件作品展出。交流团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艺术总监罗彩琴担任团长,台湾中华将军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台湾空军退役少将彭鲁苏担任团顾问,台湾工笔、水彩、水墨、油画、雕塑、书法大师组成。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6,(2)
正李友邦将军是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生,是杰出的台湾省籍爱国人士。他致力于推动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积极投身于抗击日寇的伟大斗争。他自幼就树立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抗日意识,来到大陆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其后发起成立"台湾独立革命党",组建台湾义勇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保卫祖国、收复台湾"斗争,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13)
<正>日前,由大陆著名画家史忠贵院士与台湾著名心灵书法家向立纲先生联袂举办的"心灵艺术美展"在台北市筑空间艺廊成功举行。此次展览以"心灵沟通"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史忠贵院士和向立纲先生以"共建中国人的心灵家园"为主线创作的书画精品近100幅,包含油画、水墨、行草书等多种体裁,让两岸同胞共享了一次艺术的盛宴,不少观众深情留言:通过两岸艺术家的这种无障碍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