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治通鉴》记载,齐威王时期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一个善琢磨事,一个善琢磨人。社会舆论对前者是“毁言日至”,对后者是“誉言日至”。但齐威王并没有简单地凭“公论”定夺,而是派人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是:即墨这个地方耕地得以开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秩序安全。而阿这个地方田野荒芜,百姓饥寒,邻地被进攻而坐视不理。根据考察结果,齐威王当即赏了即墨大夫,活烹了阿大夫及那些因受贿帮他说好话制造“虚假公论”的人。当前,正值各级党委换届之际,注重“群众公论”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的德才情况。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也会出现“公…  相似文献   

2.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即墨大夫和阿大夫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事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相似文献   

3.
力戒浮躁     
弄臣是祸的观点,是齐威王执政的经验教训。起初他任命了两个地方官,一个即墨大夫,一个阿大夫,不久就不断听到阿大夫好、即墨大夫不好的反映。威王即位之初委政于大臣,连续九年遭到外来侵犯,严峻的形势迫使他改弦更张,就准备从这里入手整顿吏治。派人慎察,即墨耕地扩大,人民丰足,没有积案,社会安宁;阿大夫那里土地荒芜,百姓贫苦,赵国来犯时他没能力救援,卫国来犯时他干脆不理不问。为什么官场里的评价与实绩恰恰相反呢?原来,即墨大夫不搞歪门邪道,阿大夫贿赂威王身边的人替他说好话。弄臣是祸啊。齐威王褒奖即墨大夫,诛杀阿大夫及同党。干臣…  相似文献   

4.
战国初期,一次齐威王同左右的人谈起主管东阿的大夫和管理即墨的大夫,左右的人都赞扬东阿大夫,夸他政绩如何如何好,而对即墨大夫却极力贬损,说他把即墨弄得怎么怎么糟。齐威王听了这些议论并没有急着表态,只是暗暗地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5.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①,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②,官无事③,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④。召阿大夫⑤,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昔日赵攻鄄⑦,子不救;卫取薛陵⑧,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  相似文献   

6.
据《资治通鉴·卷一》记载,齐威王听到了对地方官员即墨大夫和东阿大夫不同的评价后,没有偏信一面之词,而是派人到两人所管辖的地方进行了调查。结果,实际情况与一些人的传言大相径庭,截然相反。于是,他首先召见了即墨大夫,对他说:“自打你主持即墨地方的政事之后,攻击你的流言蜚语几乎天天传到我的耳中,可是我派人视察了即墨,发现荒地都开垦出来了,老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什么纠纷要处理,咱们齐国东部因此太平安定,你的政绩斐然却遭到诽谤,这是因为你不会收买我身边的人来帮你说好话啊!”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师,在于善视听。有两个例子可为证。齐国的即墨大夫名声不好,人们总对齐威王说:即墨大夫不好好治理即墨,是个不称职的人。齐威王想:“人们都诋毁他,我从而也低毁他,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应当去看看,那儿究竟治理得如何?”齐威王派人视察即墨。视察的人回来向齐威王汇报;当地大治,百姓快乐。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过:“自从您担任即墨大夫以来,我总听到人们诋毁您。但是,我派使者到即墨去,看到那里田野开辟,人民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案子,社会安定。这是因为您一心一意地尽职尽责,不把精力放在事奉我身边的官吏以求名…  相似文献   

8.
战国初期的齐威王,是位擅长治国的明君,他家政处事、确有独到之处.有个大夫到即墨任官后,每天都有指责他的话传来.齐威主便派人去家看,但见田土开辟整治,百姓安居乐业,东方十分安定.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便封赐他享用一万户的奉禄.另一位大夫在阿地领守,每天都有称赞他的话传来.但派人去察看,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一针见血指出:“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于是,下令煮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从此,臣僚们不再敢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资治通监·周烈王六年》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齐威王执政初期,每天都听到左右侍臣指责即墨的地方官员,同时赞扬东阿的地方官员。于是齐威王派人专门来到这两个地方考察。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专员将了解到的情况向齐威王做了如实汇报:即墨的荒地都开垦成了农田,农商兴盛繁荣,百姓生活富足,社会安定,衙役清闲无事。地方官员也没有花费金钱贿赂齐王身边的侍臣,为自己的政绩唱赞歌。而主管东阿的地方官员自到任以来,搜刮百姓,赋役沉重,造成民众逃亡,田野荒芜,  相似文献   

10.
黄政钢 《廉政瞭望》2013,(22):73-73
据《资治通鉴·周烈王六年》记载,齐威王召见即墨(地名,今山东即墨一带)大夫(大夫,是当时地方行政首长的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市长),告诉他说:“自你在即墨任官以来,毁谤你的话天天都有,然而我到即墨视察后,发现田野开辟,人民富足,衙门无事,地方安定,这是你不事奉左右近侍、求他们帮你说好话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是个较有作为的君王。有一次,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时对他说:“你到即墨上任后,我天天能听到诽谤你的话。可我派人去即墨了解调查,看到你管辖的领地田野被开辟种粮,百姓生活富足,官吏也无扰民之事,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与时俱进,要在“敏”、“勇”、“善”、“慎”四字上下功夫。“敏”于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互进的过程。作为客体的时代,其发展进步是“浩浩荡荡”、滚滚东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主体往往显得落后。因而要想与客体共同进步,主体就必须做到一个“敏”字。敏于与时代同节律、共脉搏,才可能做到与时俱进。“勇”于与时俱进。从哲学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发展,是客观事物的自我否定过程,它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并且这一过程永远也不会完结。当一个新的思想确立,就意味着一个旧的观念的破除,这种确立和破除…  相似文献   

13.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爱好、相近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俗话说“三个向灯,四个向火”,谚语云“鱼找鱼,虾找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都是“圈子”。数年前,笔者在一篇题为《说圈道权》的杂文中说过:以一点为中心,画一个等距离的360度的弧线,在几何学中称作圆,俗话叫作圈。现在,我对这个“圈”又有了新的见解:这个连阿Q也画不圆的“圈”,如今却被我们的“新画法”画得精妙入微、出神入化。笔者以为,那“圈”分明就是权钱的山头,就是利益的尾巴。  相似文献   

14.
周永波 《前线》2020,(4):43-43
今年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再次把蝙蝠和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拉入人们的视线。虽然这次病毒究竟从何而来,还不太确定,真相似乎仍然扑朔迷离。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不少公共卫生事件,与“吃”有着脱不了的干系。“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此时反思“吃”的问题,就显得很有些必要。“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我国关于吃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一些地方,吃的食材相当广泛。曾有笑话说,某地人“善吃”“敢吃”。  相似文献   

15.
一个官员最风光的时候,也往往是留下“墨宝”最多的时候。这个官员一旦落马,那些光鲜的“题字”便立马被弃如敝屣。于是,从贪官在位时的“题字忙”,到贪官栽倒之后一些地方的“铲字忙”,就成为一种怪诞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那是1941年的春天,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水原清出现在沂东平原上。这是在沂东敌工站站长郭中玉送来一个报告中说的:苏村以西有小股敌人在活动,头头是一个叫水原清的日本人。水原清会讲点汉语,他宣传“和八路军亲善大大的”。他宣传可以同“共产党谈合作”,“不打、不抓、不骂群众”,“给群众治病”,“有困难可以找我”。这股敌人住在沂水苏村西南、沂河边的大安庄,总共不到20个人。水原清在大安设的据点,没有固定岗哨,也没有防卫设施。这个报告山东纵队政治部刘子超部长(宣传部长兼敌工部长,那时还没有这个部,只有1个敌工  相似文献   

17.
《世纪风采》2009,(4):35-38
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修建的“红旗渠”,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红旗渠建成后,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民的骄傲,并把它称为当时中国的两个奇迹之一。周总理这里说的两大奇迹,一是指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指林县的红旗渠。而这个奇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开展的精简行政机构之举,对于消除许多年来形成的政府办事部门机构重叠、分权而治的现象,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然而目前,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简”了并不就等于“精”了。我们所说的精简机构,本来就有两层含义:目的之一是撤销因人设事的机构后,无疑能压缩办事程序,减少公文旅行的路途,让该办的事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得到合理解决。二是压缩了行政机构,就要选拔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精明强干的人员走上负责岗位,那种优柔寡断,办事拖拉,好耍权术,浑浑噩噩的人,坚决不能用。否则,虽然精简了机构,但倘若人员不予精简,那就难…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载,现在全国每天都有一两个乡改为镇,有的县只剩下一两个乡,有的县已“消灭”了乡。这一现象反映了许多“乡下人”对城镇化的向往。 另据报载,有的乡为争取“改镇”,竟不惜代价大把大把地花钱。而且,这样的热情在有的地方还很有感染力,乡长希望当镇长,“乡下人”也乐意当“城镇居民”。大家齐心协力把“乡”字掀掉,好像甩掉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13,(3):44-45
①羊续,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东汉时著名清官,有“悬鱼太守”之称。出任南阳太守时,他布衣简从,只带一名书童,坐牛车赴任。 ②每到一地,羊续必邀当地百姓促膝谈心,聊家常话。就这样,他还未到衙门,就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官吏们的政绩情况模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