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课》2011,(23):74-75
近日,浙江省委组织部的官方微博之一——“之江先锋”发布消息称,目前浙江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已全部开通官方微博,这在全国尚属首例。目前,浙江省组织系统的干部90%已有个人微博,“之江先锋”粉丝量已超过40万,微博正在开启网络问政新潮流。浙江省官方和官员微博重视网民诉求,基本上做到了件件诉求有回复。  相似文献   

2.
陈岗 《当代贵州》2010,(15):58-58
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重视网络的力量,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并身体力行地推动这一进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开始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与网民在线交流”、“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一股网络问政新风正在各地党政机关蔚然兴起。  相似文献   

3.
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博问政正在我国快速发展,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内容、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微博问政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微博网民的视野狭窄,微博问政的热情不高,微博问政的盲目性大,微博问政的客观性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完善我国微博问政应做到:加大微博问政宣传力度,加大微博问政引导力度,加大微博问政监督力度,加大网络道德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桂杰 《党课》2013,(6):116-118
随着政务微博数量的不断增加,微博问政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重视。然而,“空壳微博”、微博语言使用不当、官民互动不充分等问题的存在,使微博问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面临困难。该在微博上写什么,用怎样的文风与网民交流,如何才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打通官民舆论场,被认为是政务微博“转文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6):21-21
如今网络问政的广度和形式有了明显推进,微博也正在展现越来越广阔的社会功能,在警务治安方面扮演着积极角色。2010年2月,“平安肇庆”亮相网络,并进行了实名认证,这是肇庆市公安局以发布公安业务、公共信息为主题的公安微博,被称为“中国首个公安微博”。  相似文献   

6.
宛诗平 《先锋队》2014,(8):36-36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体察下情民情,把脉民众感知,乃执政之基。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微博问政”等等层出不穷,这些“百姓问政”方式让普通民众有机会“当面”向官员提出“麻辣”问题,倾诉不满乃至毫不留情地问责,  相似文献   

7.
沈聪 《前线》2012,(2):33-35
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大量的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纷纷入驻微博。去年年底,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在新浪网上线,承担起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和回应社会关注等功能。运行两个多月来,“北京微博发布厅”各成员单位积极发布信息,回应网友关切,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在政民互动和网络问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金宁锐 《唯实》2012,(6):82-84
微博问政正成为草根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新途径。微博问政搭建起"政府—公民"互动沟通新渠道,培养了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现代公民精神,敦促政府不断与时俱进,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对提升社会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具有积极影响。微博问政也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中的不足。针对存在问题,要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管理创新与完善微博问政良性互动中扩大公众参与,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引导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迎春 《学习导报》2014,(12):10-12
网络问政是信息化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的拓展和创新。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上群众工作,大力推行网络问政,在实践中构建网络问政"五大平台"体系,建立网民留言"链式流程办理"机制,有效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解决了群众困难,疏导了网民情绪。架设"立体式"问政平台,确保群众有地方"问"跳出局限思维定势,树立大网络问政理念,在全市构建网络问政立体式格局。纳入日常工作体系。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重点网站网民留言办理的通知》,明确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网络问政第一责任人,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委书记、县长,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在重要新闻网站和地方门户网站首页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将网络问政纳入日常工作内容:从各战线、市直各部门到县市区各职能部门,从主要领导到各处室、各科(股)室,在本地本部门网站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十字架”网络问政平台体系。整合网站群落平台。要求市县各新闻网站、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互动交流平台、网民意见发布平台、民情直通车等,全市共有120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网络问政平台。  相似文献   

10.
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红火无疑是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从原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成为第一个实名注册微博的厅级官员开始,生于草根的微博,在全国两会的推动下,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时代正加速前行。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报告也称,"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有  相似文献   

11.
黄敏晓 《党课》2010,(14):119-120
“今天你‘围脖’了吗?”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句话应该并不陌生。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社交网络应用从2009年开始迅速在国内走红,从平民百姓、名人明星、政界显要到政府部门都纷纷注册微博。在新华社评点的“2009年网络大事”中,微博当之无愧地入选。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微博用户规模正在上升,  相似文献   

12.
当微博“江湖”上渐渐掀起官员实名微博和网络问政的风潮时,一部分官员早已走在了互联网前沿,用独特的魅力换来了“粉丝”的微笑与认可.样本之一:民生杂志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堪称公务人员微博中的“人气王”.他利用政务微博的良性互动,提出了“民生杂志”的概念:“粉丝”达到1万,就相当于办一份杂志;“粉丝”达到10万,就相当于办一份报纸.蔡奇坦言,之所以创办“民生杂志”,是因为“想让微博能够符合大家的想法,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问政在中国已渐成趋势,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乃至今年两会上,不少地方把网络问政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温家宝总理的两次在线访谈,更进一步掀起了民众的网络问政热情。一、网络问政不会自动达成善治中国有接近4亿的网民规模,网民的文化水准和参与热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舞台和政治窗口——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向。2009年新春伊始,一个新的名词进入中国的社会话语——网络问政。与往年的“两会”相比,今年网络上的“E两会”更加引人瞩目,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国是家事问政于官: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官员也开始学习在网络上回应公民的诉求,就政事民生问计于民。有人说:2009年是网络政治元年。这不仅是由于各大门户网站在“两会”期间继续开设“问政议政”类专栏,  相似文献   

15.
徐莹 《理论研究》2012,(4):19-22
作为网络新文化,微博近几年迅猛发展并成为人们网络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微博的力量并不“微”,在这样的影响下,创新社会管理有了全新的视野和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规范引导微博的“微”力量,在政府、社会和网民的共同协作下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熊建华 《党课》2011,(10):65-66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者是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留言,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作为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2,(12):67-67
最近,有两名官员很受关注,一名是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对此,网民对于官员“作秀”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8.
余次 《当代党员》2010,(5):56-57
从今年起,重庆市管正职领导干部每年必须开展两次网民互动交流活动,领导干部网络问政不力将被问责。随着这些新规定的实施,一批“2.0干部”正从幕后走向前台。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8,(1):53-53
林蔚在2007年第50期《瞭望》上撰文指出:这几天。围绕“嫦娥首幅月面图像”。网上吵得沸沸扬扬。近来好像进入了一个“质疑季”,从官员的“微观”言行到政府的“宏观”政策,从“华南虎”到“三峡大坝”……网民提出的各种质疑越来越多了。尽管太多的怀疑对社会心理确有负面影响,但必须看到,对于曾经盲从权威的中国人来说,现在开始有了质疑精神,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俞国娟 《党课》2011,(8):62-63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这一年,被网友们形象地描述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户万户微博开”。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写作更便捷的网络传播方式,微博获得了亿万网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