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提起中共早期中央秘密机关里的“老板娘”.人们常常会想到熊瑾汀的妻子朱端绶。但还有一位世人不太知道的“老板娘”,邓颖超曾夸奖过“她是我们党内另一位很能干的老板娘”,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20):84-85
三岁多的时候,翩翩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在卫生间担心地问我:“妈妈,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会死的,是吗?”我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某天路过一家花圈店,她大为惊艳:“这么多漂亮的花呀!”我说这是花圈,是送给去世的人的。她问:“为什么人死了要送花圈呢?”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带回第7期《当代党员》杂志并让妈妈看了。她戴着老花眼镜看得很仔细,开始我只把《心灵的共鸣》中写她和我们的那段给她看,看完后又告诉她前面还有市委书记给我们的信。老人很高兴,一谈到往事就很兴奋,话也多。她很多时候都生活在往事中。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3日,西南医院。 “手术很成功,接下来好好恢复就行!” 听了医生的话,病床上的杨新贞松了口气。她扭过头,目光投向不远处一个红色的纸质捐款箱,泪水顺着眼角流淌。  相似文献   

5.
提起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张蕾,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正在攻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博士研究生学位;熟悉她的人还知道,她承担的经济法、民法、企业法、竞争法等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教学效果优异受到特殊奖励;熟悉她的人还知道,她主编的《仲裁法》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她承担的部分课题和学术论文也受到好评。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这样一位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都很优秀而且已届中年的女教授还去攻读博士学位,按她自己的说法是,这其中大部分原因归结于出生于那个特殊时代人的特殊经历。 张…  相似文献   

6.
阿福 《党员文摘》2009,(7):40-41
她曾经是一个“中国式妈妈” 沙拉·伊麦斯是中国籍犹太后裔。她的父亲是曾遭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上世纪30年代来到上海经商,在这里和一位中国姑娘结合生下了沙拉。沙拉的两段不幸婚姻给她留下了3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在湘两吉首,一位熟悉赵小琼的当地干部突然问我:“你想不想写残缺的月亮?它没有圆月那么美满,但是它有一种独特的凄美,虽然残缺了,它的清辉却一点也不亚于圆月。”他说:“赵小琼就像一弯残月,希望你能写写她。”星月俱隐.我踏着湘西泥泞的山路,寻访一位故去者的足迹。在湘西特有的农家木楼里.面对一双双迷离的泪眼.听当地百姓的追述。  相似文献   

8.
那天是周末,春日的黄昏有新榨橙汁的颜色与气息。老早说好了要和朋友们去逛夜市,母亲却在下班的时候打来电话,声音里是小女孩一般的欢欣雀跃:“明天我们单位组织去春游,你下班时帮我到威风糕饼店买一袋椰蓉面包,我带着中午吃。”“春游?”我大吃一惊,“啊,你们还春游?”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绝“,妈,我跟朋友约好了要出去,我没时间。”跟母亲讨价还价了半天,她一直说:“只买一袋面包,快得很,不会耽误你……”最后她都有点生气了,我才老大不情愿地答应下来。一心想着速战速决,刚下班我就飞奔前往。但是远远看到了那家糕饼店,我的心便一沉——店…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一”节前的一个下午,我慕名拜访了西宁市城东区火车站办事处褚家营社区居委会的前任党支部书记杨竹菊老人,想请她谈谈她所亲历目睹的社区今昔变迁。  相似文献   

10.
“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1.
陈蓉 《世纪桥》2009,(10):52-52
1904年4月28日,黄浦江的一处码头。 一位15岁的少女提着沉重的行李,走向“高丽号”轮船。她没有回头,也没有放慢脚步。她知道,她的父亲紧跟在她的身后,她不能显示出一丝的犹豫,要不,父亲就会毫不犹豫地揽着她退出登船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在湘西吉首,一位熟悉赵小琼的当地干部突然问我:“你想不想写残缺的月亮?它没有圆月那么美满,但是它有一种独特的凄美,虽然残缺了,它的清辉却一点也不亚于圆月。”他说:“赵小琼就像一弯残月,希望你能写写她。”星月俱隐,我踏着湘西泥泞的山路,寻访一位故去者的足迹。在湘西特有的农家木楼里,面对一双双迷离的泪眼,听当地百姓的追述。在赵小琼的寓所里,泛黄的照片留着主人的笑靥,记述着45年的沧桑,电脑里播放着她最后的歌声,清明的小雨,在窗外淅淅沥沥……离开湘西的时候,我对这位残疾女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她去世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她也是一位“好军嫂”记延吉市民政局优抚科长、共产党员宋顺女”□张文忠聂少敏杨安勤朋友,当你面临着家庭与事业矛盾的时候,你将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本文的主人公——一个平凡而又坚强的女性,在这道难题面前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她以“为牺牲者而牺牲,为奉献者而奉献”...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夏季,吉林省西部地区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顷刻间,一排排房屋倒塌下去,一片片快要成熟的庄稼被冲毁,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处吉林省大安市西大洼乡的西大洼村也成了一片汪洋…… 洪水过后,一位母亲双手牵着一双儿女,站在被洪水冲倒的两间土房前,禁不住失声痛哭。她和丈夫用半生心血创建起来的家就这样变成了一堆废墟,她不敢想象今后的日子将怎样度过。望着眼前的景象,女孩哭着问:“妈,咱们连家都没有了,今后我还怎么上学呀……”这位女孩叫张玉丹,那年她才11岁,正在上小学4年级。 …  相似文献   

15.
去年五月上旬,一位在江西兴国县民政局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苏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健在的不多了,特别是苏区战争年代红军宣传队的“红军女歌手”仅剩一人,她的名字叫谢水莲。一当我们到达兴国县长冈乡这块红色土地时,热心而朴实的村民告知我们:你们来晚了!“怎么回事?请快告诉我们!”“谢老太昨天去她女儿家了,在井冈山。”从村民口中得知:谢水莲已年逾八旬,身体不太好,目前,每月只有“家属生活费”108元、“苏区干部”补助费120元,因而,女儿们经常接她到家中去“保养”一段时间。乘京九列车北上,在井冈山车站下车,驱车4小时,我…  相似文献   

16.
咨询对象:一位即将毕业的贫困女大学生背景:来访者及其男友均来自贫困家庭,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她无疑比来自普通家庭或小康家庭的情侣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由于贫困,他对男友的“经济压力”爱莫能助;由于贫困,妈妈的反对给她带来了更大的压抑;由于贫困,迫使她与亲人和男友之间均出现人际关系危机;由于贫困,她把矛盾闷在心里,越积越深,从而感到生活让她窒息。一天,极度郁闷、苦恼的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相似文献   

17.
宋维静是目前广州市党龄最长的党员,是我们许多干部、群众所熟悉,并深深爱戴的老大姐。 1910年10月,宋维静出生于广州一个老同盟会员的家庭。她16岁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疯狂捕杀共产党人的腥风血雨中,毅然转为共产党员。她两次被捕,遭敌人严刑逼供,但为保守党的秘密,维护党的利益宁死不屈。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她被诬指为“特务”,遭受严酷的迫害和摧残,但对共产主义信念仍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在一份履历表中,宋维静曾向组织坦露自己对党和共产主义信念的认识:“我跟党走…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2月21日,一位年仅38岁的普通女工的遗体,在乌鲁木齐市乌拉泊火葬场火化。参加悼念的近三百人,仰望着那直冲霄汉的缕缕青烟,仿佛看到了她的崇高的奉献精神在升华,升华。升华达到的高度,有人钦羡赞叹,有人迷惑惋惜,也有人还在暗暗地嘀咕:“她真傻!”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在1927年4月临刑前写的《狱中自述》中,有两处提到夫人赵纫兰。一处是说他离家到永平府中学读书时,“祖父年逾八旬”,全赖妻子“在家服侍”;另一处是说他在天津法政专门学校读书的六年期间,“学费所需”皆赖妻子“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是妻子为他回报了祖父的养育之恩;是妻子支持了他的事业,令他终生感激。李大钊在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夫人赵纫兰的支持和帮助。由于赵纫兰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她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20.
沫沫 《当代工人》2011,(15):29-29
曾经铁姑娘 “她不教我,我也没办法啊!” 听了赵小燕的一番话,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教,你不会问啊?鼻子下面的嘴只管吃饭的?等来年人家退休了,哭你都没地方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