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初发生的"科玄论战",涉及科学与人生观的诸多问题.玄学派认为,科学不能支配人生观;科学派认为,科学不仅可以支配人生观,而且可以有科学的人生观.唯物史观派虽然赞同科学派的看法,又以唯物史观批评了科玄两派.论战的核心是: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有助于国家富强与社会稳定?今天我们反思这段历史,应当更全面地评价各派的是非功过,继续发扬科学精神,并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丁文江(1889-1936)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现代资产阶级的著名学者,也是中国马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作为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科学派的一员"主将",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科学哲学的著述,并在当时与以后的长时期中具有广泛影响,使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他看来,西方的实用主义、马赫主义和新实在论都同属于"科学派",都试图用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来认识自然与人生。但他特别赞赏马赫主义,认为马赫主义最能体现科学精神,并以自己是科学的卫士而自居。因此,深入研究丁文江的哲学思想,对于准确把握中国马赫主义思想的实质与特点、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产生发展的途径与规律、对于科学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许多哲学教科书都把自然科学归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存在是形形色色的,大致可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意识也是各式各样的,其高级形式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寻求自然规律的;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寻求社会规律的。社会现象分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种。物质现象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并初步分析了谬误的客观性问题,认为谬误的产生有客观的根源,确立谬误的客观性能够解决有关哲学难题,保持哲学原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从谬误与真理的关系也可以提出廖误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对自杀现象予以了持续的关注和科学的研究.他认为自杀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人种、生理、心理、婚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方面客观分析了自杀行为的多重价值,并提出自杀的救济主要有人生观改造与社会制造改造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应把革命的人生观作为重要内容。乔木同志最近又强调了这个问题。指出,要写一本关于人生观的书,系统地回答有关人生哲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关于人生问题的探索是各个时代青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是要对这个问题给予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种回答不能简单化,应该是一种科学的回答。这就要占有大量的材料,历史的、现代的知识。用大量的知识,大量的材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才能够回答当代青年在人生观思索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纲领,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加速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在这种  相似文献   

7.
一、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的内涵息息相关 文化是一个内容及其丰富的广泛的复合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通过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它是一定社会集团典型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这一集团的思想理论、伦理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内容.本文所涉及的是狭义文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各级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力求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上下功夫,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锻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不断进行创新.必须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党的十八大新的理论成果和精神,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正确的理论引导,对员工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运用科学理论给予正确的回答,使员工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软实力,能够塑造人生,教化思想,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借助网络载体形成的网络文化正以辐射式传播效应渗入我们的生活,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以脍炙人口的文化内容教化思想,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征服人心,往往能够起到政治经济等硬实力难以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英君  苗英振  蒋径舟 《探索》2011,(5):154-158
本文以社会资本投资为研究视角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基于贫困的二重性(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认为,物质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只能缓解物质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能够预防物质贫困和缓解精神贫困,预防和解决精神贫困需要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并通过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历史变迁来验证这一分析,发现: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资本投资缺失是未能有效解决精神贫困和实现预防贫困的主要原因;进而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创新的路径,即建立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技全球化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作为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和最终的决定性依据,一国在科技革命中的领导和前沿地位往往造就该国在当时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和霸权地位。因此,在“地缘科技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外交”的概念,同时,在分析了发达国家科技外交的最新做法以及科技外交新态势的基础上,剖析我国科技外交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我国科技外交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实学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形态。实学文化的精神内核为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心学是指宋明理学中主张以人的心性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学术流派。实学与心学既有交融,也有背离。  相似文献   

13.
技术异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统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科学技术的价值属性成为人类社会争论的焦点。技术理性与统治理性之间的联姻为现实人类的生存发展构建了新的张力网,人的自由与解放有了新的时代困境。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形成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性与异化现象等做了阐释,为正确看待与处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价值参考,对思考现代人的解放与发展之路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的相关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分别通过解读“一项重大任务”、两个“不可替代”、三个“重要”作用和四个“同样重要”的观点,试图从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时代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就是科学技术生产力 ,科学技术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中的“主导力量”。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人要站在时代的前头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就要首先代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必须具备科学意识 ,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有学者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主要是因为科学是一种理性的、可证实的客观存在,其真理性不受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影响;意识形态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包含了人的情感、心理因素等。马克思强调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两者关系,同时也强调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科学执行了意识形态的功能,但由于科学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其社会性又不能完全取代自然属性,所以,两者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进步诱发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对于科学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与分离 ,需要辩证地分析 ,而把社会道德败坏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科技进步的观点是不客观的。只有努力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进一步强调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严格把持科技运用的伦理尺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进步可能付出的道德代价和伦理牺牲 ,制约不良科技行为 ,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通过促进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人类社会带来全球问题。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的二重性,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积极作用,克服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高举起解放思想的利剑,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又是通过解放思想、破解了“姓公姓私”的困惑,将改革推向深入;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党再次通过解放思想,化解了“姓资姓社”的误区。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进入新世纪,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以新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以新理论回答新问题,以新实践探索新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