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公安》2013,(5):34-35
穿上蓝背心,挂好工作吊牌,认真捋好鬓发,最后戴上灰白色的棒球帽,好,南站茫茫人海中又多了一枚"蓝精灵"同学!我的岗位是爱心服务区门口。过来布置工作的张润秋站长走进门,又立马退后两步,仔细打量这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惊呼一声:"这是神马情况!"镜头一这么容易就快乐了?我笔直地站立,向匆匆经过门口的旅客们微笑,虽然他们很可能根本都没注意到我。可是,到底谁是需要我帮助的人呢?老人?抱小孩儿的妈妈?还是……突然发现,平时很少去关注别人的需要,可当你真正愿意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求助他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社会心理学家阿·尼济娃在《听我的话,您就会变得更聪明》一文中写到:在我们当中,有的人刚刚开始适应新工作,还有的人有被裁减之忧。怎样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与上司和同事处好关系呢?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接受别人不愿意承担的任务。如果您自觉自愿地这样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痛苦、忧愁和烦恼无动于衷,如果他不能为别人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那么这种人的纪律性也好、勤劳也好,都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上,因而他的上述优点就显得微不足道。”在某种程度上,人际交往中对人漠不关心是一种心理缺憾。视障生由于视觉功能缺陷,入学前大多受父母亲人的溺爱比较多,很少单独与同龄伙伴玩耍,加之家庭成员不鼓励,不要求他与别的伙伴交往,也不要求他关心别人,致使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自己有被抚爱和关心的需要,不知他人也有被抚爱和关心的需要。所以,当他们进入…  相似文献   

4.
我省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民不愿意打官司,即使打官司也很少请律师。村民遇到纠纷一般愿意采取私了或由村委会调解的方式.而很少选择诉讼方式。村民不愿意打官司.其主要原因:一是诉讼成本太高。据我们调查.农村派出法庭根本不按标准收费,如法库县某镇法庭对一个不涉及财产的离婚案就收600元诉讼费,而按照击律规定,此类案件诉讼费仅为30至50元。  相似文献   

5.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一句电视公益广告的广告词,画面上一个正晨练的男孩跑步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帮助别人的事,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在别人感谢的微笑里,男孩一张阳光的笑脸灿烂绽开。他的快乐感染了被帮助过的人,也感染着一路上相遇的人们……本期刊登的三篇一组的“人道故事”的创意正是在这个电视广告触动下萌发的。谁说,残疾人就该永远是被同情、被帮助的对象?三位残疾主人公的故事对这一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的追求达到了一个甚高的人生层次——我快乐,因为帮助了别人。快乐——一直是人类生命的不懈追求,人们总感叹接近它太难,为拥有它不遗余力。其实,得到它有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就如同那则电视公益广告的启示——通往快乐的捷径往往是帮助他人。很幸运,文中三位残疾主人公发现了这条捷径。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不应该为索取而生活,而是为贡献而生存。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讲究积德行善,乐于助人。现在,70多岁的我力争在晚年做些帮助别人的事,做了心里感到开心和快乐。我是帮过很多人,但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比我已帮的人还要多,像我一样济困的人也很  相似文献   

7.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05,(18):37-38
作为年轻人,谁都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然而,有这么一位“傻子”,在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24岁那年干起了镇上的民政工作。此后,别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他来做,别人最不愿意接触的人他来接触,他就像一头无怨无悔的老黄牛,十几年如一日地在本职岗位上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不应该为索取而生活,而是为贡献而生存,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是道教信徒,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讲究积德行善,乐于助人。闲在70多岁的我力争在晚年多做些帮助别人的事,我认为做了比不做要好,做了心里感到开心和快乐。我是帮过别人很多,但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比我  相似文献   

9.
“微博给了我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用爱心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入,去带动更多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同时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更多入。”——郭明义  相似文献   

10.
初见妈妈,真的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妈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十分的和蔼可亲;在她的身上我读懂了许多,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妈妈的好,还是用一句:“世界只有妈妈好”来表达所有和我一样的人对妈妈的爱戴和祝福吧。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帮助,您就是其中最需要帮助的人,但是您却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在时刻帮助着别人,我向您致敬! 一个执著地去傲艰难事情的人——我对你的毅力表示钦佩一个深深地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我对你的爱表示崇敬一个坚强地面对病痛的病人——我对你盼坚强表示敬佩我永远支持你! 有了你的存在,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谢谢你,网络妈妈。——以上摘自网友给“网络妈妈”的信  相似文献   

11.
请人听课     
读贵刊第六期冷希玲老师的文章《小议听课》颇有同感。实际上还存在一个影响听课的因素就是被听课者不愿意别人听自己的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以下几种:一是怕别人找毛病。听课者指出被听课者有哪些方面的问题,虚荣心强的被听课者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二是怕比较。听课者对被听课者在比较中分出优劣,虚荣心强的被听者会觉得已不如人。三是懒惰思想作怪。有人听课就不能随随便便不备课就上讲台,总要费一番心思设计。四是保守心理,怕自己的方法被别人学了去。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被听课者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克服上…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阐释犯罪原因时,使用了"权力意志(will-to-power)"的概念,"在权力意志"的支配下,人人都有一种羡慕别人、战胜别人、征服别人等追求优越的动机。当这种动机因为受到本身条件以及外界的阻碍而不能获得适当的满足时,就会在个人心理上形成一种自卑感或自卑情结,犯罪就是个人为克服自卑感而进行过渡补偿的结果。因此,"自卑情结——追求优越感——补偿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最终产生的原因路径。每个人都是受自卑情结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优越感,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的社会并不会满足每个人的各种需要,不然,也就不会有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09,(19):61-61
以恬静得到智慧,以稳重去除轻浮。人在恬静的状态下,就会冷静地正视自己,明智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谦逊好学,不做"聪明人",就能严格要求自己,于是经常能够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快乐。人在烦躁的状态下,就会昏暗地看待自己,甚至过分地恃才自傲,就会不思上进、胡乱攀比,就会以聪明人自居,常常是和自己或者和别人过不去。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与别人打交道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为此就必须进行有效沟通,争取被对方所了解、所接受,并且争取成为受对方欢迎的人。对以上之点如果不注意,往往就会自惹麻烦。今年春竹,我到上海看望老人,初一早晨,一位同志不到八点钟就敲开了我父母家的门。他家距离我父母家60公里,开车来也得需要半个多小时。我当时很高兴,我说:“谢谢你,  相似文献   

15.
论尊严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任谁都不愿意被人瞧不起,任谁都不愿意被人嘲笑和蔑视。就连一贫如洗的阿Q,为了自尊,也常常会“手舞足蹈”地向人吹嘘“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与人吵架时,也常常瞪眼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6.
婚姻需要爱情,更需要爱情结晶。孩子是增进夫妻感情,让婚姻之舟顺帆满航的催化剂;没有孩子,婚姻路上便会少了许多欢乐,多了几多坎坷。当然.生活中也有另类.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只愿意享受两人世界的风花雪月,不愿意孕育新的生命来增添家庭生活的快乐,是谓“丁克”。当丁克的女人与不丁克的男人结合后,冲突便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7.
“谈恋爱需要感觉,结婚则需要思考。每个人都有了解别人婚姻状况的欲望,却很少费心思想想自己的婚姻……  相似文献   

18.
“谈恋爱需要感觉,结婚则需要思考。每个人都有了解别人婚姻状况的欲望,却很少费心思想想自己的婚姻……  相似文献   

19.
一、人的生存离不开互相帮助人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生活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个体,其存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他人。不仅要和他人发生关系,而且需要他人的帮助。帮助别人,作为一种美德被人们所接受、确认,其内在依据就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帮助。  相似文献   

20.
当“桑美”强台风袭击我省后,爱心从四面八方涌向苍南、庆元等灾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温州一位老人捐出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8000元钱给灾区。在捐款现场,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说得多好。人是社会的人。因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独自劳动和生存。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你帮助我,我也会帮助你。世事无常,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不遇上挫折,不遇上困境。当遇上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