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广泛兴起人格运动和民主运动,隐私权就是此时确认的一种新的人格权。近年来,隐私权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而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也日趋增多,公民的隐私权应该怎么保护即成为一个重要论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界定了隐私权的概念、内容,明确了判定侵害隐私权行为的标准,划分了具体的侵犯隐私权行为的类型,提出我国法律应为公民隐私权提供以宪法为指导、民法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浅析医学临床教学中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情形。我国法律中没有关于侵犯患者隐私权的责任承担等明确的规定,导致现实中一些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屡遇难题。本文结合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情况,分析临床教学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的行为,并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如何解决医学生临床实习与患者隐私权之间的矛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患者在医院就诊被侵犯隐私权的现象频繁发生,继<侵权责任法>第62条直接将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情况纳人到医疗损害赔偿范围之后,患者隐私权纠纷成为医疗纠纷的另一热点诉讼.本文试图通过一则真实案例分析我国现有的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状况,并同时提出一些其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患者隐私权是应当受到保护的一种人格权利,但在医疗和医学教学活动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簿公堂,因此对患者隐私权予以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疗活动和医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权、在法律规定上如何将个人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应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24):24-25
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将隐私权收纳进法律,隐私权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与其他人格权平起平坐,不必担心因为隐私权遭到侵害却难以用“隐私权”进行诉讼的尴尬场面。但是纵观我国的法律,对于隐私以“权”的规定有且仅有这一条而已,用一条法条难以解决复杂的侵犯隐私权的问题,因此要对隐私权的加以分析,进行层次保护。本文正是从种类层次分析的角度谈起,探讨对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法学家萨缪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首次提出隐私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理论探讨日益广泛、深入,并逐渐在各国立法、司法实践中受到重视。目前,隐私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法律广泛承认并予以保护的基本人权。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提出明确的隐私权概念,学术界对大学生隐私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和著述甚少。大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高校成为侵权的主要主体。大学生隐私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会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化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而且也会对国家的法治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大学生隐私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隐私和隐私权逐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然而,在现阶段,侵犯隐私权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依然不够健全,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存在侵权的定性模糊、侵权人责任承担的方式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加强我国隐私权的保护,尤其是民事立法上的保护,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隐私权的定义、构成要素、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就隐私权保护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杜晓佳 《法制与社会》2011,(34):266-266
微博因其具有便捷性,开发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得微博侵犯隐私权变得轻而易举,因而对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微博特征和其对隐私权的影响以及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后,进而对微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制的进行法律探析,力求达到保障公民隐私权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微博的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与权利之间存在冲突是普遍现象,其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由于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权利,容易受到其它权利的侵犯,尤其是来自知情权的侵犯,因此隐私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明确的保护。可是如果无限制地强调隐私权的保护,又会导致知情权难以实现,二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首先对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基本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隐私权与知情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相互冲突,以及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协调这两种权利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方法,期望二者的利益达到最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王潇  赵永 《法制与社会》2012,(15):188+190
档案管理过程中常涉及侵犯隐私权,目前档案开放管理中存在隐私权保护不当,对档案隐私权及其查阅权限无统一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不当也易泄漏隐私,档案管理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就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拟构建合理的档案管理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被提出来才不过100多年,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人生活安宁和精神自由,维护人的尊严,体现人的价值。我国民法未将隐私权确认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而是将侵犯隐私权行为与侵犯名誉权行为混淆。这回避了隐私权是不是一个人格权的问题。要想对隐私权提供完善的保护,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隐私权的性质是什么?笔者对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小冬 《法律科学》2007,25(1):127-133
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录制的视听材料有可能涉及被录制者的隐私.之所以规定不得采用法律所禁止的方法收集视听资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传统理论认为侵犯被录制者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但隐私与隐私权并不相同,对私录资料证据能力的认识须从解释论与立法论的角度分别考虑.从解释论角度,如果私录资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那么该证据资料便会因不具备合法性而被排除在诉讼之外;如果只涉及隐私而未侵犯隐私权,便可具有证据能力.而在立法论,那些即使侵犯了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也同样具有证据能力,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但这并不妨碍隐私权人在本案诉讼结束之后对侵权人另行提起诉讼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自美国法学家萨缪尔&#183;D&#183;沃伦和路易斯&#183;D&#183;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首次提出隐私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理论探讨日益广泛、深入,并逐渐在各国立法、司法实践中受到重视。目前,隐私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法律广泛承认并予以保护的基本人权。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提出明确的隐私权概念,学术界对大学生隐私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和著述甚少。大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高校成为侵权的主要主体。大学生隐私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会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化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而且也会对国家的法治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大学生隐私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浅议网络个人数据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导致网络中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犯,网络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网络中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各种现象,借鉴国外的相关保护经验,对我国网络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胡卫东  葛婧 《河北法学》2005,23(4):125-128
绝大部分手机用户都有被短信骚扰的经历,这种骚扰让人不堪忍受。短信骚扰属于违法行为,既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为了保护手机用户的权益,应严格禁止群发短信广告,加强对个人资料的法律保护,明确短信骚扰的民事责任,理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8.
庄严 《法庭内外》2009,(9):38-40
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个人的独立自由和人格尊严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立的人格权。那么,什么是旅客的隐私权?旅客人的隐私权被侵犯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酒店又该如何保护旅客的隐私权呢?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这只是规定了与隐私权有关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隐私权显得相当必要.只有这样刑事诉讼法保护隐私权才能切实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